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谦虚
121.《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卷一 周易)
【译文】
《彖传》说:谦卑,则亨通。天道的法则是阳气降下以滋润万物,使大地光明普照,地道的法则是低洼阴气上升与阳气交感,使大自然循环演化、生生不息。天道运行的法则,举凡骄傲自满的就会使他亏损,而谦虚的人就让他得到益处;地道的法则,改变骄傲自满的人得以收敛,而谦卑的人必使他得到润育,就像流水填入低洼;鬼神的道理,只要是骄傲自满的人就会让他受害,而谦让的人就让他受福;人的原则,都是厌恶骄傲自满而喜好谦恭的人。谦德,内在尊贵而心地光明,外在谦卑而道德无可超越。这是君子德行修养的结果。
《彖传》说:谦虚礼让,则亨通顺利。天生的道理是谦虚礼让作风低下就要弥补,这样能赢得崇高称誉受到尊敬,人在社会中的职务规律是谦恭有礼就能由下往上高升。天生的道理是要减弱骄傲自满情绪并且增强谦虚礼让作风,人在社会中的职务规律是要改变骄傲自满情绪并且传播谦虚礼让作风。祖先治理国家是惩罚骄傲自满者并且赏赐谦虚礼让者,民众的规律是讨厌骄傲自满者并且交好谦虚礼让者。谦虚礼让者受到敬重因而能够赢得崇高称誉,具备谦恭有礼品质所以能晋升职位,这是才德出众之人向往的终极目标。(本段另采其他人的解释,似乎并不怎么着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听人讲,尤其是涉及到古籍的时候,根本就只能在译者的水准下去吸收养分,而那水平往往不到位。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的水准要提高,多学多看多听各家言论,自己总结融合,对古籍的理解与智慧的吸收相对会比较完善些)
122.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卷二 尚书)
【译文】
只有德行能感通天地,有德,无论多远的人都会来归顺。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
123.《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卷一 周易)
【译文】
《象传》说:勤劳而谦虚的君子,必然会得到万民的景仰而归服。
124.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卷二 尚书)
【译文】
德行日日革新,天下万国都会感怀归顺;心志自满自大,亲近的九族也会离开(不支持)你。
125.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卷四十三 说苑)
【译文】
所以《易经》上说:「有一个道理,按这个道理去做,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国家,小能保全自身,这就是谦虚。」
126.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卷二 尚书)(出处应为《商书·太甲下》小编注)
【译文】
如果要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如果要行远,一定要从近处起步。意谓处事应从浅近处下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好高骛远。
12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卷三十四 老子)(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译文】
江海所以能成为山谷之河川所汇往的地方,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由此可知,君子应虚怀若谷,谦虚卑下,德行才能日益增长。
128.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肖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厌,诲之而不倦。(卷四十六 中论)
【译文】
真正的君子,常能心胸谦虚,举止恭敬有礼,不因有超群之才而把自己置于众人之上;把别人都看作贤能之士,而把自己看成不贤之人。因此别人愿意告诫他而不觉得厌烦,教诲他而不觉得疲倦。
129.汝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弗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卷二 尚书)
【译文】
你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才能的高下。你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功劳的大小。意谓君子不自骄慢好争,只尽道义之本分。不骄慢而能力无穷,不好争而功绩永固。
130.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卷二十六 魏志下)
【译文】
人有善行,很少有不自夸的;有能力,也很少有不自傲的。自夸就会掩盖别人的优点,自傲就会凌驾于别人之上。掩盖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掩盖他;凌驾于别人之上的人,别人也会凌驾于他之上。
13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卷九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华和办事能力,假使他因此而骄傲,而且吝啬不分享,其余虽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观了。」
132.「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卷一 周易)
【译文】
「处于极尊之位,应当以高傲为戒,否则会有败亡悔恨之祸。」
何以要这样说呢?
夫子说:「地位极其显贵,没有比这再高的位置;身分极其崇高,没有人能亲善接近。贤人都处在下位,而无法在旁辅佐协助,因此一举一动不谨慎就会引祸上身。」……「亢」字的意义,只知进取却不知退守,只知存在却不知会衰亡,只知获得却不知会丧失。这只有圣人的智慧,能知道如何进、退、存、亡,而不失正道,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吧!
八、谨慎
133.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卷二 尚书·多方)
【译文】
圣明的本性追逐妄念,就可能变成狂悖之人;狂悖之人克制妄念,就可能变成圣明之人。意谓「圣」与「狂」之间的转换,只在罔念与克念之间。
134.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卷二十七 吴志上)
【译文】
经传(《国语》)上讲:「为善如登山那样艰难,必须时时克服自己的习气;为恶如山崩那样迅速坠落,一失足成千古恨。」也就是说从善比较难,做恶比较容易。
135.《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卷七 礼记)
【译文】
《曲礼》说:对一切人、事、物没有不恭敬的,举止端庄稳重,像若有所思的样子,谈吐安详稳定,条理分明。这样才能安定人民啊!
136.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卷九 孝经)
【译文】
身居高位,敬上爱下而不傲慢,尽管地位再崇高,也不会发生倾覆的危险;实行节俭,谨守法度,纵使财富再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
处于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尊贵;财物充裕而不浪费,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富有。
能使富有和尊贵不离于身,然后才能安定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啊!《诗经·小雅》说:「(诸侯)要戒慎恐惧,好比身临深潭之旁,足踏薄冰之上,事事要小心翼翼,处处要提高警惕。」
137.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卷四十三 说苑)
【译文】
地位愈高而态度愈要谦恭,官职愈大而内心却愈谨慎,俸禄愈优厚而愈要谨慎不敢妄取贪求。
138.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卷三十五 文子)
【译文】
生来就显贵的人,容易骄纵;生来就富足的人,容易奢侈。所以富贵之人,如果不以明白做人道理来自我反省观照,而能够不做错事的就很少了。
139.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卷一 周易)
【译文】
乾卦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不懈、自强不息,即使夜晚也警惕戒惧,如同处于险境中而不敢松懈,这样才能免于危难。」怎么说呢?
夫子说:「这是譬喻君子要增进道德、建立功业。做到忠诚信实,由此可以增进道德;对人民大兴文教,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保持真诚,由此可以积蓄功业。所以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而不忧虑。因而能够整天勤奋不懈而又随时警惕戒惧,虽处险境也能免于危难。
140.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卷七 礼记)
【译文】
心是不可须臾偏离正道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正道了。因此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戒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惧。要知道,最隐暗且看不见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现的,最微细且看不见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为念头容易放逸,所以,君子就特别谨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141.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守四仪,以终其身,名功之从之也,犹形之有影,声之有响也。(卷三十六 尸子)
【译文】
言行有四个准则:一是遵循志向行动,时时不忘仁爱;二是运用智谋而不忘道义;三是用力办事而不忘忠诚;四是开口说话时不忘信实。终身能谨慎恪守这四个准则,功名就会相随而至,犹如形与影相随,声音必定产生回声一样。
142.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捡。言必有防,行必有捡,虽妻妾不可得而黩也,虽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愠怒,而教行于闺门;不谏谕,而风声化乎乡党。传称「大人正己而物正」者,盖此之谓也。(卷四十六 中论)
【译文】
君子开口不说戏谑玩笑的言语,说话必定有所顾忌,自身没有戏谑玩笑的行为,行为符合礼节。言语有所顾忌,行为符合礼节,即使是妻子家人也不敢因亲近而无礼,即使是朋友也不敢因熟悉而轻慢。所以君子不用严厉训斥,靠身教就能影响整个家族;不用劝谏讽喻,因良好的风气就能教化整个乡里。《孟子》中称赞圣人端正己身,而身边的万事万物也会随着端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143.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诫,无行所悔。(卷十 孔子家语)
【译文】
要引以为戒啊!不可太多话,多话则容易使心轻慢不细腻,而常常说错话,招致许多祸害;不可太多事,多事则容易使心浮躁不安稳,而常常做错事,引来许多祸患。处于安乐要提高警戒,不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
144.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为之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卷一 周易)
【译文】
孔子说:「祸乱之所以发生,是言语作了阶梯。君主言语不慎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密就会惹祸上身,机密大事不慎泄漏就会造成灾害。所以君子谨慎守密而不随意出言。」
14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卷三十四 老子)
【译文】
随便的许诺,必定很少讲求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将遭遇很多困难。因此圣人处事还要抱着艰难之心,所以终究没有难成之事。
146.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卷九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以礼乐来节制举止,喜好赞扬别人的善行进而引导大家见贤思齐,喜好多交结贤德益友,这都可以使人受益;喜好以尊贵、才能骄人,喜好散漫游荡,喜好沉迷宴会饮酒、寻欢享乐,这都会使人受损。」
147.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卷一 周易)
【译文】
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不要以追求禄位为荣。
九、交友
148.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lǐ);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卷七 礼记)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清水,小人之间的交情蜜如甜酒;君子之交虽平淡却能互相成就,小人之交虽亲密却易互相败坏。意谓君子以友辅仁,成就道德;小人利己损人,见利忘义。
149.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卷十 孔子家语)
【译文】
所以说: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里,时间一长就闻不到香气,这表示自己已融于其中,与香气同化了;与不善之人相处,就像进入咸鱼铺子,时间一长就闻不到臭味,也是与臭味同化了。因此君子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朋友与环境。
150.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卷九 论语)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友,跟宽恕的人交友,跟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交这三种朋友,都有益处。跟谄媚逢迎的人交友,跟伪善奉承的人交友,跟巧于言词的人交友,交这三种朋友,都有损害。」
十、学问
151.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卷三十六 尸子)欢迎关注诸子界。
【译文】
勤学不厌倦,如此才能对治自身习气,提升自身修养;教学不厌倦,如此才能教育感化别人。
152.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卷一 周易)
【译文】
君子勤奋学习以积累学问道德,有疑难则不耻下问的来明辨真谛,用宽恕厚道的存心来待人接物,用仁慈博爱的精神广行于天下。
15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卷四十四 潜夫论)
【译文】
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须先使工具精良;士人要想弘扬仁义道德,一定先要深入圣贤典籍。《易经》说:「君子应该多方记取并用心领悟前人的嘉言懿行,来积累、培养自己的德行。」
154.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卷三十五 曾子)
【译文】
曾子说:「君子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习气,检查反省自己的过错,尽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义的事,当下去做,这样可以称得上是真实学问了。」
15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卷九 论语)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通宵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毫无获益,不如学习圣贤的经典。」
156.见善,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必以自省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卷三十八 孙卿子)
【译文】
看到善行,一定一丝不苟地自我对照,并加以学习效法;看到不善,一定戒慎恐惧地反省检点,警惕杜绝。所以批评指正我而又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赞同我而又很得当的人,就是我的益友;谄谀奉承我的人,就是祸害我的人。
十一、有恒
15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卷三十四 老子)
【译文】
两手围抱的粗壮大树,是由细小树苗长成的;九层高的楼台,是由泥土堆积筑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迈开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15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河海。(卷三十八 孙卿子)
【译文】
不积累半步前进,无法远行千里;不汇聚滴水细流,无法成为浩瀚江海。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是由小渐大累积而成,没有一步登天的道理。
159.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卷一 周易)
【译文】
恒卦第三爻象征:不能永恒地保持美德,或许将蒙受羞辱。不能永恒地保持美德,必然丧失操行,无法立足容身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