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高光”时代,我们称“汉唐精神”,而在两个王朝之前,都有两个短命的王朝,与之交称为“秦汉”与“隋唐”,为什么这样排列,因为两个短命的王朝为后世两个辉煌的时代奠定了繁荣盛世的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为雄才大略的皇帝屈指可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一位被诟病千年的皇帝隋皇杨广。
隋朝的历史是唐人写就,当唐成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时,门阀势力减弱,皇权高于一切。已不是春秋百家争鸣的时代,更不是“崔抒弑君”,史官宁死也要如实记录真相的年代。
唐初“君臣论政”的核心思想就是以隋为鉴,唐人修《隋书》,是直接服务于唐的合理合规合法性,如果不把隋末之乱归于隋炀帝,突出其暴虐,将何以转移天下苍生的视线。
隋皇杨广与唐帝李渊是表亲,他们共有一个姥爷:北周的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开国公独孤信。而且杨家与李家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祖上均出自北魏“六镇”中的武川镇,数代世交。
“六镇”是北魏为抵御北方柔然等民族的侵扰而设立的军事要塞。魏孝文帝改革后,武川镇的军事贵族集团逐渐形成,先后成为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统治核心。
因为统治利益的交错,关陇集团的联姻使其成为利益共同体。
隋亡后,唐高祖李渊给表弟杨广的谥号定位为“炀”,这个字原本是杨广给昏庸淫奢而亡国的陈后主的定义。
何为“炀”?在古人的《谥法》中,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这是对一代帝王的全盘否定,好内远礼指淫乱,去礼远众指专制,逆天虐民指残暴,好大殆政指误国,薄情寡义指冷血,离德荒国指邪恶。如果是个普通人算是地痞无赖,十恶不赦,但一国之君,落得如此谥号,可谓不得好死。“炀”是谥号里的最差评。
在对“炀”的六种释意中,杨广应该说能占三个。
谥号,是盖棺定论,最初的目的是对后世君王臣子的一种告诫,身前做好事,身后留美名,有一定的劝人向善的意义。在深信“因果报应”的文化氛围中至少劝导王公大臣少作恶多行善。
杨广第二个谥号是隋闵帝,这是隋末起义军首领窦建德给定的。“闵”是谥号里的中评,有怜悯、体恤之意。
杨广第三个谥号是隋明帝,是孙子隋恭帝杨侗上的谥号,世祖明皇帝。
何为“明”,《谥法》中说,照临四方曰明,思虑果远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这是对一代帝王的全盘肯定,照临四方指光复疆域,思虑果远指深谋远虑,谮诉不行指自信不疑。从这种角度看,三个“明”,杨广也能占全。“明”是谥号里的最好评,
当政的亲戚定性“炀”是贬低,继任的子孙品价“明”是褒扬,而造反的首领认定“闵”是同情。
炀:重昏暴;明:重功业;闵:重哀伤。一个帝王在三种不同立场人眼中是三种不同的人生,这足以说明杨广是一个传奇,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得道高僧对杨广的评价又有不同,这些世俗之外的高人则认为杨广功德无量可与阿育王比肩。佛教法华宗创始高僧智顗大师曾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的法号为“总持菩萨”。
墨写的谎言,盖不住血铸的真相。对一个帝王最有攻击力的是“荒淫”。
做一个比较,刘备的祖上中山靖王刘胜,享年52岁,有120多个儿子,女儿有多少就不知道了,刘备自已都搞不清自己是中山靖山哪个儿子的后人。杨广享年50岁,史料记载只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两儿一女是萧皇后所生。而且杨广与萧皇后终身恩爱。而杨广的女婿唐太宗李世民有史可查的就有35个儿女,杨广的小女儿,这位给李世民生有皇子的隋朝公主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来。
史料中所记录的子女数量应该可以证明杨广并不是一个“荒淫”之主。
如果我们相信文如其人,读读杨广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其风格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气,雅然之风。仅仅四句就将大自然的元素“江水、春花、月亮、星星”与人生的起伏、得失关联,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悟。或许就是杨广的生平写照。
在文人眼中,杨广还是个妒贤嫉能的人,因为大臣薛道衡有诗句写到“空梁落燕泥”,杨广认为这句写得太好,心生妒嫉,于是找了个借口将其杀害。如果杨广如此心小又何必开科取士,选拔人才呢?
杨广的过失早已作古,记录在《隋书》衍生的杂记、艳史、评说之中,恶在当代,而功业则刻在大地上,运河、驰道、疆域……利在千秋!“成王败寇”的历史由王者写就,为了证明唐的正统性,亲情就不再重要。抹黑则不余遗力。所以,真实的杨广我们看不到了。
从史料中我们将力图还原一个失败的英雄短暂人生的光芒与灰暗。
作者东哥的《西域四百年:汉匈争夺战》已荣登《当当网》2023年度热销榜!
作者东哥的《西域四百年之二:南北大融合》已交出版社编校!
本文是东哥《西域四百年之三:隋唐战西域》的开篇!
请关注,不同视角下的西域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