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是为了看风景。
——小7妈
五月底的时候,我爸妈说想自驾游去趟云贵川。
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们不是去过好几回了嘛?”
虽然他们是自驾游的老手,连西藏都开车去过。但每次听说两个人要开车出远门,我还是有点担心。
况且,这次就他们一辆车。
“其实,这次去还有一个目的。我和你爸爸想去看一个我们打算资助的小女孩。”
“哦?怎么从来没听你们提起过。”我大吃一惊!
事实上,我妈本来不想让我在文章里写他们资助孩子上学的事。
但我觉得这股正能量还是值得传播出去,鼓舞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孩子的教育。
而且作为女儿,我从心底为他们骄傲。
像我父母这样身体健康的“空巢晚壮年”,虽然想让孩子在身边,却无奈我身在异乡,远走高飞。
也许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他们觉得能继续着做父母的责任,延续着栽培下一代的希望。
这份责任和希望,让他们得以把生活的意义扩出个人的狭小世界,让平凡的生命在不相识的他人身上闪光。
从这点上来讲,帮助他人是为了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喜乐。也算私心,确实不足与人道。
我爸妈驱车近2000公里,到了大凉山深处的这所学校。
见完校长以后,我妈给我打来视频。听她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
“路太差,差点上不来!如果不是一个彝族老奶奶带路,走到山脚下都可能放弃了。”
有导航都没用!他们向一位老奶奶打听路时,她自告奋勇带路,还说:“没我带路,你们肯定会走错的。”
带到学校之后,老奶奶说不要钱。我妈硬塞给她20块,给了两个水果以表谢意。
我爸后来给我发来了这段弯弯曲曲的上山路线图,其中不乏直角转弯的陡峭山路,会车都是问题。
上下山一趟得两三个小时,没这位老太帮忙,他们还确实找不着。
到了学校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块视野开阔的宝地。
大凉山深处的小学校
对于像我这种蜗居大城市的人来讲,总是叶公好龙般的向往着“山外有山”的居所。但是对于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来讲,他们只想有朝一日去看海吧!
我爸妈和这里的缘分,起源于他们无意中听到一位校长朋友提起这所学校。
从此以后,“有机会资助一个这里的孩子”的想法,就在他们心里种草了。
与这所学校的校长联系上之后,校长提到他们有一位女学生,确实需要资助。(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学校和孩子姓名都被我隐去了。)
我妈第一次见到小可时,心疼得又亲又抱又哭
这个小女孩叫“小可”(化名),10岁。小可几个月大的时候,爸爸放羊时跌落山崖。妈妈在她不到三岁时去外地打工,不知何故从此没了音讯。
她被叔叔婶婶养大,管他们叫“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自己还有三个孩子。这个家里本来不富裕,还要同时负担四个孩子上学。
用我爸的话说:“家里除灰面泥巴墙,室内一贫如洗!一分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小可家的门口
大凉山有很多贫困生都能领到政府的补助,但小可因为身世的原因,没法上户口,所以也没有资格领取政府的补助。
用校长的话说,“资助她真是资助到了点子上!”
小可很安静,性格算活泼。带我爸妈参观了她的教室、食堂、寝室。
孩子们自己打菜
自己刷碗
被子叠得像豆腐块
还给我妈看了她的绘画和作业本。
学校里干净整洁,还有一方菜地供孩子们种植(自然教育);校园里的起居也安排得井井有条,早上出操雷打不动(体育教育)。
孩子们见到远方而来的陌生人,眼神也都没有一丝躲闪和胆怯(社会教育)。
我爸妈被学校良好的管理深深折服,被为教育献身的高素质校长深深感动。在亲眼看到之前,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在大山深处,有一群这么高素质的老师和学生。
校长,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么一份沉甸甸的工作,在有些人手里成了通往权贵的手段;而在一些真正心怀教育的人手里,它成了一份高薪也挖不走的责任。
教育的不公平,就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样,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大坑逐渐填成小坑,再把小坑慢慢填平。
不得不说的是,在改善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国家政府也是在努力的。这样一个深山里的小学校,老师人手一台电脑,学校里也安装了十几个摄像头(为了安全)。
在我们各种花式鸡娃的同时,深山里的孩子们也知道,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小可婶婶和小可,带我妈走在家门口的小路上
我写教育公号这么久,从来脑子里假想的“码字对象”,都是和我一样能买得起100多块一盒进口拼图的中产阶级。
我们会讲英语,坐过飞机,多多少少见识过世界;
我们不满足于蒙台梭利、海淀试卷,心怀着参加孩子常青藤校毕业典礼的期望;
我们唯恐给孩子的不够多,不够精,又担心给他们的太多,太精;
我们在生活中,没遇过“小可”,也没见过“小可们”眼中的那种光。
那种光,太炽热,太朴素,太虔诚。
那种对知识渴望的光,对前途充满希望的光,震撼着我六十多岁爸妈的心灵。
他们也是吃苦年代过来的。但孩子眼里的这种光,还是让他们觉得,这世上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东西,全都黯然失色。
在临走前,我爸妈突然对校长提出,除了小可,他们还想再资助一名学生。
校长立马召集全体老师开会,选出了一名小男孩。这个小男孩比起小可,家庭环境要好一些。但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爸妈在外地打工。
选这个孩子的原因是,他的成绩非常优秀!全校老师都觉得他会是村里的希望。
当我爸妈对这个孩子说,想资助他到上大学时。这个孩子激动得睁大了眼睛,瞬间笑得无比灿烂!
“是上大学吗?”他还跟我妈确认了下,自己有没有听错。
我妈,小男孩,和校长合影
办完这两件事,当天晚上,我爸妈就驱车离开了学校。在归途中,我爸拍下了我妈在车里学习英语的照片。
我这才更深地理解到,我妈因为小时候家穷,只读到了初中。所以,看到孩子们多读书,她会感到特别幸福吧!
这世上,有太多我们看不惯的不公平,太多我们可以抱怨的不完美。
但,这也许就是我们生为“人”存在的意义——把不公平、不完美修复成我们想要的公平、完美的样子。
等我们把个人的自我追求,放到一个更广阔、更无我的空间里去的时候,也许我们很多当下的愁烦就自动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生的满足感。
所以说到底,我们因为帮助别人而取悦了自己。受益更多的,还是自己。
回到家里以后,我妈心里又多了一份牵挂。
惦记着周末学校放不放假,有没有机会和小可婶子视频,看一看小可,聊一聊近况。
等小7再大一点,我会让她坐着阿公阿婆的小车,一起去看看小可姐姐。
一起去看看,在我们生活之外的不同世界。❤
点击图片,阅读《牛爸津妈的小生活专辑》
送给我可爱的爸妈
把今天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