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说的话
有时候做错事的人,反而是最需要被安慰的那一个。
1
喜忧参半
说实话,小7很多次撒谎的原委我都记不得了。
因为事情都太小太小了,要不是借着文字记录下来,转个身我就忘。
虽然是很小很小的谎言,也有可能是这么大的孩子分不清事实和想象,但依我对自己女儿的了解......
她的情商和智商都杠杠在线,心智比同龄孩子也要成熟一些。
所以记不清细节是可能的,偶尔分不清想象和事实也是可能的。但明知自己在撒谎也要骗你一下,是更有可能的!
她第一次撒谎的时候才25个半月,刚满两岁。
事情的原委很简单,就是我问她:“今天在保育园有没有睡午觉?“
为此我还专门去翻来了一个试图探究小孩最早从多大开始能够说谎的研究。因为在我看来,2岁孩子能把谎撒圆,也太早了点吧!
研究结论是:
人类幼崽最早从两岁开始撒谎。
大多数2岁的小孩都很诚实,会在大人的质问下主动承认自己犯规偷看了一个玩具。随着年龄的增加,说谎的比例逐渐递增。
对于小7的第一次撒谎,我当然会谨慎对待,还专门为此写文留念了一番。
但作为一个研究儿童心理的专业妈妈,心里还是灰常赞叹和惊讶的!
要知道,想把一个谎撒好来,抑制控制力能力,工作记忆能力,心智理论能力得均在线。
也就是说,情商和智商都得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行。
当我背着小7,把自己心理喜忧参半的想法告诉队友时:
看来女儿的情商都比你高。
搞纯数学研究的直男老公竟然说了句:
那应该不难吧~
😅😅
时隔两年过去,我们基本没怎么因为撒谎再训过小7。
可是就在最近,我和小7爸又发现了一些苗头。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竟然一连有过三次!
第一次我贴了一个石头,具体因为什么我都忘记了......
第二次是周五,幼儿园的万圣节party当天。
第三次是周日。
2
万圣节风波
万圣节小7心心念要变“ballerina”(芭蕾舞演员)。我悄悄在日亚给她买了一件天鹅湖的小裙子,还有一双芭蕾舞鞋。
第二天一早,小7穿戴整齐开始吃早饭,牛奶配麦片。
吃到一半,她让我递一张湿纸巾。我边递边顺口问了一句:“是不是吃身上了?”
“没有啊!” 这是小7不假思索的第一反应。
“没有?没有要湿纸巾干嘛?”
“因为......因为......”小7支支吾吾。
“刚刚过去的事情,说实话还需要想这么久么?”我的语气开始变得严厉。
“哎呀,你不要急我,等我想一想。”
“妈妈给你一点时间,你好好想想要不要对我说实话。你知道的,说实话妈妈不会生气,骗人才会。”我努力说得缓和而镇定。
“因为我想把衣服擦平一下。”
你可以想象,我当时直接原地爆炸!!!
和队友商量后,我们决定不让她穿成ballerina去幼儿园。
孩子的第一个万圣节,眼巴巴盼了那么久!我从内心来讲,也不希望小7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异类”,希望她开心。
最后,我决定偷偷地把装扮塞进一个不透明的布包里,跟老师说吃完中饭后给她换上。
我和爸爸决定,早晨不让你穿这条芭蕾舞裙去幼儿园了,我给你去拿件平常的衣服吧。
这么措辞可以既不骗小7,又不让她知道我的计划。
小7直接哭了出来,但还是理智地接受了这个惩罚。
到了幼儿园,她一眼看到其他同学和老师全都盛装出席。
我想这样的惩罚,足够重了!
老师见小7穿着日常衣服登门,也特别诧异。
我交代原委之后,麻烦老师在换装前给小7拍点照片。这样以后她要是再撒谎,我可以用来提醒她记住今天的教训。
走之前还交代老师给小7换衣服时捎三句话:
① 骗人是不好的
② 但是妈妈还是希望你今天过得开心
③ 以后最好还是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整整一天,我都过得惴惴不安。
到了下午一两点钟,一直在刷新幼儿园app,希望看到小7在幼儿园过得怎样。
这是早上的一段。
这是后来的一段。
正如小7所说,早晨她虽然有一点难过,但还是玩得非常开心!
又过了两天,就在我以为这件事情过去,她会吸取教训的时候.....
周日晚上,厕所里传来小7爸温柔的召唤:
小7,你过来一下好吗?
这是你不小心尿在地上的吗?
我紧张地期待着孩子的诚实回答,却听到了一句:
不是,那是水。
3
当妈的反思
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刚开始还有心情打趣,到后面还能耐心讲道理,现在我只想问自己三个问题:
1、小7还有救吗?
2、我当妈平常太严格,太严厉吗?
3、我该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小7还有救吗?
我虽然很生气,但不会轻易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
何况是自己亲生的?!
看她这样“明知故犯”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两三岁的时候故意“惹我”的一万个瞬间。
我知道那是她在一次又一次地试探大人的边界。
撒谎也一样,也是她认知和语言发展到更高阶段了,又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试探大人的边界。
当初我是怎么过来的,看来还得再照着来一遍~
我告诉自己:
做好这也会是一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吧!终有一天,她会在反复试错后内化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则。
第二个问题:
我当妈平常太严格,太严厉吗?
孩子撒谎有不同动机。
我发现小7撒谎大多是为了逃避我们说她,即使这种“说”还算不上批评。
所以,即使我认为自己没问题,但孩子的反应说明了:
我这个妈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
我和队友确实都是讲原则的人,我的脾气更要差一点。虽然面对小7时,我对自己的言行还是比较有意识(想好了再讲)。
但很可能在我自己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情绪先于言行在脸上表现了出来。
第三个问题:我该怎么办?
我问小7爸:
“如果小7再犯,我该怎么办?”引言卡片
小7爸说他也不知道,得看当时的情况。
其实那个问题也是我自己问自己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也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心理疏导:
▶ 不贴主观标签,认清现实:小朋友就是通过“挑战大人底线”来理解世界规则的。
这样告诫自己一声,至少先可以控制住要爆发出来的脾气。
▶ 指出小7的错误时,我还可以做到更温和,不带预先评价。
不让孩子有“说真话”的心理负担,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
▶ 生气归生气,尽量避免用长时间的“冷情绪”惩罚孩子。
小7情商颇高,她会很巧妙地通过一个求抱,一个亲吻,一个撅嘴叉腰的动作,把妈妈的坏情绪化解掉。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会这样做。我也反思自己,应该能有比“板着脸”更好的方法,让她知道我难过。
▶ 多用正面鼓励替代负面惩罚。
我告诉小7,她的瑞典语名字“Nanna”是勇敢的意思。
“真的吗?我的名字是勇敢的意思。”
“是的。”我说。
“在很多事情上(比如攀岩时),你都是个勇敢的小孩。而“说真话”是最需要勇气的事情!只有勇敢的小孩,才会选择说真话。”
随着年龄增长,经常被惩罚的孩子只会变得抗打击能力越来越强,脸皮越来越厚。
虽然我对“撒谎”这件事情尤其敏感,但应该跟对待其他错误时一样:
在孩子做到(讲真话)时,我要为她用力鼓掌。
这一周,我们一起把自律表上的“遵守约定”换成了“勇敢Nanna”。希望她在下次做选择时,内心会有说实话的勇气和力量。
▶ 和孩子共读几本有关“诚实和谎言”的绘本。
这两本中文绘本我刚买好,等着最近转运时一起寄过来。也推荐给你!
另外还有两本英文的绘本也很不错,因为不好买,我为大家找来了母语朗读的有声书。
一本叫《Little Croc's Purse》,讲得是一群小鳄鱼捡到一个钱包时纠结的故事。
另一本叫《Howard Wigglebottomand the Monkey on His Back》,里面的主角简直就是小7本尊,相信她看了会有共鸣。
周日风波过后,小7知道错了,主动过来亲我晚安求抱。
我蹲下来把她紧紧搂在怀里,亲吻她的额头,告诉她我爱她。
那一刻我知道:
有时做错事的人,
反而是最需要被安慰的那一个。
爱是良药,
小7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