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842篇健康推文
季节交替最容易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虽然没有明显浓厚的秋意,还需面临秋老虎的热气袭击,但在夏转换到秋时,仍需要注意养生保健。
昼夜温差大,善用洋葱式穿法
因为「立秋」之后,白天渐渐缩短、夜晚渐渐变长,而昼夜温差也开始变大,抵抗力较弱的人,往往会因为体温调节失衡而引发感冒。日常的衣著要开始准备洋葱式穿法,随身携带一件薄外套,热时脱衣、冷时则加衣。
此外,头颈部保暖尤为重要,因为颈部有许多「风邪」入侵的穴道,如风池穴、风府穴。平时也可以多按摩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洗澡前后多用热毛巾热敷,能预防流行性感冒。
燥邪侵肺脏,多吃白色食物润肺
秋天的关键字就是「燥」,而在中医里也把气候干燥比喻成一种邪气-燥邪,而燥邪最容易侵犯的就是「肺脏」。而经过新冠疫情后,许多人的肺部力量被削弱,更容易受到燥邪侵害,出现口干咽痛、鼻黏膜干燥、皮肤干痒、容易喘、干咳等不适。
「秋燥补肺」,可多食补色白、有黏液的食物,如白木耳、莲藕、水梨都很适合,她提醒,要注意太甜也容易生痰,所以要适量。或在炖汤时酌量添加麦门冬、玉竹、沙参、党参等药材,补肺气又润肺。
放慢脚步,用慢活养生、养心
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秋天时日照时间渐渐缩短,为了要提早适应冬天的生活,晚上可以开始习惯早点上床就寝; 早晨的气温不如夏天炙热,早起来舒展筋骨、大口呼吸,养足肺活量。
现代人的生活繁忙又紧凑,的确很难像古人有着「慢活」的作息规律,不过养生应「天人合一」,即便到了现代也无法改变天气、自然对人体的影响,不妨趁这个秋天让自己放慢脚步好好的养生、养心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