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民俗文化,虽说各具特色,但中华文化有一个总的特点:不管你怎么变化,都朝向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框框里。这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
以下名为《怀仁民俗一百图》,可能“形”不一,但各地皆有其“神”,大同小异。欢迎阅读。
怀仁民俗百图
1.从前,过年时的对联都是找人或自已写的。老师或是写字好一些的人,要大忙几天。
2.过了腊月二十三,打扫房进入高潮。窗户换窗花纸、贴年画,粉刷墙,换新炕席。
3.大年三十日落后,提上灯去坟园“请王”,要说:爹妈,爷爷奶奶,跟我回家过年去吧!
4.发完火龙,回家,晚辈们依次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
5.每户人家的窗外,都供着天地爷神位。三十晚上用“大升子”装满高粱,上面插三炷香,”大升子”上的斗方上写着“满斗焚香”。
6.腊月二十三,开始碾糕面,买年画,压粉,炕䊣,打扫房,俗称“忙大年”。
7.腊月初七下午,去河里去刨冰块,化水做第二天早晨吃的“腊八粥。称“打腊冰”。
8.大年初二,都去东南方向的野外“迎喜神”。
9.大年初五天不亮,很多人都会去街巷中的“五道庙”前“换人儿”。这是送“穷娘子”活动的变异。
10.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热闹三天,这是老城四牌楼东的街景。
11.立春这天,县衙组织人要去东关举行“打春牛”仪式。
12.冬至这天,文庙举行“祭孔”活动。
13.冬至这天,孩子们四处“齐火炭”,把凑起的炭块,在巷中的五道庙前垒“火龙”。活动全由孩子们主持,很热闹。
14.正月十六晚上,西关二郎庙院摆满了“花花灯”,求男孩的新婚夫妻端一盏红灯回家,求女孩的,就端一盏绿灯。
15.正月十六,是游春的日子,怀仁有上城墙的习俗,称“云游百病”。
16.正月二十、二十五,分别称”小填仓”和“老填仓”。是时用炭灰在院里画四环图案,上香点灯,乞求夏粮和秋粮丰收。
17.二月二引钱龙,清早都去井里打水,一路洒回家里,再在水瓮上摆供。
18.四月八崇国寺里很热闹,这是原崇国寺图。
19.后来四月八庙会移至“北岳行祠”,俗称“南庙”。
20.五月十三,是关帝庙会。
21.六月六是“虫王节”。龙王庙庙会,而且有“打胡官”仪式,寓意驱旱魔,免虫灾。
22.八月十五,家家户户打月饼,亲朋好友相互馈赠。
23.九月九登高节,县城最高处是城墙,是第二次上城墙的节日。
24.坐腔,是一种表演形式,即不化妆,不走场子的戏剧。
25.耍孩儿剧是发源于本土的一个剧种。
26.农闲时,村里多有自发的业余戏班,如高镇子村的道情,盐丰营的耍孩儿,尙希庄的晋剧等。
27.扇鼓在民间也很流行。
28.做买卖的中间人称“牙子”。卖炭的称“炭牙子”,卖粮的称“粮牙子”。
29.东部村庄多有熬盐碱的作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绝迹。
30.做醋的人家很多。
31.做酱的人家也不少。
32.十年九早的历史,衍生了“乞雨”的活动,清代县官也参与。
33.走西口是一个不远的记忆。
34.秋收的地方叫“场面”。手动的扇车是比较高级的设备。
35.儿童游戏中,这个叫”扑四角”。
36.打岗,是男孩子多玩的游戏。
37.编皮皮,即用高粱杆皮编着玩。
38.打瓜,是成人赌博游戏,赌瓜的熟生。黄瓤瓜不论熟生都赢。赌注是瓜价。
39.钉盘碗,是一个走街串巷的职业,专修破了的瓷器。
40.从前的染坊,专为布染色。
41.传统建房的方式是先立架上梁,然后起墙,这种方法称“大立架”。
42.黄米和红枣做成枣糕,街上论斤卖。
43.粉浆粥是用粉坊沉淀淀粉后的水,加小米熬成,风味独特。
44.把豆粉和起,用手搓成细条后进到锅里煮熟,称漏细粉。
45.这种木制的压粉用的餄餄床子已不多见了。
46.用甜菜根煮下的水熬成的甜汁,称饧。常用来包油糕、下饭。
47.相互击打短木棍的游戏叫“打呔(音)”。
48.从前的理发多称呼为“剃头”。
49.纺线用的纺车。
50.衣服浆洗后,要用“捶敲”和“捶布石”捶平展。
51.用“煮黑”或“煮蓝”给衣服上色,也是常事。
52.捻线、打绳子是女人们的常事。
53.闺女出嫁前,要用白线把脸上的汗毛去掉,称“剃脸”。
54.娶媳妇要用花轿,同去男家的女伴称“贺堂的“。
55.拜堂在屋前,用彩布绳搭彩棚,俗称“扭彩子”。
56.山区用的轿俗称“骡驮轿”。
57.妻子亡故后,再娶的妻子给前妻父母“认续女儿”是常见的事。
58.买卖粮食的“粮集”。
59.晒干菜,是秋天家家户户要做的事。
60.过去的牛也要钉掌。
61.把麻做成绳子的工艺叫“传绳”。
62.做木轮大车有数千年的传统。
63.制造犁铧、火炉、锤子等铁器的作坊,称“化炉”。
64.把牛羊毛做成的线再织成口袋的工艺,称“砍口袋”。
65.做鞋人在专用的夹板上纳鞋底。
66.用牛羊毛做毡子,叫“擀毡子”。
67.小鸡大多是街坊邻里凑起鸡蛋,在有“炸窝鸡子”的人家孵出的。
68.做毡帽的人称“帽匠”。街市上还有专卖的“帽铺”。
69.从前石匠的活儿很多。生产和生活中会用到好多石器。
70.用山条子编的筐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
71.“拾粪”是从前的农民形象。也是积肥的主要手段之一。
72.养鹰抓兔子是秋后的活儿,做此事的人各村都有。
73.做皮子工艺的人叫“皮匠”。车马上的皮具、牲畜的辔头、鞭子都出自他们的手。
74.开糖坊也多是在秋冬季节,怀仁麻糖销路很宽。民国时县城有五六家糖坊。
75.从前怀仁有多家制酒作坊,俗称缸坊。怀仁黄酒斐声雁同地区。
76.怀仁的羊杂很有名,这是街上的羊杂摊。
77.从前麻的用途很广。剥麻多是老年人和妇女的事。
78.榨油
79.造麻纸,原是怀仁的特色产业。民国时期县城有四家纸坊。
80.石庄的瓦盆,更是在山西有名。
81.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车。
82.桑干河原没有桥,“背河”也是一个挣钱的营生。
83.巷中常用“泰山石敢当”石刻避邪。
84.文言中的“版筑”,俗称“打土版墙”。
85.从前蓋房没有不用“土垍”的,即用土做成的泥块。
86.下乡做生意的人,称“货郎子”。
87.从前的“牛牛车”。
88.花磆辘车。
89.做面箩子和笼节子的人叫“箩匠”。
90.清末民国初时兴的大柜,板箱,洋箱,穿衣镜。
91.乡贤祠和名宦祠内,有乡贤和曾经在怀仁任职而又得到民众认可的官员牌位,受民众祭祀。
92.几乎每个老院中都有一个“土地庙“。
93.每个巷子里都有五道庙。有的人出远门时,还要拜一拜“五道爷“。
94.北城墙的工字墩上,有个玄天庙。
95.这是原县城内的出水口,称“南水口”,上面是菩萨庙。
96.民国时的大学堂。
97.原东关的“鲍家大院”街门。
98.原学校巷一号街门。
99.原东关大树巷。
100.磨道河李家大院分院门。
欢迎阅读,谢谢关注!
(图片选自《怀仁民俗》) 来源:安孝仁
往期推荐阅读:
千古奇文《度心术》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书《鬼谷子》原文及译文(重排版)
千古奇文《韬晦术》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势胜学》原文及译文
帝王之书《群书治要360》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千古智书《予学》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势胜学》全文及译文(简版)
从仕智谋《仕赢学》原文及译文
千古智谋奇书《素书》全文及译文
“无所不能”之书《阴符经》全文及译文
传统文化经典《忠经》原文及译文
传统文化经典《孝经》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忍经》原文及译文
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无根树·解》|修道秘法
《权书》原文及译文(上)文人兵谋制胜秘籍
《权书》原文及译文(下)文人兵谋制胜秘籍
《二十四孝》典故大全
为人处世《十无益》(附十穷十富十多十少)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大全集
《明心宝鉴》全文完结篇(Ⅷ)
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一上)
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一下)
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二上)
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二下)
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三上)
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三下)
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四上)
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