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小雯 编辑/丽可 校对/杰富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455篇健康推文
在所有人类的活动当中,行走可说是用于维持现有体能状态的条件中,最基础的必要条件。但若不仅想维持现有体能,更想为了健康福祉而增加全身大肌群的肌力、耐力,一般的行走可是不够的。
许多年长者,一生没有运动习惯,但只要能够走路,总还是多少有机会搆上「健康」两字的边,在耄耋年岁仍维持身体功能无恙; 反之丧失行走能力之人,若非用其他方式强加锻链,几乎无可避免一定会受肌肉流失(肌少症)、心肺功能衰退的困扰,以致健康每况愈下,长远下来甚至危及性命,足见行走的重要性,是年长者续命的关键之一。
北欧式健走的好处:不只训练下肢
行走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常占有相当的比重,但若仅把行走视为「要完成某件事情」过程中的一个必需环节,那多半行走的优点,仅只于「维持现有体能」的消极利益。
反之,若能善用行走,将其扩增到涵盖全身的肌力和耐力训练,那便可以创造更多的积极利益,走路也就不仅止于走路这么简单了。在这个概念下,北欧式健走遂应运而生。
北欧式健走,是双手握着特制的手杖,在行走时给予全身额外的推进力,其灵感源于滑雪时双手持滑雪杖推进全身前行。这样的行走方式,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许多人的运动方式,手是手,腿是腿,肌力是肌力,耐力是耐力,运动模式常著重于训练单一部位或单一功能,如此花下大量时间与精力,得到的好处却局限于数种特定运动所带来的个别单一效益。
反之,有别于一般走路使用下半身肌肉为主,北欧式健走加入大量使用上半身提供肌力帮助行走,让走路从半身运动,变成全身运动,当全身的大肌肉群大部分皆能在行走时启动,且由于健走一般是以长时间运动为主,所以无论是肌力、耐力、还是热量燃烧,皆可得到更好的运动效果,甚至改善三高之类代谢综合征。
善用辅具分担压力,保持活动更健康
许多人到了一定年纪,会有膝盖退化问题。膝盖的退化,会让以前能走长距离的能耐退步,变成一定的行走量即可能引起膝盖不适,如此在行走的过程中,好处未到,疼痛先至,长久以往,行走量不比从前,对健康会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人是两只脚走路的动物,北欧式健走杖,可以让行走从两只脚,变成等同四只脚,如此便可大幅减少下肢的平均受力,显著减少对关节的负担,而延长行走时间。
常言道,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当活动受到病症限制时,这时优先考虑的,不是减少活动,而是適当地使用辅具,让患者于无痛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以往的活动。膝盖有问题,甚至下肢其他部位 (如髋、踝) 有问题的患者,北欧式健走杖便可藉由转移部份加诸于下肢的压力,来减少甚至消除行走时的疼痛,是一个用来帮助维持行走功能的良好辅具。
北欧式健走杖、登山杖 4 不同
北欧式健走杖,外型与登山杖相似,但在一些细节与使用概念上,两者有所区别:
材质不同:登山杖用于辅助登山,诉求是稳定与耐用; 健走杖用于辅助健走,诉求是轻盈与韧性。
附加配件:登山杖一般只有一个细腕带,让使用者于攀爬时,方便手杖悬吊手腕上不至遗失; 健走杖则配有一个带拇指环的手套,让使用者行走推进时可以松开手掌,更多使用手臂发力,锻链大肌肉群。
可否调整:登山杖为因应不同地形,需要能调整长度,故有伸缩功能; 健走杖一般用於平地,就算路面不平,也不会如山路般有大幅度高低落差,故为一体成形,如此可消除手杖伸缩处可能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少对上肢关节的负担。
使用数量:登山杖无论单支或一对,皆对登山活动有助益,即便一般建议使用一对(因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力),但没有「必需如此」的常规; 健走杖则需是成对使用,因为大凡有行走能力的生物,无论脚有几只,皆一定是偶数,所以「健走杖数量+用於行走的肢体数量」,也必需是偶数。若仅用单支健走杖,则会造成重心较大幅度摆盪,双侧肢体用力不均,长时间如此行走,比起不用健走杖的单纯行走,反而更容易产生运动伤害。
至于两种手杖之间能否互通,一般并没有硬性规定不行,端看使用者的喜好、习惯、及是否适当调整至符合用途。
现代人生活忙碌,做事讲究高效率,想要一种运动同时达到训练全身的肌耐力,善用北欧式健走,不乏是个好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