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过敏|狂打喷嚏是敏感还是感冒? 认识湿疹、鼻敏感4种过敏病



监制/依森  编辑/毅然 校对/吴江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532篇健康推文

相信有过敏体质的人,都能明白,当身体出现过敏反应时,会有多不舒服!不只影响了晚上的睡眠质量,也随之影响隔日的精神状态,只要孩子的精神不佳,学习的注意力与专注度,将会大打折扣。
的孩子老是在秋冬季节,开始出现打喷嚏、皮肤痒、揉眼睛等情况,到底是为什么呢?由于适逢换季,天气温差变化大,容易刺激鼻黏膜及皮肤而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在这段期间家长带孩子求诊过敏科的比例随之增加。因此,父母唯有好好认识过敏性疾病并及早治疗,才能让孩子免于长期的不适之中。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针对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说明如下:
异位性皮肤炎
属于皮肤过敏,常为过敏性体质的早期表现,主要特征为皮肤红肿、搔痒,依据文献指出,好发年纪将近70~80%为一岁前的孩子。新生儿的好发部位,通常以脸部、耳后或皮肤皱褶处为主,随着宝宝成长,会扩及至四肢伸展的外侧等,严重者可能会发生急性湿疹、流脓,甚至会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等。
诊断其疾病有四条件,只要符合三项,即能大致诊断为异位性皮肤炎,分别是:反复性病程、过敏家族史、以痒为主的症状及病灶出现在典型的部位。
「我们常说过敏性疾病会一起出现。像是在秋冬,有些人的湿疹是单纯没有做好保湿的湿疹,但同样会出现皮肤搔痒的情况,此时,病人没有过敏家族史或病灶不是在常见的好发部位,就不会诊断为异位性皮肤炎。」
过敏性鼻炎
典型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早上起床就会一连打好几个喷嚏、开始流鼻涕、鼻塞等,其余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睛红、黑眼圈、用嘴巴呼吸、习惯性张嘴、头痛等。
若过敏性鼻炎不治疗,容易有感染性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或鼻息肉等,非感染性的并发症,会导致睡眠质量不佳、齿列咬合不正,甚至与孩子过动、注意力不集中有关。通常两至三岁的孩子,会开始有过敏性鼻炎的状况,比例会随着年纪成长而升高。
在文献的统计上,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被诊断过动的风险会增加1.3倍,甚至快两倍。因为像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会反复揉鼻子并打喷嚏、异位性皮肤炎的病患会经常性搔痒,严重者则会影响到睡眠质量,造成白天专注力的下降等。
哮喘
小儿哮喘的发作,与遗传体质及环境因素有密切相关,其特性为反复性喘鸣、并在临床上出现久咳、夜咳与运动咳的三大特征。
久咳不管是随着感冒或温差变化,其病程可能会咳上十天,甚至是两周以上; 夜咳尤其在半夜或清晨时会加重,最明显的为咳到半夜清醒且影响睡眠质量; 运动咳是当孩子在运动或情绪较激动时,容易产生咳嗽或喘的情形,「以上三大特征,是医生在判定哮喘上,会特别留意的点,并依病患的过敏家族史或过敏原检测,以辅佐诊断为哮喘的根据。」
大部分的幼儿在两岁前,可能会因感冒而产生呼吸喘鸣的声音,此声音与气喘相似,因此,不易被区分,两岁前或第一次发作的孩子,有伴随感冒症状,很可能只是支气管发炎。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支气管照理会趋于成熟,但无论有无感冒,只要在温差变化或运动后,就会听见喘鸣的声音,医生将会强怀疑为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结膜炎
「鼻子过敏没有控制得好,眼睛将会是受害者。」 由于多数过敏性结膜炎的孩子,本身会合并鼻子过敏,因此,在诊断上,会把眼睛与鼻子的问题同时看待。
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前,须先判断是否为感染性的结膜炎,其眼睛容易有眼屎分泌物、在眼白处合并红色血丝、或可能会合并发烧、咳嗽与喉咙痛等; 若是过敏性结膜炎,会出现打喷嚏、眼睛红肿、经常揉眼睛、不会有眼屎分泌物,且「痒」的症状会格外明显,眼周也会出现局部结膜水肿的情况。
如何分辨是过敏还是感冒?
过敏与感冒的症状极其相似,容易混淆、不易分辨,家长必须提高警觉,以了解孩子是否有过敏性疾病的状况,以免错失治疗的机会。
第一点会依据「病程」做为重要的考量,如果是一般感冒,多数的症状大约会在三至五天、或一周内得到缓解,可能会合并咳嗽、发烧或喉咙痛等,但过敏并不会出现咳嗽或发烧等症状,加上病程拖的较久,若已超过一周且反复性发作,则应考虑为过敏。
第二点依据为过敏家族史,在统计上有将近70~80%的过敏儿是因遗传所致,因此,在门诊时,当孩子疑似为过敏,医师则会返过头确认父母是否有过敏的情况。
第三点为「是否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当孩子有流鼻水、鼻涕、鼻塞等过敏症状,同时合并异位性皮肤炎或气管上的久咳、夜咳等,就会增加孩子为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若医师无法做出结论时,此时,会藉由过敏原检测或肺功能检测,以辅助医师的判断。」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