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说的话
往后这一周要烟火气浓浓,年味拉满满!
都说海外过年没啥年味儿,虽然也有吃有喝有朋友有灯笼有春晚的。
那年味儿到底缺的是啥?
我觉得吧,是缺热闹,缺乡音,缺饭局,缺七大姑八大姨,缺家长和里短......
就是年轻时的我们特别想敬而远之的那些。

今年爸妈在瑞典和我们一起过年,我是感觉有年味儿了,换成他们开始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能理解~
没牌局,没电视,在家刷个抖音还怕小孩学坏。语言不通,大字不识,出门尽是高鼻子老外!
好巧不巧,上个星期我爸在门口收拾垃圾,迎面走来一个老妹子。只见老妹子穿着红色长棉袄,棉袄下方绣着盘龙舞凤,精神抖擞,欲言又止。
你看起来也像中国人?
老妹子先开口。
是啊,你听起来像南昌周边的?
我爸一个灵光。
这一聊,话匣子就打不住。这个来瑞典准备带孙子的“老妹子”,竟然和我爷爷老家同住一个村盘,和我爸的表叔家相隔也就两三百米。
真是缺啥补啥,想啥来啥!
老妹子也激动坏了,开始长长的“诉苦”。
说自己语言不通,儿媳妇也不太熟悉她的口音,在老家到处走的她,被儿子交代别走远,怕回不了家。
你儿媳妇哪里的?
荷兰,她们那里的人喜欢吃馒头。
老妹子哎,那不是馒头,是面包哦!
想到自己老来出国的各种不理解和不适应,我爸对同命运老乡的不易心心相惜。都是一群为儿女勇敢迈出国门,吃洋餐打手语的可爱父母。
当天中午,老妹子就领着儿子来我家认门,互相交换了微信。
听到浓浓乡音,我顿时有了过年的感觉。如果不是周末我婆婆来,应该会请他们一家来过小年吧!
老阿姨一个劲说自己没文化,但他两个儿子还都真挺有文化!
其中一个在瑞典娶了“荷兰”媳妇,在小7爸工作的大学读博;另一个儿子在国内读博。
我其实不想说,我们靠着读书实现了阶层跨越。
因为没读书的父母是普通人,读了书的我们不管在哪也还是普通人,过着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勤奋工作的普通生活。
但靠着读书,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更广大的世界!
当初如果不是父母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哪有我们走南闯北的今天?如今我们有了“今天”,还是得托他们的福,千里迢迢跑来继续做我们的坚强后盾......


我又想起齐秦那首《外面的世界》,最近经常在小7的床头轻轻唱起。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拥有我 我拥有你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离开我去远空翱翔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会在这里衷心的祝福你
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我还在这里耐心的等着你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
我总是在这里盼望你
天空中虽然飘着雨
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
交换微信那天,我问阿姨儿子:
你媳妇会不会讲中文?
人家有点尴尬,用标准普通话解释说:
她是河南,不是荷兰的啦!
我对我爸这个误传信息党抛去一个眼神杀......

虽然南普口音会造成可爱的沟通误会,但我必须支持我爸妈向小7传授正宗南昌话。
恁就哇,小7这南昌哇哇的~
恰噶啵?平整啵?
尖端啵?K7啵?
小年快落!
小7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