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目为仇



 
汉平帝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是反王莽的起义军向各地发布的檄文中称王莽用椒酒毒死平帝为由起兵。二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诏令中说,平帝每次发病,气往上涌,不能说话,是病死的。这两种说法代表了民间与宫廷两个阶层的立场。
对于王莽之死,国外历史学家是怎么看的?《剑桥中国史》中认为,当时平帝与王莽的女儿刚结婚,才14岁,一切都在王莽的掌握中,王莽没有必要去冒“弑君”的风险。而且王莽一直对外标榜要做周公旦。
 
平帝死后,王莽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在刘氏后人中又扶持了一个两岁的小孩子刘婴为皇位的继承人,王莽自称为“摄皇帝”“假皇帝”直到三年后的公元9年,才登基称皇帝,建立“新朝”,立国215年的西汉王朝灭亡。
从王莽摄政开始,自中原到边塞变乱、讨伐、起义不断。
先是西羌部落酋长庞恬、傅幡等人发现上当了,羌人献出的土地上设置了西海郡,从中原大量迁移百姓屯垦,于是,开始攻击西海郡。此战,西海太守出逃,护羌校尉窦况出兵攻击羌人。
从“护羌校尉”的官职上可以推出,当时中郎将王宪出使西羌达成的协议应该是汉出兵保护西羌,防止匈奴与西羌之间可能发生的争斗,而并非献地。西羌人口少,很快被汉军赶回了山林。

 
钻空子的人大有人在,有一个叫哀章的太学学生,觉得王莽摄政必将篡汉,供献祥瑞是个捷径。于是,在一个黄昏,装神弄鬼地把两个铜盒送到刘邦高庙中。有个风吹草动,王莽就惊恐的不得了,得知神秘人给刘邦庙送了两铜盒,内容不详,便在第一时间,到高庙拜祭刘邦,然后打开铜盒,各有两只木简,一只以刘邦的名义写着王莽应当即位当天子,太皇太后要遵守天命。另一支木简写着十一位辅助大臣,第11位就是哀章。
 
于是,王莽以天命为由登基当了皇帝,太皇太后王政君此时,也知道对王莽已失去了控制。大汉王朝的传国玉玺是王政君摔给王莽的,摔的时候,崩掉了一角,后来能工巧匠用黄金补了这个缺角,这就是“金镶玉”的来历。这块玉玺就是“和氏璧”,上面是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那位小人哀章自然成为了新朝的重要的辅臣。
 
“新朝”建立的这年秋季,派出五威将分赴各郡县展示“42”种神秘的物件,来证明新朝的合法性。如果只在中原地区折腾也就罢了,因为文化基因相同。
刘姓王族除献过神秘预言、神书、祥瑞的三位亲王改为侯爵后,其余全部贬为平民。
之后,五威将坐着画着满天星斗的六匹母马拉的车,车身插满野鸡毛做装饰,分赴四方,一位五威将,手下有五个元帅,五威将持节,由五面帅旗作为前导,所以一个使团主要有六名高官组成,协从众多。
东至朝鲜、南到益州、西抵西域、北达匈奴,此行目的收回汉王朝颁发的印信,改发新王朝的印信。最关键的是把之前授予的“玺”改成了“章”。

 
向北一组“五威将”王骏等六人,到达匈奴的故事被详细记录下来。
先是给匈奴汗国的乌珠留单于送上了厚重的礼物,对新王朝代替汉成为中国之主做了神秘的解说。单于向长安拜谢,接受了诏书。然后极为热情,酒肉上桌,杯盘交错。
这时候,王骏提出,大新皇帝给单于刻了更为精美的绶印,需要把之前汉的绶印交回。侍从上前,乌珠留单于自然的抬起手臂。此时,左姑夕侯挛提苏提示说,还没有看到新的印绶,不能交出旧印。示意侍从退后,请新朝使节上坐,先斟酒祝福。
此时,五威将王骏说,喝酒之前,先把正事办了吧,请单于交回印绶。
乌珠留单于说,对呀,于是,再次抬起胳膊,让侍从来解。
挛提苏再次提示,等看完印文再交换。但是,单于说,印文怎么可能变。于是解下印绶交给王骏。新的绶印盒包装精美,单于并不识汉字,没有打开看。然后觥筹交错,喝到半夜,尽欢散。
能出使匈奴的使臣,自然酒量了得。
回到营地后,“五威将”中的右帅陈饶对其他人说,吃饭时,姑夕侯挛提苏已开始怀疑印文的内容。他们发现印文有变,必然要求归还旧印,我们可能无法解释和脱身。如果被夺回旧印,将有辱使命,不如现在就把旧印毁了,才能根绝祸根。其他五人面面相觑,不敢表态。陈饶见状,立即取过战斧,将旧印劈开砸扁。
第二天,乌珠留单于果然派右骨都侯栾提当前来质问:汉王朝近授于匈奴单于的印绶,是玺,并不是章,王爵以下的官员用“章”,而今不只把“玺”改成了“章”,而且加上了“新”字。使单于与臣属之间没有了差别,请归还旧印。
这得解释一下,“汉朝”与“新朝”授于单于的印信区别在哪里?当时,汉王朝的印文是“匈奴单于玺”,而王莽给匈奴单于的印文叫“新匈奴单于章”。这个“新”字,不是新旧的意思,而是王莽“新朝”的国号,多了一个字变了一个字,印文的意思就大变了。王莽的印文,其实是将匈奴汗国看成了新朝的下属侯爵国,而“章”是侯爵的印。西周时,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西汉时,采用军功爵制,取消了公、伯、子、男的四个等级的爵位,王、侯是两个高等爵位,而在王莽的复古运动中。爵位又恢复到了西周时的模样。玺与章的区别就是汉与匈奴从“并列”关系变成了“主谓”关系。匈奴人肯定不愿意。

 
于是,陈饶就拿出那枚被毁的印给栾提当看,然后说:新王朝顺应天命,有神保佑,旧印自交还,我们没有人去动,他却自行毁损了,你说神不神,这是上天的旨意。
既然如此,乌珠留单于很是无奈,好在新王朝给的赏赐非常丰厚。单于派右贤王挛提舆带进贡的马、牛前往长安致谢,但是提出诉求,要求使用旧印印文。
 
自公元前八年,乌珠留单于接任始,要求割地事件,这之后交出归降匈奴汗国的婼羌王、后车师王事件,“玺”变“印”事件,这时候又传来王莽要求从塞外送回匈奴汗国劫掠的乌桓人事件。
此时的乌珠留单于开始恼怒。派右大且渠率骑兵一万,以护送乌桓俘虏回国为由,在朔方郡边塞之外,构筑防御工事,做战争准备。
 
王莽代汉事件,在西域,也引起骚动。
这时候,王莽命广新公甄丰为右伯,负责西部事务,出使西域。
当年戊己校尉徐普探索的新道可能已开通,得知朝廷要派大官出使西域,车师后国国王须置离,非常郁闷,因为迎来送往的巨大开支没着落,打算放弃王位,逃入匈奴。可见当年官员出使一次,对当地一方官员来说财政压力有多大。
戊己校尉刁护向西域都护但钦上报了须置离的想法后,但钦命人杀了国王须置离。
须置离的哥哥辅国侯狐兰支得知弟弟被杀,率领部下两千多人逃入匈奴。
此时的匈奴汗国乌珠留单于,并没有按之前与汉朝的盟约遣返狐兰支,而是派出军队与狐兰支组成联军攻击车师后国,此战,车师后国城长被杀,西域都护府司马重伤。

 
当时的戊己校尉刁护,正病卧床头。刁护谋害须置离的事,让戊己校尉府的官员很不满意。校尉府长史陈良、终带,司马丞韩玄、右曲侯任商几位官员密谋退路。此时,大汉已亡,西域各国不满新朝的作法,开始反叛,匈奴汗国开始不断的袭击西域诸国。
大家商量的意见是,不能坐以待毙,不如杀了戊己校尉,以“前汉将军”的名义投降匈奴汗国。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在西域重要官员的任命上,王莽用人不当。也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戊己校尉刁护为人如同他的姓,太刁,以至下属对他怀恨在心已久,一群官员讨论杀他时,竟然没有人反对。
中下级官员并不认可“新朝”,依旧留恋汉的荣光。
于是,陈良等人斩杀刁护和他的儿子、兄弟,率校尉府官员、眷属两千多人投奔匈奴。当时,新朝与匈奴并没有彻底翻脸,戊己校尉府的官员也知道之前与匈奴的四条协约和后车师王姑句、婼羌王唐兜被引渡斩杀事件,依然投降匈奴,这说明,王莽在民间和底层官员中已失去了民心,宁可投降被杀,也不愿回归中原。
 
针对匈奴,王莽也在做军事斗争的准备,以展示“大新”国威。
计划是这样的,把“匈奴单于”降格改称“降奴服于”,下诏讨伐。
大将军孙建统三十万大军,率12位将领,分六路从五原、云中、代郡、西河、渔阳、张掖六个边塞要地同时出兵攻击匈奴。
计划按计划紧张的进行中,铠甲、兵器、粮秣等军需品从南方运到北方边塞。
征召部队成员复杂、囚犯、地痞、流氓及正规部队不断地开拔到边塞地区集结。
作战目标:打击匈奴乌珠留单于,将匈奴王庭驱逐至丁零部落,现今贝加尔湖一带。然后把匈奴分成十五个小汗国,将呼韩邪单于的其余的儿子全都立为“服于”,要在“降奴汗国”设立十五个“服于”。
 
王莽建国三年,公元11年,前一年攻击匈奴的部队还没有完成集结,王莽命在五原、北假一带开荒,准备军粮。之后,命中郎将蔺苞、校尉戴级,率军万人,带金银细软进驻云中边塞,引诱匈奴汗国乌留珠单于的兄弟们,准备依照顺序,分他们当单于,达到瓦解匈奴的目的。
蔺苞用诈术很容易把左犁汙王挛提咸及他的儿子挛提登、挛提助等三人骗到了云中,封挛提咸“孝单于”,挛提助“顺单于”,赏赐丰厚。然后将挛提助和挛提登软禁到常安(长安在改名运动中被改成了常安)。

 
匈奴汗国乌珠留单于接到报告后,大怒,解下印绶,扔出帐外。
召集众王侯,气愤的说:父亲呼韩邪单于受汉王朝宣帝刘询的厚恩,我们不能忘记。但是现在的皇帝并不是刘询的子孙,凭什么坐上皇帝位?
于是,下令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左贤王分别率军,进攻云中郡要塞,屠杀边塞官员抢掠财物。
 
至此,自宣帝以来维持八十多年的边塞和平,在王莽的“复古的创新”下,中原王朝与匈奴汗国关系破裂,重新开战。
新朝边境不断受到匈奴汗国的攻击,匈奴骑兵多时上万人,少时数百人,雁门太守、朔方太守,以及各郡校尉多人被击杀,匈奴掳掠百姓牲畜不计其数,沿长城边塞一带失去了往日的和平,顿时衰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