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录了语音。因为我外婆不识字,我想念给她听。
——小7妈
1
五代女孩,四个妈
这张照片很珍贵,因为上面有小7,我,我妈,我外婆,还有我太婆(外婆的妈妈)。
小7又长大了,却再也拍不到这张照片了。
我外婆的故事
我外婆四岁时就没了爸爸,母女俩日子过得清苦。解放前一位军官看上了她的寡妇妈妈,想带她离开。但条件是不能带上当时还年幼的外婆。
她的妈妈没有答应。
我妈的故事
我妈是家里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所以她从记事起就在干活,轻活重活脏活累活带弟弟,全都干。因为家穷,我外婆性子还急,所以她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
我妈说,每到大年三十,平常在外务工的外婆回到乡下,为姐弟四人缝制新衣,通宵达旦。
我的故事
六年前我一人回国过年,因为胸闷就去检查了下身体,没想到两肺之间长了个比拳头还大的肿瘤。
因为父母当时没有欧盟签证,所以决定我先自己回瑞典接受治疗。大年初一他们送我到首都机场,目送我进了关卡。我迈大步地走,不敢回头。
等他们终于能来瑞典时,突然有一天,我看到我妈双手的掌指关节处全是疤痕,就问她怎么回事?她耍赖一样笑着说没事没事。
后来,我爸偷偷跟我说:
我妈听朋友说有一座山上的大佛很灵验,她就用最虔诚的藏族人全身伏地的参拜方式,拜那尊大佛。
从山脚拜到山顶,再从山顶拜回山脚。
陪护期间,帮我一起整理新家的妈妈
小7,又会怎样讲她妈妈的故事?
刹那间,我忽然懂了。
“
懂了为什么有一次我妈有机会去上海进修,她是那么的纠结和抱歉。虽然只有区区两个月,但那母女分别的场面,就好像我太婆想象自己要撇下女儿去台湾那样的惨烈。
懂了为什么每到大年三十,我妈都会为我准备新衣。虽然我后来大了,觉得新衣服什么时候买都可以,可她也还是叮嘱:“新年应该穿新衣”。也许她想起了她妈妈的大年三十不眠夜。
懂了为什么这次新冠,我在日本虽然经常报平安,也还是阻止不了我妈“发愚”。只要听到有一点点关于日本的风吹草动,她就会发微信来问:有没有戴口罩,有没有取消幼儿园,大学有没有停课......
五代女孩,一代代老去,又一代代新生......
母爱,在错乱的时光里,演绎着不同又相同的故事。
2
永恒,唯母爱与时间
半年前,我收到过一个读者妈妈的消息。
这位妈妈正在与乳腺癌作斗争,膝下还有一个和小7差不多大的孩子。也许她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力量,哪怕倾诉一下也好。但是,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安慰她。
如果当年我生病时已经做了妈妈,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否还能那样无畏,那样坦然面对?
因为这世上的牵挂有了,人的胆子就小了。
读完那位妈妈的留言,当晚我就做了一个梦,一个关于母爱的、光怪陆离的梦。早晨起来,我把梦中的感受记录了下来。
母爱与时间
我化成了一股青烟,却想拼命挣脱向着太阳的引力,只为留在青青的草地上,陪你。
我变成了一朵泡沫,却想用力抵抗向着水面的浮力,只为留在多彩的海洋底,陪你。
我快消失不见,你眼里也已没了我的踪影,
但我还是想留在这,陪你。
我像块大青石,
伫立在湍湍的溪水中,
被时间冲刷得光溜溜。
我坐在一辆匀速行驶的过山车上,
穿过昨天、今天、明天这一道道门。
这一道道门后,有着不同的人,
每个人身后,有着不同的风景。
伫立的石头,行驶的过山车。
无情的时间,有情的人世间。
变幻,永恒。
永恒,
唯母爱与时间。
3
做妈妈,是在满足我们自己的“被需要”
每个时代的母爱,都会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
这个烙印,可能是不知温饱的贫穷,无暇顾及的冷落,望子成龙的严苛,或是在不确定下竞争的焦虑。
所以,没有哪个时代可以产出完美的妈妈,我们也不可能成为完美的妈妈。
但我们还是如此庆幸,自己有了一位好妈妈,而自己又成为了一位好妈妈。养孩子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我感到付出得越多,“索取”得也越多。
索取那种“非妈妈不要”的“被需要”;
索取她钻到我大裙子下,抱着妈妈屁屁狂亲的“被喜欢”;
索取她把冰激凌的第一口喂给我吃的“被宠爱”。
......
在这些时候,我哪里还想得起她的顽皮和叛逆?
咱们做妈妈的,在付出的同时也是在满足我们自己的“被需要”啊!
今天是母亲节。
已当妈的你,会在今天最想念自己的妈妈吗?
对我来讲,不是今天。
我最想妈妈的那个瞬间是:
小时候,我一发烧就可以睡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等妈妈给我端来飘着蛋花和香油的白粥,她还用大手来回轻摸我的头。
在生病的时候,我最想念我妈妈。
4
你是焦虑的妈妈吗?
当妈以后,我几乎没有时间写诗作画,但会挤时间写育儿的体会。当妈快三年,也因为小小的【牛爸津妈】,很庆幸认识了很多素未谋面的朋友。
昨天,这位新同学的留言让我深思;
实践和传达什么样的教育,才会让父母少一点焦虑,对未来多一点把控?
我也在想为什么我的育儿文章会传递不焦虑?
也许是因为,我内心是真不焦虑。
焦虑作什么呢?
人生这么长的。我若不是经历了诸多坎坷,也不会知道这脚下的路,虽曲折也开阔。
女孩挑战超短发是不是也很酷?
一些看来棘手的问题,可能也就在当下会扰得我们心烦意乱、忧心忡忡。
可它们最终,不是被时间解决,就是被我们自己解决。
我发现,有些当了几年的老母亲,眉心处开始长一条竖着的皱纹了......生气时照照镜子吧!也许就感到不值得那么生气了。
尽管难。
但每个当妈的,或早或晚,都会在某一个时刻找到自己舒服的状态。那个时刻,就是从心底真正放下焦虑的那一刻。
但我们又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该教的不教,出来当妈迟早会还!所以,不是不教,而在教的同时搞明白这三件事情:
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
比如,只有深刻理解了“可怕的两岁”是个客观规律之后,你才会相信不是孩子坏了或自己错了,而是无论哪个妈都得走的一关。
想明白这点,也许就不会那么容易情绪失控了呢?
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
我还收到了不少同学的留言,说孩子没主见,别人干嘛他也干嘛。但这也可能是因为:2~5岁的孩子本来就爱模仿,而且他们也有融入集体的人类本能。
找到了具体原因,才知道该往哪里使劲,对不对?
借鉴可能的解决办法
没有哪个教育家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但是你可以去借鉴,可以去尝试,可以在尝试的过程中调整和找到那个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办法。
如果做爸妈的总眼高手低,把两家孩子像在花店选花那样去对比,肯定容易焦虑。
但如果能从生活中的小处着眼,勤勤恳恳地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能带着惊喜去享受种子从发芽到长苗,再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我写牛爸津妈,分享干货,也是希望我自己的感悟和经历,可以帮助你早一点迎接那个“感到舒服”时刻的到来。
母亲节,让我们一起决定,做个享受成长的快乐妈咪!❤
推荐
✏️ 都说北欧人幸福指数高,瑞典媳妇告诉你真相
✏️ “孩砸,我没打算倾尽所有给你最好的教育。”
✏️ 数学家太太、牛津大学硕士,今天我想撕掉这些标签
你会在什么时候最想念自己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