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图看懂“文圣”孔子的一生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姓子,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由于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纪于木者,木朽则败。
纪于石者,石破而灭。
纪于民者,民莫能忘。
纪于德者,百世宗之。
36张图看懂孔子一生
尼山致祷

相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母亲颜氏在尼丘山上祈祷后,第二年生下孔子。孔子生来头顶的形状是中间低、四周高,像尼丘山一样,故起名叫孔丘,字仲尼。
麒麟玉书

相传,孔子还没有出生时,有只麒麟在他家里口吐天降之书,上面有文字说:“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孔子的母亲感到很奇怪,就用绣绂系在麒麟的角上,隔了两夜才离去。孔子的母亲怀孕十一个月才生了孔子。
二龙五老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一年),孔子诞生的晚上,相传有两条龙从天降下,绕护着他家,五位神仙从天上降到他家庭院中。
钧天降圣

相传,孔子出生时,顔氏在房中听到天乐鸣空,还听到空中有声音说:“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之音。”孔子生来就与凡人不同。
俎(zǔ)豆礼容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孔子五六岁时,跟其他小孩不同,常喜欢摆上俎豆等祭祀用品,模仿祭祀的礼仪。据说他有礼仪的天赋,无师自通,许多小孩都跟着他学礼,他的名声在当时的诸侯国中不胫而走。
职司委吏

孔子成年后,曾做过季孙大夫家的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称量算数都很公正。
命名荣贶(kuàng)

孔子十九岁成婚之后,在第二年生了儿子,鲁昭公赐给他一条鲤鱼,孔子为了显耀国君的赏赐,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用志不忘君恩。
职司乘田

孔子二十一岁时,曾任乘田吏,主管苑囿,负责养牛羊牲畜。孔子都能尽心做好工作。
学琴师襄

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十日不更换曲子,襄子曾三次劝他改习别的曲子,孔子分别以尚未体会此曲的韵律、志趣和作者而推辞。后来孔子在弹奏中突然说:“非文王,谁能为此?”老师惊叹孔子的悟性,说此曲正是《文王操》。
问礼老聃
孔子三十五岁,和南宫敬叔一齐到周地去,向老子问礼,因为老子曾做过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官吏),熟知周礼,所以孔子特向老子请教。
在齐闻韶
孔子三十五岁时,到了齐国,和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了传说中舜作的乐曲《韶乐》,沉醉其中,以至三个月吃饭都不知肉的味道。
晏婴阻封
孔子在齐国,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建议他节省财力。齐景公很高兴,想把尼谿(xī)的田地封赐给孔子,但遭到大臣晏婴的反对,于是孔子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退修诗书
鲁定公六年时,季孙氏僭越公室,大臣们掌握了祭祀、征伐等国家政事,孔子当时四十八岁,看不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不求做官,专心修诗书,定礼乐。当时弟子来求学的很多。
夹谷会齐
鲁定公十年夏,齐鲁两国国君相会于夹谷。齐国演奏四方之乐,孔子说两君相会,不能用夷狄之乐,迫使齐景公撤走乐舞;齐国又演奏宫中之乐,孔子批评说匹夫惑乱诸侯,迫使齐景公处罚乐人。由于孔子的智慧,鲁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次胜利。
归田谢过
夹谷相会之后,齐景公回国责备自己的大臣“以夷狄之道教寡人”,致使齐国在外交上失礼,就将过去侵占的鲁国的田地送还鲁国,以表谢过。
诛少正卯
孔子由中都宰(中都的地方官)改任为司空,鲁定公十一年又晋升为大司寇,并代理执行宰相的职务。孔子当时诛杀了“乱政”大夫少正卯。孔子参与国家大事三个月,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买卖公平,社会秩序良好,使国家呈现大治的景象。
女乐文马
齐国听说孔子执政,担心鲁国会吞并齐国,采用黎鉏(chú)的计谋,送给鲁定公能歌善舞的女乐八十人、有文采的马匹三十驷,企图使鲁国君臣玩乐丧志。
因膰(fán)去鲁
鲁君中了齐人的计,沉迷于女乐,怠惰于国事,郊祭后又没有按照礼仪惯例向大夫们分送祭祀的胙(zuò)肉。孔子于是辞职出走,五十六岁开始周游列国。
匡(kuāng)人解围
孔子离开鲁国去卫国,从卫国去陈国,路过匡地。鲁国的阳虎曾施暴于匡人,孔子长得像阳虎,匡人就把孔子师徒围拘了五天,孔子派随从求助于卫国大夫宁武子才解了围,离开匡地。
适卫击磬
孔子五十九岁,在卫国,和弟子们击磬消遣,有一个挑着草筐子的人从门前经过,叹息说:“这击磬的人很有救世的心啊!”过了一会又说:“这击磬的人是这样固执啊!世人不能了解你,就独善其身吧!”孔子听了感叹说:“果如你所说,不可为则不为,那有何难呢?”
丑次同车(一)
孔子离开卫国,到了蒲地,一个多月又回到卫国。一天,卫灵公和夫人坐在一辆车上出游,却让孔子坐在后面的车上跟随。
丑次同车(二)

孔子不满卫灵公的行为,他说:“我不曾见过爱好道德君子胜过爱好女色的人啊!”于是离开了卫国。
灵公问阵
鲁哀公二年,孔子回到卫国,一天,灵公问孔子如何排列军阵。孔子讲求礼义,反对战争,回答说没有学过,卫灵公很不高兴。第二天,同孔子谈话时,灵公仰观飞雁,怠慢孔子。孔子于是离开卫国,到陈国去。
临河而返
孔子在卫国得不到重用,想到晋国去见赵简子,到黄河边上听说晋国杀了贤大夫窦鸣犊、舜华,他临河叹息,认为“君子讳伤其类”,便返归卫国。
宋人伐木
鲁哀公三年,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tuí)想杀孔子,砍伐了大树。弟子们劝孔子快走,孔子说:“上天赋予我推行道德的使命,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楛矢贯隼(kǔ shǐ guàn sǔn) 
孔子到陈国,寄寓在司城贞子家。过了一年多,有只隼鹰飞落到陈国宫廷中死去,是被楛木做的箭射中的。陈愍(mǐn)公问孔子,孔子说:这箭来自肃慎(古国名),从前肃慎曾把这种楛箭进贡武王克商,武王又把楛箭分赐给陈国。陈愍公派人到府库中果然查到这种箭。这时候的陈泯公非常赞赏孔子,认为孔子是一位博物的君子。
子路问津
孔子从陈到蔡又到叶,从叶返归蔡国,碰到长沮、桀(jié)溺在一同耕地。孔子派子路去打听渡口,桀溺说:“天下就像滔滔洪水到处混乱,谁能改变这种局面呢?你与其跟着那择主而事的人(指孔子),还不如跟从避世隐居的人好呢!”说完,仍旧不停地继续做活,不理睬子路。
在陈绝粮
鲁哀公六年,楚国派人聘请孔子到楚国去。陈蔡二国的大夫们担心楚国重用孔子会给陈蔡带来危险,于是共同发兵将孔子师徒围困在旷野里。粮食吃光了,跟随的人都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仍然讲诵诗书、抚琴歌咏,没有一点悲伤恐惧的样子。后来派子贡到楚国,请来救兵,才得以解围。
子西沮封
孔子到了楚国,楚昭王想把书社之地七百里赐封给他。楚国的令尹(官名)子西认为孔子有贤弟子相助,再有了封地,将不利于楚国。楚昭王于是取消了赐封孔子的念头,不重用他,孔子只好离开楚国,返回卫国。
作歌丘陵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岁,在卫国。鲁国执政大夫季康子派人携带礼物请孔子回国。孔子归国,结束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生活,作丘陵之歌,抒发自己的感慨。
删述六经
孔子回到鲁国,没有得到重用,孔子也不求出仕为官,他整理古代文献,叙《书》、传《礼》、删《诗》、正《乐》、序《易》、修《春秋》,以诗书礼乐教育弟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有七十二人。
跪受赤虹
相传,孔子著作既成,斋戒向北斗星告备,忽然有赤虹自天而下,化成黄玉,刻“孔提命作,应法为赤制”,孔子跪拜接受。
西狩获麟
哀公十四年春,孔子七十二岁,鲁国人打猎,打死一头异兽,孔子认为是麒麟,哭泣说:“麒麟是仁兽,天下有道才会出现。现在天下无道,麒麟出而被杀,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了鲁国史书《春秋》的编写。
梦奠两楹
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重,子贡拜见,孔子问子贡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并伤心地唱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泪随歌下。孔子说,昨天梦中坐奠两柱之间,很像殷人殡丧的制度,大概自己快要死了。公元前四七九年辞世,享年七十三岁。
治任别归
孔子死后埋葬在鲁国都城以北的泗河边上,弟子们服丧三年,唯独子贡在墓侧结庐守墓六年才离去。
汉高祀鲁
孔子死后,人们每年按时祭祀孔子墓。孔子故居被改作庙宇,保存着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汉高祖刘邦经过曲阜,曾以太牢(猪、羊、牛三牲)祭祀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缔造者。他的政治主张、国家政策、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社会理论、道德倡议,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锤炼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特质,以强大的内聚力、稳固性和认同感,奠定了中华文化最初的基因,引领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梦想。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人类的,孔子与老子等先贤几乎同时出现,各自绽放、相互辉映。


中国的孔子,点亮世界文明的东方圣火,温暖人类,照亮环宇。世界只有一个孔子!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END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欢迎阅读转发,感谢同学关注!
​​​​​​​​​​​​​​​​​​​​​​​​​​​​​​​​​​​​​​​​​​​​​​​​​​​​​​​​​​​​​​​​​​​​​​​​​​​​​​​​​​​​​​​​​​​​​​​​​​​​​​​​​​​​​​​​​​​​​​​​​​​​​​​​​​​​​​​​​​​​​​​​​​​​​​​​​​​​​​​​​​​​​​​​​​​​​​​​​​​​​​​​​​​​​​​​​​​​​​​​​​​​​​​​​​​​​​​​​​​​​​​​​​​​​​​​​​​​​​​​​​​​​​​​​​​​​​​​​​​​​​​​​​​​​​​​​​​​​​​​​​​​​​​​​​​​​​​​​​​​​​​​​​​​​​​​​​​​​​​
​​​​​​​​​​​​​​​​​​​​​​​​​​​​​​​​​​​​​​​​​​​​​​​​​​​​​​​​​​​​​​​​​​​​​​​​​​​​​​​​​​​​​​​​​​​​​​​​​​​​​​​​​​​​​​​​​​​​​​​​​​​​​​​​​​​​​​​​​​​​​​​​​​​​​​​​​​​​​​​​​​​​​​​​​​​​​​​​​​​​​​​​​​​​​​​​​​​​​​​​​​​​​​​​​​​​​​​​​​​​​​​​​​​​​​​​​​​​​​​​​​​​​​​​​​​​​​​​​​​​​​​​​​​​​​​​​​​​​​​​​​​​​​​​​​​​​​​​​​​​​​​​​​​​​​​​​​​​​​​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