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更,寒假更。寒假不更楼主羹
旧贴重开 : 《节蜕动物的故事——漂泊四海》
预热一下
古老的巨龙
古老的巨龙
开始更新
节蜕动物的骨骼是一种兼具外骨骼与内骨骼特性的支持结构。
早期的节蜕类,其骨骼绝大部分位于体外,包埋在体内的部分较少。但是,在后期的节蜕动物身上,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骨骼不断向体内沉降。这种说法也许不太严谨,因为即使是像古龙这样最进步的节蜕类动物身上,也有相当大比例的骨骼仍然完全位于体表。
因此在进步的节蜕动物身上,骨骼按照其位置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完全包埋在各种组织内部的内骨骼,
一部分位于体内、另一部分暴露在外或者仅被敷一层皮肤的半蜕骨骼,
绝大部分都位于体外或者全部位于体外的全蜕骨骼。
这三类骨骼的溶生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原始节蜕类身上,骨骼表层周期性脱落,而内部的骨原基不断增生并产生新的硬化表层(类似节肢动物)。
而当骨骼的分化产生时,
内骨骼完全失去了蜕去外层的特性,代之以骨骼内部骨细胞的不断溶解和增生的动态平衡。
半蜕骨骼,顾名思义,体外的部分依然保持了节蜕特性而体内的部分往往呈现出内骨骼的特点。
全蜕骨骼,则保持了真正的节蜕特性。
节蜕动物的骨骼是一种兼具外骨骼与内骨骼特性的支持结构。
早期的节蜕类,其骨骼绝大部分位于体外,包埋在体内的部分较少。但是,在后期的节蜕动物身上,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骨骼不断向体内沉降。这种说法也许不太严谨,因为即使是像古龙这样最进步的节蜕类动物身上,也有相当大比例的骨骼仍然完全位于体表。
因此在进步的节蜕动物身上,骨骼按照其位置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完全包埋在各种组织内部的内骨骼,
一部分位于体内、另一部分暴露在外或者仅被敷一层皮肤的半蜕骨骼,
绝大部分都位于体外或者全部位于体外的全蜕骨骼。
这三类骨骼的溶生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原始节蜕类身上,骨骼表层周期性脱落,而内部的骨原基不断增生并产生新的硬化表层(类似节肢动物)。
而当骨骼的分化产生时,
内骨骼完全失去了蜕去外层的特性,代之以骨骼内部骨细胞的不断溶解和增生的动态平衡。
半蜕骨骼,顾名思义,体外的部分依然保持了节蜕特性而体内的部分往往呈现出内骨骼的特点。
全蜕骨骼,则保持了真正的节蜕特性。
打字好累,今后以图片为主,文字能少就少
螟体虫在地撼纪迅速大型化,并且迅速地全面淘汰了下口亚纲的掠食性弓头鱼(详见楼主的上一个帖子),占领了他们曾经占据的食物链上层生态位。
他们已经具有了很多内骨骼。图中表示出抱足海螟埋藏在身体内部的肩带骨。
海浸纪末期-螟体虫目-新海螟科-猎足海螟亚科-抱足海螟属-霍氏抱足海螟
他们已经具有了很多内骨骼。图中表示出抱足海螟埋藏在身体内部的肩带骨。
海浸纪末期-螟体虫目-新海螟科-猎足海螟亚科-抱足海螟属-霍氏抱足海螟
螟体虫目属于全头虫纲,螟体虫亚纲。他们和前文介绍过的赫琴虫目一样,都具有一块完整的头甲。这块头甲不仅仅具有防御功能,还有助于保持躯体的流线型。
最早的螟体虫是发现于侧模盖板虫,化石标本产自冈提波夫山,生存于地撼纪早期。
全头虫纲-螟体虫亚纲-螟体虫目-侧膜虫科-侧膜虫属-冈提波夫侧膜盖板虫。
最新研究表明泪河虫(图二最底部)多项证据表明其可能属于螟体虫目而非赫琴虫目,如果假说成立螟体虫出现时间将向前推进至少一千万年。
《科学赞美诗》,第六十四卷第九期。
最早的螟体虫是发现于侧模盖板虫,化石标本产自冈提波夫山,生存于地撼纪早期。
全头虫纲-螟体虫亚纲-螟体虫目-侧膜虫科-侧膜虫属-冈提波夫侧膜盖板虫。
最新研究表明泪河虫(图二最底部)多项证据表明其可能属于螟体虫目而非赫琴虫目,如果假说成立螟体虫出现时间将向前推进至少一千万年。
《科学赞美诗》,第六十四卷第九期。
从泪河虫开始,大部分螟体虫就开始加长自己的“颈部”。实际上,节蜕动物并不存在颈部这个分区,而螟体虫的颈部前三分之一是头节末端延长形成的,后端三分之二则是由第一对大附肢所在的体节延长形成的。因此这样的颈部极其僵硬,早期的螟体虫由于第一对大附肢发达,需要牢固的支撑点,因此相当于只具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关节。后期进步的螟体虫第一对大附肢退化(或者说,特化成了其他用途的附肢),这部分体节的重要性降低,因此有两个关节可以活动。
早期的螟体虫还没有特化成利刃的捕捉足,需要依靠前肢固定住猎物,再用大嘴撕咬,短促、僵硬的颈部可以为头部提供有力的支撑点。而进步的螟体虫普遍特化了附肢,具备了穿刺和切割的功能,只需一击就能刺穿猎物的身体,使其丧失行动能力,因此捕猎时不再依赖头部进行攻击。但是目前仍不清楚晚期的螟体虫延长自己的颈部有什么作用。
泪河生物群—泪河生物群的埋藏地在地撼纪早期曾经是连绵不断的淡水河湖,泪河虫作为中级捕食者活跃在大型动物难以进入的浅水区,在沼泽和池塘中猎杀弓头鱼和其他比自己小的节蜕动物。他们用自己的大附肢抱住猎物,头部的口附肢和角质齿则负责切开猎物的身体。
泪河生物群—泪河生物群的埋藏地在地撼纪早期曾经是连绵不断的淡水河湖,泪河虫作为中级捕食者活跃在大型动物难以进入的浅水区,在沼泽和池塘中猎杀弓头鱼和其他比自己小的节蜕动物。他们用自己的大附肢抱住猎物,头部的口附肢和角质齿则负责切开猎物的身体。
栉海螟生存于地撼纪中期,是最早一批开始大型化的海螟之一。他们占据着类似鲔鱼的生态位,快速巡游在上层水域中吞食小型弓头鱼。栉海螟的捕捉足并不十分发达。
螟体虫目-栉海螟科-厚甲海螟属-钉状栉海螟。
很多栉海螟在前后两端的甲板上装备了锋利的棘刺,这些刺不太可能用来捕猎,更多的还是为了防御更加巨大的掠食者。
螟体虫目-栉海螟科-厚甲海螟属-钉状栉海螟。
很多栉海螟在前后两端的甲板上装备了锋利的棘刺,这些刺不太可能用来捕猎,更多的还是为了防御更加巨大的掠食者。
楼海螟科是另一支大型化的海螟。作为地撼纪中期顶级的掠食者,他们有很多独特的特征。大部分楼海螟科物种都拥有极为粗壮的躯干,肌肉发达的颈部。
楼海螟科普遍弱化了前肢的捕食能力 ,而强化了这两对附肢在游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功能。这与海浸纪海螟的发展趋势恰恰相反。
他们普遍拥有一张血盆大口和肌肉发达的口附肢,在捕食时,楼海螟非常依赖视觉和速度,在靠近猎物之后,楼海螟主要依靠突然张开嘴巴,将大量海水瞬间吸入口腔和消化道,利用这一过程产生的吸力将猎物吸入口中,再用角质齿牢牢咬住猎物。这一过程比较类似硬骨鱼类的捕食方式。
栉海螟超科-楼海螟科-强齿海螟属-苏特里尔大海螟
地撼纪末期的强大捕食者,试图抓住某种栉海螟。当完全长成之后,能够威胁他们的只有更大的同类。苏特里尔大海螟能够长到7-8米长,目前发现的极限个体体长达到了9.5米。
楼海螟科普遍弱化了前肢的捕食能力 ,而强化了这两对附肢在游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功能。这与海浸纪海螟的发展趋势恰恰相反。
他们普遍拥有一张血盆大口和肌肉发达的口附肢,在捕食时,楼海螟非常依赖视觉和速度,在靠近猎物之后,楼海螟主要依靠突然张开嘴巴,将大量海水瞬间吸入口腔和消化道,利用这一过程产生的吸力将猎物吸入口中,再用角质齿牢牢咬住猎物。这一过程比较类似硬骨鱼类的捕食方式。
栉海螟超科-楼海螟科-强齿海螟属-苏特里尔大海螟
地撼纪末期的强大捕食者,试图抓住某种栉海螟。当完全长成之后,能够威胁他们的只有更大的同类。苏特里尔大海螟能够长到7-8米长,目前发现的极限个体体长达到了9.5米。
楼海螟科在地撼纪发展出了硕大的体积,他们捕食的对象是其他大型的海螟和大型弓头鱼。
楼海螟科还拥有最重、最巨大的掠食性海螟,并且就算与所有水生节蜕类动物横向比较也依然名列前茅。
战船楼海螟,极限个体体长12.4米,体重20.73吨;成体平均体长10.5-11.3米,体重18.6吨。
栉海螟超科-楼海螟科-剑角海螟属-伏犄山战船楼海螟。
楼海螟科还拥有最重、最巨大的掠食性海螟,并且就算与所有水生节蜕类动物横向比较也依然名列前茅。
战船楼海螟,极限个体体长12.4米,体重20.73吨;成体平均体长10.5-11.3米,体重18.6吨。
栉海螟超科-楼海螟科-剑角海螟属-伏犄山战船楼海螟。
楼海螟科和栉海螟科被划归为栉海螟超科,这一类群在地撼纪中期至末期一直是节蜕动物的中坚力量。然而,在地撼纪-海浸纪灭绝事件中,一直牢牢占据着食物链中高层的栉海螟超科受到了冲击,而螟体虫亚纲下属的另一分支海妖虫超科趁此机会开始崛起。
这一类群与栉海螟的发展路线背道而驰,弱化了自己头部的武装,而大大强化了自己的附肢,尤其是第二对大附肢。此后,这一类群涌现出了各种手持刀剑,四处砍杀的海洋猎手。
搬运自老贴:
上图:伏击型的猎手,海妖虫超科-扁体虫科-剑尾海螟亚科-龙海螟。
下图:快速游动的猎手,最经典的海螟——海妖虫超科-真海螟科-抱足海螟属-叶尾海螟。
这一类群与栉海螟的发展路线背道而驰,弱化了自己头部的武装,而大大强化了自己的附肢,尤其是第二对大附肢。此后,这一类群涌现出了各种手持刀剑,四处砍杀的海洋猎手。
搬运自老贴:
上图:伏击型的猎手,海妖虫超科-扁体虫科-剑尾海螟亚科-龙海螟。
下图:快速游动的猎手,最经典的海螟——海妖虫超科-真海螟科-抱足海螟属-叶尾海螟。
龙海螟占着这么一个好名字,不给一张正经的图真的说不过去啊
扁体虫科的部分成员装饰着华丽的棘刺,这是其他类群当中少有的。龙海螟为代表的一众放弃了快速游动的生活方式重新回到海底吃土,不在需要煞费苦心地保持自己躯体的流线型。人们惊叹于其宛如龙背一般的外骨骼,因此给了他一个威武的名字。和其他海妖虫超科不同,龙海螟强化了自己的第一对大附肢。这对大附肢平时藏在他们斗笠状的大头壳下方,龙海螟平时将自己埋藏在沙中,当发现弓头鱼或者其他节蜕动物游动到攻击距离之内的时候,第一对大附肢就会在瞬间发动攻击,刺穿猎物或者将他们紧紧抓住。
扁体虫科的部分成员装饰着华丽的棘刺,这是其他类群当中少有的。龙海螟为代表的一众放弃了快速游动的生活方式重新回到海底吃土,不在需要煞费苦心地保持自己躯体的流线型。人们惊叹于其宛如龙背一般的外骨骼,因此给了他一个威武的名字。和其他海妖虫超科不同,龙海螟强化了自己的第一对大附肢。这对大附肢平时藏在他们斗笠状的大头壳下方,龙海螟平时将自己埋藏在沙中,当发现弓头鱼或者其他节蜕动物游动到攻击距离之内的时候,第一对大附肢就会在瞬间发动攻击,刺穿猎物或者将他们紧紧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