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可以说张骞是杰出的、伟大的旅行家、探险家、外交家,开拓者,但是在张骞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在文武百官和百姓眼中可不是这样看的,可以把杰出和伟大用反义词来比喻才符合张骞的身份。
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
张骞什么时候回归的,历史根本没有记载,后世史学家司马光从《史记》中推测出的时间。而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没有给张骞立传。因为看不上。
对于张骞,司马迁也只是用了几个字,“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仅此而已!
因为通西域和攻匈奴致使刘彻治理的王朝“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老百姓是要过日子的,是想过上好日子的。
为人强力,说明张骞的性格非常强势,同时,功利心非常强。
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六百年后,唐朝人颜师古注解说“博望”是指张骞凿空西域,“博广瞻望”之意。这当然不是刘彻的原意。当时,在西汉的河南郡有一个叫“博望”的小地方,把这块地封给了张骞作为采邑。这块地方的主人张骞被称为“博望侯”。到了三国时期,这个叫“博望”的小地方,让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把火就烧掉了!
张骞被封在“博望”这个地方,没两年就被削去爵位,贬为平民,这块封地也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事件的原因是这样的:
自“马邑之谋”后,汉与匈奴的军事冲突越来越频繁,战火连年。
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两次远击匈奴,当时,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军出征,因为长年生活在匈奴地,张骞在荒漠中很容易找到水源,并未立战功。
张骞归来,武帝其实是想表彰他的功绩,以侯待之,但是,当时西汉封侯,是以战功为衡量标准。张骞并无战功,让他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只是由头。
卫青这个人,出身奴仆,谦虚谨慎,是位礼贤下士的人物。至于张骞在元朔六年二月的出征出了多少力,史料并无记载,但卫青特别顾下,也了解刘彻的真实的想法,把出征功劳归于下属,那次的二月战争,战绩并不大。
情况是这样的,卫青从定襄郡出发,率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向匈奴发动大攻击,斩敌也就数千人,然后退回定襄、云中、雁门一带休整。
这次战斗,大军在草原上转了个圈。没有遇到匈奴的主力,只是零散的小部落抵抗。卫青是聪明人,他知道汉武帝刘彻的意图,找个给张骞封侯的机会。二月战斗也只有张骞一个人被封,在这年的封侯记录中,张骞并没注明采邑多少户,也可能就是一个名声,而那个“博望”是封地名。
张骞是三月封侯,同年四月,休整后的汉军再一次出击匈奴,斩杀、俘虏一万多人。在四月战斗中,右将军苏建兵败,前将军赵信投降。而少年将军霍去病战功显赫,被封“冠军侯”。
由于连年战争,战马损失十余万匹,战争费用高涨,国库中粮秣和货币储备枯竭,于是,同年六月,武帝下诏:公开买卖官位、爵位,罪犯可以花钱赎命。建造朔方城的右将军苏建,花钱赎命,贬为平民。
在司马迁的记录中,两年后,张骞的封地和侯爵就被取消了,取消的原因是他跟错人了。
李广,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勇往直前的英雄,李广的故事流传的很多,属于悲剧人物,后世为了敬仰把他传神了。
在西汉大规模反击匈奴的历史上,李广很不幸,先是被匈奴所擒,夺马归来,士卒皆战死。然后论罪当死,花钱买命成为百姓。后来,又被任命为右北平太守,作战又败。几乎在大规模对匈奴作战中,李广就没打过胜仗,李广的最终以自杀结束战斗的一生,一年后,堂弟乐安侯李蔡因占景帝墓道边的空地被问罪,不愿受辱自杀,同一年,三子关内侯李敢因打伤大将军卫青,被霍去病射杀,二十年后,长孙李陵兵败投降同样的悲剧命运。
李广在汉匈战争中没封侯的机会,这就有了“李广难封”之说,司马迁的评价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张骞也跟着他一起倒霉过。
李广善射,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史料中,李广的带兵艺术与他人不同,扎营不设哨,官兵一起睡,行动随意,文书简单,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当兵的习惯于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李广总是身处困境,士兵勇敢赴死,但伤亡太重。
与李广同一时期有一位“常胜将军”叫程不识反而无人知晓。
张骞可能并没有军事才能,所以跟对统帅就显得很重要,他跟着卫青作战,卫青为人低调,有功先想着下属,知道刘彻因为西域之行想封张骞没理由,借机给张骞一个机会。
司马迁在《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对张骞的封侯过程仅几个字:“以校尉从大将军,六年(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2月)击匈奴,知水道,及前使绝域大夏,功侯。”
如果跟着霍去病也没错,这小子张狂,胆大,无所畏惧,目中无人,带着特种部队,横冲直撞,每逢战斗,必胜,随从封侯者众多。
公元前121年,票骑将军霍去病率兵一万,从陇西出塞,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突袭匈奴腹地斩获众多,战利品中就有匈奴的祭天金人。
但是张骞特无奈的是跟着李广打了一仗,命差点丢了。
情况是这样的,司马迁又记了一笔:“元狩二年(注:公元前121年),侯骞,坐以将军击匈奴畏懦,当斩,赎,国除。”这句话的关键字是“畏懦”,解释是这样的:“胆怯软弱”。
张骞被封为“博望侯”的第三年,随李广将军出兵击匈奴,《汉书》是这样记录的,李广率兵四千,向北搜索,偶遇匈奴左贤王的四万大军,于是一场苦战,李广部队所剩不足千人,李广从容不迫的攻击不退。张骞率军一万晚到,解围。而此时,霍去病已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孤军奋战,越过居延海、穿过小月氏部,抵达祁连山,斩杀俘虏三万余人,大获全胜。而合骑侯公孙敖与张骞一样,行军延误,未跟上霍去病的大军。于是张骞与公孙敖按军法,被判死罪,两人交出赎金,花钱买命,夺去爵位,一起成了平民百姓。
司马迁是位旅行家,十九岁开始周游大汉的版图,从陕西韩城启始,游江淮,涉巴蜀,逛昆明,进齐鲁,经沅水过湘水,趟汶水穿泗水,所谓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者。
我们今天看来,张骞的伟大并不是军事指挥,而在于他凿空西域,打破了大汉原有的地理概念,让西域这块神秘的土地纳入了汉武帝刘彻的视野。
于是,司马迁记录下了张骞的行程《史记•大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