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启慧《法华经》、《楞严经》精华名句



​​
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 
不看楞严,不知佛法之奥妙 
《妙法莲华经》(法华经)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 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 大小无异,显密圆融, 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
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 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法华经》、《楞严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鸠摩罗什所译《法华经》,在中国流传甚广。
《法华经》

​《法华经》功德浩瀚博大,不可思议,是一本成佛的经典。能受持诵读《法华经》,不单能破除黑暗无明,消除一切苦难灾厄,最重要的是能解除生死痛苦,能渡生死河,到达彼岸。
一、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大意】:
意思是假如听闻佛所说的法,在漫漫长夜,就会无所畏惧,身心安隐,得到无穷利益。
二、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大意】:
出自《法华经·譬喻品》,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论好坏,都像是火宅一般,充满各种危险,实在恐怖可怕。但是众生无智,没有警觉,都活在醉生梦死当中。
三、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大意】: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的正智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佛的心,即彻悟人生、宇宙真理的大智慧心。
四、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
【大意】:
假如有人在一劫当中,经常怀著邪恶之心,板起面孔而毁谤佛,此人获得的罪报无量无尽。
五、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思惟佛道。
【大意】:
有的菩萨目标远大,意志坚定,进趣不息,为了冷静地思考体悟佛道之理,他们进入深山老林之中。
六、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大意】:
佛说世间‘若有众生’,发心‘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其所应得的‘福’德,决定‘不’会‘唐捐’的。唐是空过,捐即弃舍,不唐捐,是即显示不会徒劳无益的。
七、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
【大意】:
世间和出世间唯一的大英雄——佛,其实是高深莫测的,无论天上的神众,还是地上的世人,所有一切众生都不知道佛的深妙境界。佛的十种智力和四种无所谓,佛的各种解脱之道和诸多禅定,还有佛的其它道法,都是无法测度的。
八、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大意】:
另外,在如来世尊灭度之后,如果有人听到《妙法莲华经》甚至只是经中的一个偈颂、一句活语,或者一念间欢喜信奉,我也会为他们授无上佛智之记。
《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历来皆被修行者奉为必修的无上圭臬,尤其是对习禅者而言,更是如此。其文句优美富丽,也是文人墨客青睐的文学瑰宝。
一、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大意】:
你爱慕我的心,我贪恋你的美貌,正是这个因缘,历经了千百劫,仍常缠缚在一起。
二、心法互生者,以诸法本无,由心故有,心亦本无,因法故有。
【大意】:
心与法是互生的,无明妄心起五蕴,五蕴法生增无明。
三、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大意】:
见识再多,若不去行动,与没有见识没什么分别,就如一个人不停的说吃东西,但终究无法饱肚。
四、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大妄语。
【大意】:
还未证悟却说已证悟,未得道却说已得道,这便是大妄语。
五、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大意】:
未戒断淫邪者,是无法证悟或者得道的。
六、狂性顿歇,歇即菩提。
【大意】:
狂性即人性中一切不好的东西,也可狭义理解为贪嗔痴,将一切不好的品性停掉或改掉,便能证悟。
七、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所见不同,见性不变。
【大意】:
张开眼睛见到光明,闭上眼睛见到黑暗,只是看到的东西不同,但其实见性一直没有变改,没有因为明或者暗而有所增损。
八、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大意】:
譬如有人用手指着月亮让他人看。那个人却将重点放在手上,应该将重点放在月亮上。
九、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大意】:
你欠我的命,我也有需要还给你的债,正是这个因缘,所以你我在历经百千劫仍在这生死中轮回。
十、异见成憎,同想成爱。
【大意】:
因意见不同而产生憎恨,因互相想念而产生爱意。

十一、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大意】:
什么是知见立知呢?清净心本来就在我们眼耳鼻舌身意中显现。可是,我们再立一个“知”,这个“知”就是观念,或者叫意识。当我们看一切相的时候,就落入这个“知”的执着,这个执着就是无明。
十二、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大意】:
如果我们证入了自性,亲见自己的本来,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本来面目无二无别。而要证入自性,肯定有很多方法和途径,这些都是方便法门,没有高下之分。
十三、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大意】:
纵然你能暂时息灭了见、闻、觉、知,你又能内里守住这种“幽闲”;实际上呢,这还是第六意识的作用,这还在法尘里头。
十四、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大意】:
《楞严经》这句话强调修行、实践的重要。意思是说:你懂的知识再多,再见多识广,倘若不去实践,付诸行动,就跟没有什么学问见识一样;如同一个人嘴里说吃,却终不能靠说来饱肚。
十五、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大意】:
十方如来及诸大菩萨,常住在自性寂静,楞严大定中。对于这个能见的自性,和见性所缘的各种现象,以及心理思想所发生的色相,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有如虚空中的花,都是虚幻不实的。
十六、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
【大意】:
你的身体面貌虽然衰皱,但这个能见的见精自性,并未曾衰皱。所以知道,能变皱者才是变,见性不变,就不会皱。会变坏当然有生灭,那个不变坏的,自然无生灭。
十七、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大意】:
世间一切诸修行人,现前虽能修成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即四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处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再加灭受想定,为九次第定。纵使证得这九次第定,仍未证得漏尽通而成阿罗汉圣果,皆因为执这生死妄想,误为自己的真实法心。
十八、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大意】:
你应当知道,这个精觉妙明的见,不从因产生,也不从缘产生,也不从自然产生。没有非,没有不非,没有是,也没有不是。离开一切分别相,即是一切诸法的本性。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END
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欢迎阅读转发,感谢同学关注!
(♥小编没有粉丝,只有同学♥)
​​​​​​​​​​​​​​​​​​​​​​​​​​​​​​​​​​​​​​​​​​​​​​​​​​​​​​​​​​​​​​
​​​​​​​​​​​​​​​​​​​​​​​​​​​​​​​​​​​​​​​​​​​​​​​​​​​​​​​​​​​​​​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