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君王篇 | 魏元帝曹奂:曹魏以禅让而始,以禅让而终,这未尝也不是一种好结局




    司马炎对于曹奂这位曹魏的末代皇帝,给足了尊重与礼遇。曹魏政权以禅让而始,以禅让而终,这未尝也不是一种最好的结局......


    曹操的子孙,虽然一代不如一代,但都还算为曹操争气,都不甘人下。
    即便被杀或被废,也要以一腔热血,与司马氏进行抗争。

    公元260年,曹魏甘露五年。
    魏主曹髦,仗剑于车辇之上,匍匐于血泊之中,单枪匹马地和司马昭的虎狼之师作战,不惜以一腔热血染红帝王冠冕,试图夺回权力。
    曹髦的奋起一击迅速被忠于司马昭的军队击败,关键时刻,贾充指使身边的太子舍人成济出手,曹髦被杀。

    《晋书·贾充传》中记载:“军将败,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谓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济于是抽戈犯跸。”
    于是,天子崩于车中,叛乱平息。
    随后赶到的司马昭瞬间就感到头疼了,毕竟死的是一个皇帝。
    俗话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不是没有杀皇帝的心思和胆量,可要杀皇帝也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杀,公开杀害皇帝,既无法给天下人交代,也会背上弑君的千古罪名。

    可事情已经发生了,司马昭左右为难,是立即篡位,还是暂缓登基?
    立即篡位,可能引起天下震荡,司马昭忍痛割舍了这个念头,决定在曹家子弟中另立一人为帝,作为缓冲,暂掩自己不可告人的图谋。
    于是,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登上了历史舞台。

    曹奂,原名曹璜,后改名奂,字景明,三国时期曹魏末代皇帝。魏武帝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
    当时曹璜的爵位是常道乡公,远在外地。
    司马昭指示儿子马炎亲自前往迎接,实际上是押送,也有考察之意。
    好在曹璜这小子,要么没心没肺,要么城府很深,一路上规规矩矩,平安的到达了首都洛阳。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记载:“六月甲寅,入于洛阳,见皇太后,是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大赦,改年,赐民爵及谷帛各有差。”

    公元260年,六月初二,曹璜正式登基,曹璜刚登基就面临两件尴尬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改名。
    司马昭觉得,曹璜这个名字不太理想,璜是指美玉,但这种玉的形状却是半壁,半壁江山可不是好兆头,所以,曹璜这个名字,得改。
    改成了曹奂。奂,是盛大、众多的意思,延伸为强盛和兴旺,很好!于是,原来的曹璜,不存在了,变成了曹奂;原来的那个常道乡公,不存在了,变成了皇帝。

    第二件事是被降辈分。
    《资治通鉴》记载:“使中护军司马炎迎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于邺,以为明帝嗣。”
    也就是说曹奂继承的是魏明帝曹叡的位置,按照祖制他需要自降辈分,于是就出现了十分搞笑的一幕。
    明明曹奂与明帝曹叡是堂兄弟的关系,却需要认他做义父,而自己的亲生父亲比明帝曹叡大,要称其为祖父。
    换句话说就是堂兄变成了养父,亲生父亲变成了爷爷,还不是亲爷爷,是叔伯爷。
    你说曹奂得有多尴尬。

    曹奂虽然坐上了人人羡慕的皇帝位置,然而他却开心不起来。
    有名无实,无权无势,他上位就是为了禅位,他这个皇帝唯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给司马昭加官进爵,为司马家取代曹魏政权做好铺垫。
    《三国志》记载:“景元元年夏六月丙辰,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增封二郡,并前满十,加九锡之礼,一如前诏;诸群从子弟,其未有侯者皆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文王固让乃止。”

    曹奂即位后,吸取了堂侄曹芳被废与堂侄曹髦被杀的教训,知道自己无力与司马昭抗衡,于是乖乖当起了傀儡皇帝。
    不久曹奂就下诏封司马昭为相国、晋公,还赐予九锡。
    但司马昭为了维护自己曹魏忠臣的形象,坚决予以推辞。
    公元261年到公元263年,曹奂三次下诏封司马昭为相国、晋公,赐九锡,但都被司马昭拒绝。

    曹奂虽然是一位傀儡皇帝,但是他也做出过自己的业绩。
    曹奂在任期间,推行了君臣罢屯田均政役,给历时七十年的屯田制度画上了句号,新形势下调整的统治政策举措,对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曹奂在位时期,解决了祖父曹操未能完成的心愿,他灭了蜀汉,让蜀汉后主刘禅来到洛阳俯首称臣。

    公元264年,司马昭因为灭蜀有功而权势更重,曹奂封他为晋王。
    次年,曹奂为了讨好司马昭,赐予他天子才配有的十二旒冕冠及旌旗、车马等物。
    《三国志》记载:“又命晋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乐舞八佾,设锺虡宫县。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如旧仪。”
    此时的司马昭虽然不是皇帝,但实际上跟皇帝已没有多大差别。

    公元265年,九月六日,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承袭父位。
    晋王司马炎承袭父位后加速了篡位的步伐,很快就逼迫曹奂禅让。
    曹奂无奈,只得准备禅位事宜。
    公元266年十二月壬戌,曹奂将皇位禅让于司马炎。
    《三国志》记载:“十二月壬戌,天禄永终,历数在晋。诏群公卿士具仪设坛于南郊,使使者奉皇帝玺绶册,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
    司马炎建立西晋,标志着自魏文帝曹丕开始,历经5帝,统治46年的曹魏政权彻底灭亡。

    曹奂禅让皇位给司马炎后,可能是前人种的善因,后代得到善果吧,曹操父子当年没有杀献帝刘协而善待了他,后来司马炎也没有杀曹奂,更加善待了他。
    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将他的宫室安排在曹魏曾经的首都邺城,不仅如此,曹奂依然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
    而且还可以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
    司马炎对于曹奂这位曹魏的末代皇帝,给足了尊重与礼遇。
    曹魏政权以禅让而始,以禅让而终,这未尝也不是一种最好的结局。

    公元302年,晋惠帝太安元年。
    曹奂在陈留封国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朝廷为他上谥号元皇帝,后人称为魏元帝。

[1]   《晋书》
[2]   《资治通鉴》
[3]    《三国志》
[4]    朱子彦:论曹魏的刚烈之君曹髦——兼辨司马昭弑君事件 |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 2020-12-15
[5]    刘晗:三国“魏主”形象的生成与传播研究 | 来源:陕西理工大学 | 2020-06-01
[6]    常强:历史上的“子君父臣”现象(三) 魏元帝曹奂与燕王曹宇 | 来源:《紫禁城》 | 2013年第1期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策划 / Presented

策划  Producer :趣说历史
撰文 Writer :田布衣     排版 Editor:陈小莉
设计&版权©:十二文化
©原创内容,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转载,翻版必究!


“历史如此有趣”
“希望历史带给更多的人思考与力量”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