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正式称为拉脱维亚共和国,坐落在波罗的海东岸,与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共同构成波罗的海三国。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城市,例如巴彦淖尔市,分成了36个市镇和7个国家级城市。截至2021年,人口达169万,超过了巴彦淖尔市的规模1.2倍。
拉脱维亚族是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62.3%,其次是俄罗斯族(25.2%)和白俄罗斯族(3.2%)。官方语言是拉脱维亚语,同时也通用俄语。拉脱维亚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波罗的人,属于北欧人种,与立陶宛人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
拉脱维亚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16世纪末建立的利沃尼亚公国。尽管利沃尼亚人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但在拉脱维亚境内的利沃尼亚人口寥寥无几,仅约2000人。利沃尼亚公国独立时间短暂,仅存维持了十几年,便成为了立陶宛大公国的附庸。在随后的1600-1629年波兰-瑞典战争中,瑞典占领了利沃尼亚的大部分土地。
此后,在1700-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中,沙俄也夺取了利沃尼亚的一大片土地。一战期间,德国曾短暂地占领拉脱维亚。直到1918年,拉脱维亚方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然而,这段独立时期仅维持了22年,便在1940年被苏联吞并。接着,在1941-1945年间,拉脱维亚再次被德国占领,直到二战结束后重新并入苏联。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拉脱维亚才恢复了独立地位。考虑到这两次独立的时长不足60年,拉脱维亚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多灾多难的国家,其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外族侵略的史诗。
在苏联解体之际,大约有200万来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人们联手举行了一场长达675公里的人链活动,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通匹亚城堡一路延伸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盖迪米纳斯城堡。
他们的呼声是一致的:废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隐秘条款,重新确立各自国家的独立地位。这个事件被后人称为“波罗的海之路”。当时,这三个国家的总人口约为700万,几乎可以说是全民都参与了这次活动。
类似于立陶宛,拉脱维亚也拥有两个国庆日——5月4日和11月18日,都是法定节假日。这两个日子承载着拉脱维亚历史上的悲伤与荣耀,是人们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之情。拉脱维亚历史上曾多次被外敌侵略,直到1918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布独立,这一天成为了拉脱维亚的第二个国庆日(独立日)。
然而,在二战期间,拉脱维亚再次陷入苏联和纳粹德国的夹击。战后,它重新被并入苏联,直到1990年5月4日,拉脱维亚再次宣布独立,这一天成为了拉脱维亚的第一个国庆日(恢复独立日)。
拉脱维亚与苏联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它曾在大北方战争中被沙俄占领,然后在1940年被苏联吞并,导致许多拉脱维亚人被迫流亡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尽管大多数拉脱维亚人能说俄语,但在2012年的语言公投中,74.8%的选民反对将俄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
拉脱维亚正在有计划地限制俄语在工作和公共场所的使用。独立后,拉脱维亚逐渐疏远俄罗斯,寻求与欧洲的联盟。2004年3月,拉脱维亚加入了北约,成为最早加入北约的三个前苏联国家之一;同年5月,拉脱维亚加入了欧盟,也成为最早加入欧盟的三个前苏联国家之一。
很多人对穿着牛仔裤情有独钟,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潮流的起源与拉脱维亚裁缝之间的渊源。时光穿越至1870年代,正值美国淘金潮,而那时的矿工们经常因与沙石的摩擦而破损衣物。这时,一位名叫雅各布·大卫(Jacob David)的拉脱维亚裁缝发现了一种异常耐磨的神奇材料——牛仔布。大卫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一款全新的裤子,并巧妙地在关键部位加入了铆钉,以增强耐用性。这款裤子一经推出,便立即风靡一时。
大卫将他的设计带给了布料供应商利维·施特劳斯(Levi Strauss),后者出资69美元将这一设计注册成了专利。随后,施特劳斯成立了一家专门生产牛仔裤的公司,并以他的名字Levi's命名。如今,牛仔裤早已不再只是淘金者的标志,而成为了时尚界的永恒经典。
第一位入选NBA名人堂的非美国籍女性是拉脱维亚选手乌尔亚纳·赛苗诺瓦(Uljana Semjonova)。她在1964年至1975年期间带领里加队连续获得12次欧洲冠军。
在拉脱维亚,篮球几乎成为了夏季的国民运动,拉脱维亚篮球队曾是欧洲的佼佼者,甚至赢得了第一届欧洲篮球锦标赛的冠军。在东京奥运会的男子三人篮球比赛中,拉脱维亚队击败了俄罗斯奥委会代表队,摘得了金牌。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的人口性别比例有着各种不同情况: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持平。尽管全球性别比例大致平衡,但在国家层面,男女比例的平衡却是罕见的。根据2021年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男女比例大约为101:100,基本平衡;尼泊尔的男女比例为85.5:100,是女性比例最高的国家;而拉脱维亚的男女比例为85.6:100,仅次于尼泊尔。
拉脱维亚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二战期间男性死伤过多,不少拉脱维亚男性外出到周边国家谋生,以及拉脱维亚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10岁。由于男性人口稀缺,拉脱维亚被戏称为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
波罗的海翱翔航空(Baltic Wings Airlines)落脚在拉脱维亚,这片波罗的海沿岸辐射着九个国度,而波罗的海翱翔航空则是拉脱维亚的标志。它的筹划始于1995年8月,其总部坐落于拉脱维亚之都里加。
拉脱维亚的马戏团演员迈克尔·波拉科夫斯(Michael Polakovs)扮演着麦当劳标志性的吉祥物和形象代言人——麦当劳叔叔。他因其精彩的小丑表演而被麦当劳相中,成为了这个品牌的代言人。
闻沓瀑布位于拉脱维亚西部的库尔迪加,是欧洲最宽广的瀑布。它在平常时展现的宽度为249米,而在春季洪水季节,宽度可扩展至270米。这片瀑布的水来自闻沓河,春季和秋季时,人们可以亲眼目睹三文鱼和鲟鱼仿佛跃出龙门,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延续自己的生命。
拉脱维亚的经济水平属于欧洲中游,截至2021年,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20人类发展报告》,拉脱维亚在人类发展指数方面排名第37位,而中国大陆排名则位于第85位。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拉脱维亚在全球竞争力指数方面排名第41位,而中国大陆排名则位于第28位。最后,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发布的《2022年全球幸福报告》,拉脱维亚的幸福指数排名第42位,而中国大陆排名则位于第7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