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减肥、防癌与便秘无关 破除4大误区 定期清肠或弄巧反拙



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650篇健康推文

● 超过三天解便一次,才算便秘● 依赖吃泻药解便,会变成懒惰大肠● 频繁冲洗肠道,有害健康
「无便一身轻」感觉很好,不少人为之着迷,甚至刻意喝牛奶、喝酸奶、吃泻药等方式,非得清空肠子,认为有助排毒防癌、拥有曼妙身材。针对常见四大便便误区,胃肠肝胆科权威专家逐一破解,并强调便秘和大肠癌或肥胖都没有关系,频繁清肠反而有害健康。
误区一:没天天排便就是便秘
解便频率从三天一次到一天三次,都属于正常范围,不算便秘。但有些人一天没排便,就浑身不对劲,某位购物女王就是其中之一,每天要吃5颗泻药,在家解便解到干干净净,才可以出门。
如果真的是便秘,会视病人症状严重程度,先开一些药帮助病人缓解症状。但用药只是短期的,若长期依赖吃泻药,会把健康的大肠变成「懒惰大肠(lazy colon)」,不吃药就无法解便,这时就很难改变回来了。
误区二:没宿便的人更健康
肠道里有很多细菌,近年研究发现其中有些益生菌有助降低疾病风险,但如果动不动就去冲洗肠道,这些益生菌都没了,对整体健康是适得其反。更何况根本不可能「完全干净」,只要透过大肠镜检查,一定还是看得到粪便,「就像是一个番茄酱的罐子,你把酱都挤光,瓶壁上还是会有残留。」
误区三:粪便有毒素会致癌
「便秘跟大肠癌没有关系。」很多人认为大便很脏,衍生出「粪便有毒素」的误解,其实并没有证据显示便秘会致癌,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因为肠道菌是粪便的主要成分之一,肠道菌相的平衡又与许多疾病息息相关,近年来已经发展出「粪便移植」技术,将粪便中的细菌重新处理后移植回人体内,能有效治疗某些疾病,可说「大便真的可以变黄金。」
误区四:减肥时一定要通便
「便秘和肥胖一点关系都没有。」 有肥肉才叫胖,也就是脂肪所占的身体组成比例偏高(体脂率高于标准)才算胖。有些人太过注重体重的数字,连排便前后的体重数字起伏都要计较,很容易就会陷入排便与便秘秘的误区。建议减肥时多关注体脂肪的变化趋势,不要那么在意体重数字的短期起伏。
便秘定义
被诊断为便秘,至少要符合下列5项条件中的2项。
1.超过三天才解便一次。2.粪便短小且变硬。(正常粪便是香蕉状)3.上厕所很困难,要很用力才能解出来。4.有余便感,感觉没大干净。5.肛门有被塞住的感觉,但怎么弄都弄不出来。
5习惯助排便
1. 多吃青菜水果:
每天摄取25到30克膳食纤维。可帮助粪便成型。
2. 多喝水:
粪便有8成是水分,2成固体当中一半是纤维,一半是细菌。
3. 摄取益生菌:
细菌是粪便的重要成分,维持肠道菌相平衡也有助于解便。
4. 有便意就立刻解便:
不要隐忍,忍过了这次的排便反射,就要等下一次,时间拖越久粪便越干,解便越困难。
5. 多放松和运动:
很多人外出旅游或压力大时,就无法排便,因为人在压力下,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会导致肠胃蠕动比较差。适时放松、多运动,有助于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平衡,维持正常肠胃蠕动。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