腹痛数个月要当心! 染「这细菌」不治疗当心胃癌



监制/项娇  编辑/小雯 校对/丽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353篇健康推文

长期腹部疼痛要当心!一名四十多岁的男性,近几个月进食后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状,直到就医检查,经安排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后,发现胃部有发炎及胃溃疡,甚至病理切片检查中,还发现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在世界各国盛行率都相当高,根据近年研究,约有三成左右的民众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是螺旋状具有纤毛的细菌,通常会经由口传染,像是食物、唾液、不干净的水等等。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症状不明显临床上虽然幽门螺杆菌已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含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最常见病因,但仅有约一成感染者会进展至消化性溃疡,而多数感染者则是不明显的慢性发炎症状,这时就须通过检查来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并不是症状不明显就代表无风险!病人在持续的发炎反应下,胃部黏膜可能会发生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等变化,也就是原本正常的胃黏膜因慢性发炎受损,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变成了类似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久了之后,可能变成癌前病变,甚至有机会发展成胃癌的可能性。

幽门螺杆菌往往是癌化病变过程中的关键,根据统计,除了贲门接近食道处的胃癌外,其余部位的胃癌有八成以上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例如常见的胃腺癌,以及发生在胃部的淋巴瘤,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因此,门诊有些罹患胃炎的病人,在使用抗生素除菌后,不只胃炎症状消失,相对也预防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至的胃癌发生。幽门螺旋杆菌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呼吁民众如有上腹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藉由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预防后续相关疾患。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