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开局就被秒卷进各种“情绪旋涡”。我想跳出来!



为了找到控制情绪的办法,我试着让脾气失控了一个星期。
——小7妈
当我遥望“2020”时,感觉这四个数字圆圆胖胖有零有整,还挺讨喜的。哪知它会是这么一种神奇的打开方式?

用我朋友的话说:现在你就是告诉我有外星人来地球,我都不会感到惊讶了。
在国内的同胞是“着急”,在海外的游子是“干着急”。家里好不容易才搞出一点年味儿,结果年还没开始过就匆匆结束了。
我隔着屏幕一边了解疫情进展,一边叮嘱家人要戴口罩、不要聚会、不要出游......还有,接着各方朋友发来的口罩求购信息。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不仅自己跑,也麻烦身边的朋友帮忙跑。看着日益堆高的口罩小山,感觉这下总该够了吧?可微信一来,就还得再出门。
几天里反反复复,再加上对疫情发展的不确定和担心,等我再回过神来时发现......

平静的生活看似并无大恙,可自己已经被情绪的旋涡卷了进去,晕头晕脑地随之下陷,深陷焦虑而难以自拔。
我本来想这只是暂时的,等事情告一段落,就可以自如地从这个状态里走出来了。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
由疫情引发的这个巨大的情绪漩涡,也会不自觉地引发了生活其他方面的情绪旋涡。
比如,我在给小7穿衣服时如果她不配合,我的动作很快就变得粗暴。爆炸底线很快就被触及,温柔脸秒变包租婆,五心烦躁!

对待小7爸也好不到哪去。接受不了他的好意提醒,指责他情商低,抱怨他不懂得善解人意。
比如。
我举着手机给他汇报最新的疫情进展:哪家医院的护士一天限量发一两个口罩;哪家骨科大夫当呼吸科的用,因为呼吸科人手不够全被感染隔离了;哪里的地铁也有全副武装的武警......
我都快飙泪了,小7爸还是镇静自若问得不厌其烦:“你这信息从哪儿来的?”
再比如。
我的三姑八婆发信息来委托我买口罩,她们心里着急却支支吾吾又怕我累着。你懂的,本来一句话就完事,我们却一来二去地发了十来分钟的语音消息。
小7爸又来火上浇油:“你不是时间很紧么?怎么还那么多废话呢?”
所以呢?
虽然他愿意豪气地一把甩出万元大钞,让我敞开了买口罩;虽然他心疼我跑得太辛苦,后来主动承担起跑腿角色;虽然他看我怕药局限购,赶在药局关门前八分钟冲出家门,在人家关门前一分钟冲了进去扫空货架!

但是!在这种国家有难人民有灾的紧要关头,我还是见不得他一副脸不改色心不跳的平静小样儿!
后来跟姐妹们一聊,发现原来家家都这样:
老婆焦急上火,老公平静浇油。

本来吧,我以为只要尽快把所需口罩如数买齐,压力就会随之消失。可最后发现不管买多少仍然不够,搞得口罩买得越多,紧张感不减反增。

手边保留的一小部分口罩购买收据
屋漏偏逢连夜雨。
本来已经习惯独自睡觉的小7,这一周连续大半夜的跑到我们床边叫两百五十九遍“妈妈妈妈”,非要和我一起睡。晚上休息得不好,白天脾气就更不好了。
其实,我也不是没有尝试让自己放松下来。
比如冥想一下,或是看个电影;和小7玩时也努力做到正念养育里说的“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可想平静越适得其反。
好像一个人想用手压住泛起的水花,反而把水花搞得更大!
紧张和易怒的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产生一股巨大的惯性。即便堆成小山的口罩已经打包寄走了,我也很难一下子给这种情绪来一个急刹车。
于是,我索性让自己的脾气放任而去了一个星期。看看自己到底能拿自己怎么办?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疲倦地钻进被窝,闭上双眼,做了几个深呼吸。突然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
“I`ve had it enough. ”(我受够了。)
请注意,最后是个句号,特别平静的句号。
我又把这句话在心里默默重复了三遍。
I`ve had it enough. 
I`ve had it enough. 
I`ve had it enough. 
内心豁然明亮和轻松起来!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已经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是时候坚定地告诉自己说:“够了”。对自己的焦虑状态大声喊停!!!

这一句“Stop”,是在肆虐的情绪洪水和平静的心田之间,修建一道拔地而起的堤坝;是在突发的干扰状态和正常的生活作息之间,修建一堵拦腰横断的高墙!
引用武志红老师最近发的一段微博:
“这时要重新建设一下边界,拉开一点距离。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如果没有在心里修筑这条防线,没有真正把事情放下,那搞什么冥想正念都是徒劳,因为心智仍旧淹没在情绪的洪水里。

有一位心地善良的读者给我留言,想让我帮忙呼吁大家警惕疫情扩散。我看他自己也是不遗余力地各方做宣传,却经常遭到周围人的不理解。
我今天在菜市场买鱼,菜场管理人员来了,口罩戴起来,走了,摘掉。看见了(我)火大死了,我在那边大声吼,武汉跑出来500万人,你们自己不怕,也不能害家里的小辈。然后炸锅了,都来问我咋回事,我没说啥就回家了。真的,蛮绝望的,宣传不到位。
一位热心读者的留言
还有我身边的一位闺蜜。平常工作忙得要命,好不容易过年放假却遇到这个特殊的事件。她放弃休息,加入了一个志愿者的捐赠群,天天帮着联系物资和捐赠接受方。
我看她一直在这种焦虑的应激状态里面,很担心她出不来。

对于一个社会责任感特别强的公民来讲,要做到既能让自己在精神和体力上卷入,又要做到保护自己平和安定的心境,真的不容易!
这需要内心强大的定力。
这股定力,不是只有遇到重大的突发事件时才用得到。就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和爱人的喋喋不休时,同样是层保命的“金钟罩铁布衫”!

就前天晚上,小7半夜还蹑手蹑脚地走进我们房间。等到她开始忍不住像复读机一样播放“妈妈妈妈”,我们苦劝无果之后,我就索性一头躲到被子里,想象给自己蒙上一层金钟罩铁布衫。并在心里默念:
“你怎么叫都和我没关系,我决定了继续自由平静的呼吸。”
等我数到小7叫了差不多七七四十九遍,就在黑暗中平静地回她一句:“你要自己回去睡觉,妈妈不会让你上床的。” 等她再播放七七四十九遍,我再平静地重复同样的话。
有了几个回合之后,小7明白了自己的无理取闹不会收到任何效果,叫声慢慢变得时有时停,时大时小。突然,她加了四个字:“我想喝水。”
“那你是想让妈妈带你去喝水,喝完了你自己去睡觉?还是你自己去喝水,然后自己去睡觉?”
“妈妈带崽崽去喝水。”
“然后你自己乖乖睡觉么?”
“嗯......”
“你答应了?”
“嗯,答应了。”
第二天一起来,我抱着小7对她讲:“你昨天晚上表现很好哦!虽然半夜还是起来闹了一会,但最终答应妈妈带你喝水以后就自己去睡觉了。就应该这样说话算话!妈妈昨晚休息得还可以,所以我也说话算话,今天带你去玩滑滑梯啦!”
小7看来很开心:“如果妈妈没睡好,就没有力气带崽崽玩滑滑梯了?”
“是的!”我坚定地说。
昨晚,她一觉睡到了天亮!

我想说的是:
只要我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情绪被外界影响,坚定地给自己的平稳情绪套上一层不漏风的“金钟罩铁布衫”,就真的可以做到心止如水,至少可以延缓焦虑或怒气发作的时间。
如此训练的次数一多,会越来越容易做到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清醒地看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状态,有定力抗住负面情绪不自觉地牵引,不被情绪旋涡绕进去。
只有先坚定地告诉自己:“我拒绝自己再受到XX的影响”,之后的冥想打坐或正念养育才会变得容易。

正好今天大太阳,我坐在草地上闭着眼睛,贪婪享受着温暖的热量,吸收着宇宙间的阳气;
再打开淘宝,刷一刷平日收藏的店铺有没有上新?
然后打开老同学群或刷刷抖音,看看全国人民都发了什么搞笑的段子。
关于疫情的最新播报,只锁定几个自己信任的频道。只在早晨起来的时候,看看最新的报道。
在努力跳出情绪旋涡之后,现在再刷看关于疫情的报道时,我尽管牵挂却不再焦虑。
“I`ve had it enough.”
现在是时候对自己说一声:

2020,会好起来!

猜你还想读
✏️ “游戏力”能解决90%的育儿难题?呵呵。
✏️ iPhone这个“傻瓜”功能,被我用来从小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 两张饭桌,两国爸爸不同的治家格局
✏️ 说起育儿,我和瑞典婆婆都不是吃素的。就看老公“站”谁了!
✏️ 牛津小师妹又来了!家庭认知环境测评卷1~3岁幼儿版

 
小7妈:
牛津大学【幼儿发展与教育学】硕士,“生活感知教育”发起人。从10年前回国办学到现在成为全职太太兼职作家。目前定居瑞典,旅居日本,育有混血小美女一枚。
小7爸:
瑞典籍数学家。从小热爱物理,到大二却发现数学才是真爱。在牛津大学做博士后时与小7妈相识。现任日本知名大学教授,擅长代数和统计思维,还跳得了华尔兹,通晓中国现代史,烧得了红烧肉,写得了好中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