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最想说的话
人类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
我小的时候看世界,一切都浸染着阳光的颜色。
世界是和平的,
星球是蓝色的,
少先队员是面带微笑的。
即使逃脱不了“生为高考”的命运,但我仍旧相信:
只要努力,未来可期
1
1999年的春天,历史老师叫上我们几个高三的文科生去他家里看“科索沃战争”直播。
平常在家里学习紧张得要死哪有电视看?同学们都很兴奋。
没经历过战争的我们,对战争无知。
电视里的战火像烟花一样绽放,隔岸观火的主持人冷静地分析着“这是什么型飞机,那是什么型导弹”。
我突然恍惚了......
那年的5月7日是个周五。
我参加了民众自发组织的,抗议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游行。
周一学校组织全校晨会,身为学生会主席的我临时找到教导主任,央求他给我五分钟发言的时间。
具体内容我早忘了,大意是号召大家要好好学习,强大起来,这样别人就不敢骑在我们身上作威作福。最后,肯定也没少情绪激动地喊出“解散北约”的口号。
短短五分钟的演讲,被全校师生的掌声打断了三次。
二十年前,我可真是个热血青年啊!热血到我妈都不敢让我报考北京的大学。
二十年后,北约还是那个北约,但南斯拉夫已从历史上消失。
随之消失的,还有那个热血青春的我。
2
2016年,我和小7爸在塞尔维亚的尼什小住了三个月。
我以为初到一个国家会感觉很陌生。但没想到这个国家却散发着一种熟悉的陌生,陌生的熟悉味道。
对!就是一夜回到80年代的感觉!
即便是一个不太了解历史的旅行者,都能从她的一砖一瓦中感觉到:
这里曾经经历了一段蓬勃和富裕,之后便长久停留在了那里。
这是一个80年代高档住宅楼里的电梯。

这是房东家里的吸尘器。

这是一针一线为我缝制新年礼服的市井女人。

尼什人都爱去老街。那是让他们重温南斯拉夫时期繁荣和快乐的地方。

因为物价极其便宜,我们在那里成了买东西不用问价的“有钱人”。(在裁缝家里试穿礼服)

为了庆祝跨年,我们跟着当地朋友穿越别境去了边上的“马其顿共和国”——另一个命运也曾摇摆不定的巴尔干半岛小国。
走在美丽的奥赫里德湖畔,我又再次恍惚了。

带着历史记忆,穿越在这些同为手足又曾为死敌的国家边境。我开始不由自主地去想一些根本想不清楚的问题:

人类亲手书写又改写的一段段历史,
是否真的有意义?


小7爸站在奥赫里德一处城堡废墟上
在我们到访的两三年后,“马其顿共和国”也从地球上消失了。现在你去地图上找,只会看到“北马其顿共和国”。
不曾改变的,还是奥赫里德湖畔的美景。

3
就这样一次次的,我越来越长成了一个“消极”的大人。
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第一年,我似乎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人类反省和自我救赎的希望。
毕竟碳排放量掉了5个多百分点!!!
但是很快,又扬起了一个快速上翘的小尾巴.....

如果瘟疫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不可避免。
那从昨天开始的这场没人认为会发生的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吗?
虽然我的心智能力不允许我理解任何一场主动发起的战争,任何一场。
但我内心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我们是人,人是高级的动物,命运从一开始就被“人性”注定。
大国打的是格局,小国打的是寂寞。
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对啊,与我有何相干?
与我相干的,不过是被风蚀的名字,被埋葬的记忆,被遗忘的哭喊,和被撕裂的灵魂。

图为一位乌克兰父亲作别女儿
我曾有过一些信仰,相信要去维护一些无比重要的东西。
但我现在终于明白,面积终究只是个数字,连名字都可以成为打嘴仗的说辞。
对于个人来讲,
除了当下的生命和存在感,什么都是其次;
对于国家来讲,
除了国民的生命和存在感,什么都是其次;
对于人类来讲,
除了能够延续下去的生命和存在感,什么都是其次;
对于地球来讲,
除了剩下短短四五十亿年的生命和存在感,什么都是其次!

可我们偏偏忘了,自己只是活在受太阳眷顾的短暂荣光里。
而已。

当太阳累了,有一天对我们说(如果人类能奇迹般存活到那时候的话):

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我们会多希望:
在这里生活过的每一个生命(不仅是人类的生命),都曾不受压制和限制地尽情绽放过原本属于它的荣光!
No comments,
小7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