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小雯 编辑/丽可 校对/杰富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494篇健康推文
从去年12月开始,国内各地陆续经历新冠感染高峰,到春节前夕基本平息,如今,似乎没人再谈论疫情了。然而,现在这个时间点,也许正是判断是否患有新冠长期后遗症(「长新冠」)的节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新冠长期后遗症(「长新冠」)是感染后症状还持续至少2个月,统计症状超过200种。《柳叶刀(The Lancet)》也发文称,新冠长期症状是现代医学的头号挑战。各国最新数据显示,千万人正经历长新冠,长新冠也成了不少人说不出口的隐疾。
有人虚弱到碗都拿不起来,丢了工作; 有人连续失眠1个月,靠安眠药救命; 有人陷入抑郁情绪,8个月才找回正常的生活。同时,最早一批对长新冠进行专项研究的国际顶尖流行病专家Ziyad Al-Aly,对长新冠进行了一次全面解读。据Ziyad研究的1300万人样本,「重复感染的人,因长新冠而导致的死亡、重症风险显著提高」。
专家全面解读长新冠
2021年6月,世界第一份对「新冠长期后遗症」的系统性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Nature) 上。作者是美国流行病专家Ziyad Al-Aly和团队,样本人数超过1300万,引发热议。
之后,Ziyad陆续在《自然》上发布多项重大长新冠研究成果,频繁出现在纽约时报、CNN等国际知名媒体上,受邀科普长新冠前沿讯息。
2022年1月,媒体联系到Ziyad Al-Aly,与他做了一次关于长新冠的专访。长新冠问题究竟有多严重?为什么会有长新冠?反复感染、疫苗、特效药对长新冠有影响吗?有什么治疗和预防方法?
以下是Ziyad Al-Aly的采访精选。(回答内容仅代表Ziyad Al-Aly个人观点。)
Q:为什么有的专家说新冠没有后遗症,极少数有的危害也很小,而有的专家则认为长新冠问题相当严峻。各国目前的事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A:就美国而言,长新冠患者占总感染人数的4%-7%。也许有人觉得4%这么小的比例不是什么大事,并不是这样,因为感染的基数实在太大了。去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估计,1560万成年人经历了至少3个月的长新冠症状; 英国国家统计局估计有220万人经历长新冠,其中近60万人症状持续超过2年;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欧洲地区至少有1700万长新冠患者; 香港中文大学去年的研究称,超过200万香港人可能都有长新冠症状。长新冠绝不是一个小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多对这个人数庞大的群体的理解和帮助,医疗层面、社会层面等等。
当然中国的情况目前还难以预测,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不同毒株会导致不同的长新冠风险。中国才刚刚第一波感染高峰,我认为数据的及时收集和研究至关重要。在美国,我们花了很久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样本不足,没有一个完善的数据系统,实际也是目前学界对于长新冠观点不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目前并没有公认的能够准确诊断长新冠的方法,也就是说有些症状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引起的,而非新冠后遗症。这也造成了说法不一。
Q:长新冠具体包含了对我们身体的哪些影响?
A:极度疲倦、气短、胸闷、咳嗽、脑雾,这些都是长新冠最为显性,也最为典型的症状。但是我们对长新冠的理解在不断深入。我和团队研究发现,新冠病毒(SARS-CoV-2)并不仅仅是一个呼吸道病毒,它影响了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肠胃道、肾脏、大脑...... 这一发现在当时是相当惊人的。受损害最大的自然有肺部,绝大部分人都会有咳嗽、气短、嗓子痛等症状。还有心脏,不少人出现心悸、心房颤动,有的会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同时还有神经系统,有的体现为神经认知障碍,记忆力、理解力、执行能力等下降,出现脑雾。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最后,很特别的是凝血功能紊乱,我们看到不少人肺部、腿部出现血块凝结。
Q:什么群体容易有长新冠风险?
A:总的来说,所有人都有患长新冠的风险,儿童、年轻人、老人,所有人。我们的研究发现重症患者的长新冠风险最高,接种过疫苗的人患长新冠的概率下降了约15%,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Q:新冠病毒比之前人类经历过的流行病毒都厉害吗?有何特殊?
A:新冠病毒特殊,也不特殊。它的特殊主要在于它的新,而不在于它导致长期后遗症的威力。它才刚刚出现3年,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太少了。在很短的时间里,影响的范围又太广了,所以后遗症的问题很快就显现出来。实际上,很多流行病毒都有长期后遗症,SARS、埃博拉病毒,甚至普通流感都有,只是这些鲜少被关注。我认为这也是长时间以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漏洞。长新冠的问题,患者走在了研究人员的前面,这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地都有非常多患者自发的民间组织在游行、科普、发声等等,他们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英雄。
Q:为什么会有长新冠?
A:目前学术届对此并无定论。当下最受认可的一个理论是休眠病毒的重新激活,就是说阳康后,病毒的一部分可能残留在脑、睾丸、眼睛、子宫等免疫隔离部位,诱发慢性炎症。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理论是免疫系统紊乱。病毒感染后,微生物群组被打乱,微生态失调时,就容易引发许多疾病。但这些都有待验证。另外,这些理论并不是相斥的,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了长新冠。
Q:反复感染的人更容易患长新冠吗?
A: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世界各地已经经历了好几波感染,很多人不愿意相信反复感染是有害的,或者阳过一次之后就觉得无所谓了。我要强调的是,根据我研究的美国的1300万人样本,无论是否接种疫苗、轻或重症,年龄大小,重复感染都显著提高了患长新冠的风险。(医学上称患病的前30天为急性阶段(acute phase),之后为后急性阶段(post-acute phase),也就是我们探讨的长新冠阶段。这里Ziyad指的更多的是后急性阶段的风险,并不是阳当时的症状,而是后期病毒可能对身体长期的影响而造成的风险。)
相比只阳过一次的人,再次感染的人因长新冠(非患病30天内急性阶段)导致死亡的风险高了2.17倍,重症住院的风险高了3.32倍,患肺病和凝血功能紊乱的风险高了3倍以上,其他相关后遗症疾病的风险也都高了至少1.5倍以上。重复感染的次数越多,长新冠风险也会越高。所以,最好的预防长新冠的方法就是做好防护,避免反复感染。
Q:目前有什么长新冠的治疗方法?
A:目前还没有被批准的长新冠治疗药物,基本上还是针对具体症状来治疗,比如心悸就开β受体阻断药,以此类推。在研究中的第一位还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辉瑞的Paxlovid、莫努匹韦(molnupiravir)这些,这个对应着现在长新冠机制的主流理论,即休眠病毒的重新激活。最近还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Metformin),一种治糖尿病的药,也有可能可以降低患长新冠的风险,但还有待进一步试验。同时还有一些人在研究抗凝血药。
Q: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长新冠的事实?
A:首先,不用过度焦虑。年轻人,没有过往病史,也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没有必要涌去医院做检查,医疗系统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你有了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一定要是专门的新冠康复诊所,任何医院都可以,尽早对症下药。
在美国、英国等地,已经出现了非常多专门针对新冠后遗症的诊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但更为关键的,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不光是为了长新冠,也为了更好地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病。现在的研究速度其实已经相当惊人了,我完全相信2023年,将会是有重大突破的一年。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