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词是从古沿用至今的,只是各人表达的意思不一。
在古代,国学是一个国家最高学府的总称,现在的国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国学,不是字面意思上理解可供学习的古代文化和古典书籍,而是需要去传承那种不屈的民族精神,是我华夏国人对自己本源文化的一种认同与坚守。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干嘛学国学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第一,因为国学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最本源的东西,撇开国学,所有的一切建设都将是空中楼阁。撇开国学,也就撇开了基本的道德,更是撇开了基本的信仰,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去学习,那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我们把国学当为“国家之本”是毫不为过的,桂冠如此之高,此时不学更待何时?!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不可比拟的。
第三,为了我们的后更有礼貌,让我们现在的人更孝敬父母,这也是现今社会比较现实的道德意义,国学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的文化,学习不是表面的去学而是实际的去学习里面潜在的思想,潜在的意义。
国学分几类
国学,就内容而言,覆盖传统的自然观、社会观、家庭观、宗教观诸方面;就时代而言,纵贯自商周到明清的整个古代。其中换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兵、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阶级分化,后孔子定“有教无类”)。
国学基本构成
“五经与诸子”是国学的基本构成框架。
经是先王之陈迹也。经典是人文祖先早期社会活动最有价值和意义部分的记录和追述。混沌时期是追述,分为神话和传说:文明时期是记录,孔子编辑成书,即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精粹所在。易阴阳:周易是占卜的,讲阴阳,预知天意,了解天道才能天人和一。洁净精微易教也,书道是:书是文件,疏通致远书教也诗言志:诗讲情感,是表达生命情感的方式,温柔敦厚诗教也礼道行,礼是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庄俭恭敬礼教也(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言微:表面写历史,实际是讲正义。微言大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诸子;孝经、论语、孟子、尔雅。
国学的基本精神
国学的基本精神是:道、礼、和。道,是内在的根据;礼,是外在的规则;和,是理想的状态,三者互为因果!顺天性而行即为道,各行其道即为礼,各得其所即为和,最终归结为一个“中”字。中华文化是一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弘扬中庸精神。
国学经典
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子部:
子部分为“道家类”、“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农业类。.
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