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最怕跑步了。



这一次,我能否坚持?
——小7妈
我这人最怕跑步了,从小就怕。
小学有一次运动会,我全程拿出冲刺的力气跑了个100米。结果人到了终点,腿却停不下来。一头扎进了树丛里,也没捞到个名次。
上了高中开运动会。我拿着800米长跑的报名表,全班挨个动员也没人报名。情急之下,一咬牙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谁叫我是班长呢?
开跑那天,有一个长发女孩一直在赛场上挥舞着曼联7号的红色球衣。

也不知我去英国念书,潜意识里和小贝有没有关系😂
那是我的好闺蜜在给我加油(不要问我为什么,老母亲也豆蔻过~)。
住在瑞典的时候,我跟小7爸说:虽然我是真的不能跑步那种人,一跑步就能尝到胸腔里充血的味道。
但还是想试试!
小7爸被我的诚心感动了。领着我去专业的运动专卖店,各种测量脚型、跑步姿势、脚底用力。花了一下午,好容易买回了一双跑鞋。
我小跑了几次,还发过朋友圈秀跑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近,我又重新开始跑步。因为我答应了我爷爷要“爱惜自己,坚强成长”。
相聚已是绝别时,只憾当下两不知。我感到自己没有比"爱惜和成长"更好的办法,来表达对他的思念。

每个人跑步,都会有自己的理由。
你跑步的理由,会是什么呢?
我这个跑步界小白,很有自知之明。
就在家门口的小公园力绕圈圈,不跑远,跑远了怕跑不回来。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周跑一次,每次跑到自己想停的时候,就停。
第一次跑,刚跑完三圈就累得不行。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辛苦”、“冷”、“累”等等的负面感觉上。
不跑不知道,一跑吓一跳:自己原来这么不能跑啊!😭

第二周,我提前做好了跑完几圈会很累的心理准备。可没想到,这一次并没像第一次那样要死要活。
第三周,我对自己有了一点小小的自信。竟然血不吐了,气不短了,连续跑个十分钟也不带停了!

我跑步的小公园,小7正好可以玩沙玩滑滑梯。
偶尔会碰见一个日本老头,面朝朝阳打太极。
不光是感觉自己比以前能跑点了,更重要的是:我隐约体会到了一点跑步的乐趣。
在跑步的时候,心是自由的。
抬头望向无边的天空时,仿佛暂时跳出了眼前的苟且;脚底感觉到了草地和沙地的不同质地;思维感受到了呼吸和脚步、思维和身体逐渐地同频。
我,这个一跑就会吐血的人,竟然开始期待下一次跑步了!!!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迈出第一步,
给自己一个机会!
如果你看见一个人在跑步,你可能会想:
这个人在跑步。
但事实上,他的脑子里可能在想昨天的工作,今天的安排,明天的面试。又或者,什么都没想。
他可能在完全的放空。
以前小7爸跟我说,跑步会让人放松。我怎么也不信!
人边跑步,会边想事情。最初的思绪混乱又焦灼,就跟身体所感受到的混乱和焦灼一样。
我感到自己的身体虽然在跑步,但脑子还连着书房的电脑。
可是跑着跑着,我开始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跑步”这件事上。开始像个局外人一样,查看自己的每一个想法。
跑着跑着,呼吸变得有节奏,思绪变得干净。我开始在想:
这跑步,
怎么跟养孩子很像呢!

降低预期,从0.1开始
以前我只要一想到“跑步”,就会要求自己至少跑个五公里。结果那次之后会以肌肉酸痛为理由,休息个一两年。🙃
现在我想明白了:
只要把跑鞋穿上,就算去小公园溜达一圈,那就是胜利!
只要我出了门,肯定就不止跑一圈。降低了心理壁垒,才迎来了坚持的曙光!
 
育儿,其实也差不多。

也许你会觉得要开展一项启蒙很难,英语说不标准,数学当年也不及格;或者觉得控制情绪很难,总是在发火以后懊悔和自责。
其实,小孩子的启蒙真没有多高大上;让自己变得更好,也不是马上要成为“正面管教”里标榜的样子。
英语不好,可以从一句“Thank you”开始;数学不及格,不妨从一个几分钟的小游戏入门(资源我都双手奉上了)。
如果做不到一直保持优雅,那就只要有一次,哪怕只有一次在发火前忍住了,就可以自豪地告诉孩子:
“妈妈刚才想发脾气,但是忍住了。妈妈厉不厉害?”
只要有一次,就可能会有第二次。
如果总在计划中,神也帮不了我们啊!
只和自己比较
第一次跑步,我从出门到回家就一刻钟左右。小7爸问:“你跑了吗?怎么就回来了?”
“我现在就这水平,没法跟你比!但是我觉得自己能迈腿跑,就很不错了!” 遇到直男老公,我只能拼命给自己打气。
“只和自己比较”——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做到比登天还难!
比如我每天看小7玩“Think!Think!”。
一个游戏结束之后,屏幕上一般会显示 “打破个人最高记录!” 每次我都会让她指着读一遍,然后一起击掌庆祝。

如果小朋友玩得足够好,除了得到“Great!”,“Excellent!”,或者“Brilliant!”的鼓励之外;还会获得一个和同龄孩子、所有孩子、所有玩家的24小时排名。
小7现在大都会在游戏之后看到这个“24小时排名”。作为一名“鸡娃无痕”的老母亲,当然希望孩子能取得好成绩。

虽然有时看到她得第一名,我还是会忍不住激动“wow”一声。但为了不给她强化和他人竞争的概念,我知道自己克制地轻轻这样说一声,其实就够了:
“哦,这次做得不错哦!得了个排名。”
试试放下目标呢?
以前,我以为只要不和别人比较,就会相对较容易找到自己的节奏。
可跑步了我才发现:
即使是自己跟自己比,如果一直紧盯目标,都会失了乐趣。
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我会去数圈,会不停地看时间。总是感觉怎么跑了这么久了,怎么才五分钟都不到?
一感觉到压力,脚步反而重了起来。
后来,圈也不数了,时间也不看了。奇怪的是,一旦把目标放下,反而更容易进入状态。
呼吸跟上了脚步的节奏,一步步感受脚底蹬地的力量,一圈圈放空纷杂的思绪......那一次,我跑了很久很久。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
不去盯着目标的时候,反而轻而易举地打破了目标!
这让我想起了跟小7互动的很多瞬间,一起搭个积木,一起学个汉字,一起做个手工,一起看集Muzzy。

如果我内心的目标感太强,想着今天一定要教会她什么,那这个过程肯定会遇到各种不顺。不是我着急,就是她畏难撂挑子。
如果用预设目标给自己动力,一旦进入之后就不再紧盯目标。
惊喜,会在拐弯处等你。

四年前,我因为不愿只做一个牛津毕业的全职太太,决定用“坚持更文”来挑战自己。
百万文字写下来,我尝到了“勇于开始”和“努力坚持”的回报——一股向内而生的自信力!
四年后,我决定再次用自己最怕的跑步向自己宣战。
我这人最怕跑步。
所以,我跑!
最后的一点感想
转眼就到了快要和2020说“再见”,和2021说“你好”的时候。每个人到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些总结和展望。
我们作别的,不是时间,而是过去的自己。
我们迎来的,不是新年,而是变更好的希望。
2021快到了,你想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