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还有一句话,我没说完。
——小7妈
一次不留后路的折腾
奥运会在北京举办那年,我辞掉工作备考雅思。
每天混在比我稚嫩不少的学生堆里,二十五岁的我,都不敢说自己有什么雄心壮志。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次不留后路的折腾,会不会有什么前途。
在备考雅思以前,我在东三环的一间大公司里做着年轻小经理。中午没事的时候,会溜达到不远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买上点公益纪念品回来。
当时,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为孩子做点什么了。
我甚至梦想有朝一日能去那里工作,大四边忙论文边找工作,还抽时间去扎扎实实学习了半年法语。因为联合国儿基会要求工作人员至少会两门全球通用语言。
真是青春年少,敢想,敢梦,敢追求啊!
但在商圈工作几年后,我发现转行进入教育圈的最好方式是重新学习。但是我的简历太不漂亮了,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和教育沾边的工作学习经历。
妥妥的一枚“裸考”生。
如果申请商科类,我想自己会有更大可能申请到好大学。所以放弃自己熟悉的领域,机会成本是不小的。
但是没办法,谁叫我死脑筋,非想学习早期教育呢?
在备考到心累又感到前途未卜的一天,我散步路过一间教堂。见它开着门,就进去坐了一会。
我静静地坐在那,和自己的内心对话,突然泪如雨下。哭完一场,又好像雨过天晴了一般。心中又见彩虹,生了力量。
这时我才注意到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坐了一位老太太。她什么也没问,只是说了一句:“姑娘,你会有前途的”。
谢谢你!
一点点拨开命运的迷雾
雅思我考的也一般般,总分拿了7,被5.5分的写作拉了后腿。
其实,我也不是不会写。后来我寻思,可能因为我的那篇雅思作文全是“套路高分句”,让判卷考官“腻到恶心”了。哈!
为了让牛津剑桥不要“小看”我的写作能力,在申请这两所学校时,我特地用“正常”的语言写了一封解释信,也从侧面证明了下自己真正的写作水平。
结果,竟然奇迹般地先后收到了这两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接下来的纠结是:这两家的专业虽然都和儿童教育相关,但方向其实不太一样。至少按我当时的理解,剑桥的好像更偏认知类,牛津的更偏教育类。
我纠结再三,又苦于没有前辈可以咨询。总之,最后选择了牛津,也算阴差阳错吧!
就这样,我成为了牛津大学第一届儿童发展与教育系(硕士课程)里的一位学生。也是12个人当中唯一一位,从“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半路转过来的。
我哪里会想到,比被牛津剑桥录取更难的是,是从那里毕业呢?
按要求穿着长袍,参加开学仪式
很快开始怀疑人生
录取时的心花怒放,一直持续到入学典礼。
典礼一结束,新学期一正式开始,才真正尝到在英国名牌大学把两年硕士压缩到一年读的滋味了。
先是总书单一长串,每个月一篇论文。每次上课前还有一堆相关书单和论文的,注意,是每次哦!抱着一堆充满专业术语的专业书籍,我只恨自己的英语不是母语。
连班上英语是母语的同学都看不完,何况我呢?
我们早期教育系的几位主要导师都有很强的心理学背景,所以他们对教育学实验的要求也很高,有点文科当成理科来学的意思。
这就意味着,把统计软件SPSS这个超级怪兽当成“男友”,逼自己努力爱上它!上大学时学的那点统计学早已忘光,那就硬着头皮重新用英文再学一遍吧!
我开始大把大把掉头发,开始怀疑人生。
为什么每天只有24小时?
为什么人要吃饭睡觉?
为什么上大学时,我不认认真真地学习统计学?
为什么我.......以前是学市场营销的?
但是,即使我再怀疑人生,也没有怀疑过自己转专业的选择。
让我吊着一股子仙气活下来的,是我最最亲爱可爱的同窗同学。
没有他们,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啃下SPSS这个怪兽,怎么排解内心的压力,怎么能在学业上有如此快的长进,又怎么会想起坐下来享受难得的阳光?
还有一位我不得不感谢的,是我的“proof reader”(校稿员),后来的小7她爸。我的脾气又倔又臭,他还得哄着我和我一起把论文一句句过下去。
当然,能得到世界级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才是名牌学校的灵魂。
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虽然懂的不多,却想法颇多。就因为无厘头的想法太多,所以迟迟不能把课题定下来。
要不就是课题太大,硕士期间时间写不了,或数据采集有难度;要不就是不属于导师的研究范畴,她指导起来没有那么得心应手;要不就是我自己不感兴趣。
总之,眼看着同学们都开始进入第一章的写作了,我却连自己要写什么都不知道。
你就说愁不愁?愁不愁?!
我的研究课题
在大家开始讨论如何采集实验数据时,我才终于定下了研究课题:
看一个妈妈如何跟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婴儿说话,预测几年之后这个孩子的语言发展。
我其实早就对于小婴儿最初开口说话这件事情很有兴趣,也很好奇:
小婴儿每天听到那么多有关无关的声音,身边发生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他们怎么就能把某一个声音和某一件事物对上号呢?
最终,我用一个长达三年的跟踪研究证明(二手数据):
即使小婴儿还没有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个时候妈妈如何跟他说话,会影响到孩子3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两三岁时的语言能力,又会直接影响到上学时的阅读能力,乃至整个学业成绩。
小朋友的发展就是这样。从最开始的一块砖起步,经过每天的累积,时间一长,就能看出发展的差别来。
但是,真正重要的早教是在家里完成的,而且最好得由父母亲自操刀。
我的这个研究获得了毕业论文的杰出奖,导师和我都喜出望外——没想到,一个“拉后腿”的还一拐一瘸跑到前面去了。
导师当时就让我把研究结果发表,但因为我当时忙于申博,就没把发表当成一回事。
现在想想,也是可惜,也许就此错过了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的机会呢?
而且,我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美国一位专门研究该领域的教授,她在多个研究中出现了一个统计学问题。所以随之出现的研究结果,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仔细思考后,我发现那其实是因为她控制了一个不该控制的变量。在得到导师的确定后,给她写了个说明的邮件。
也算是一个从未发表论文的学生,对学术界的一点贡献吧!
现在我的论文保留在牛津教育系图书馆,有机会溜达去玩的同学,是可以借出来一阅的哈!
在牛津得到严格的论文写作训练后,我深深“不能自拔”。搞得我后来写公号都写成这个样子:
全文不出现一个“我”字,才能尽显客观态度。尽管一再努力“大白话”讲研究,还认真地搞投票问大家是否看得懂,但......
我还是被嫌弃到没朋友!😢😢
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有了不少新朋友!有了你们,我亲爱的可爱的“育儿7班”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连续四期,我会把我研究成果里的四个点分别做成四期小讲座(陪小7示例视频),发在“次条”里和同学们分享。
四期小讲座大纲如下:
第一讲:有意识
第二讲:3秒钟
第三讲:跟随者
第四讲:分阶段(部分)
家有学说话阶段的宝宝,欢迎关注最近四期的次条推送哈!
我把在牛津的学习生活写得苦大仇深,但我没说的是:那一两年,是我长这么大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最后,放上几张旧照,让大家感受下苦逼女学生的春光吧!
向上滑动感受苦逼女大学生的春光
论文写得头大,约同学小聚
找个周末去伦敦
打扮成80年代的老美女,参加“Made in 1980`s”的主题趴
做好猪蹄冻,约好朋友一起过年!
点击图片,阅读《牛爸津妈的小生活》专辑
你轻轻点了下在看,作别今天的推送。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