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
首先必须要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
要讲儒家的思想,
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
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
必须先要了解《论语》。
祭祀的道理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禘”,是古代郊外祀天和祭神的大礼。
“灌”,是在举行禘礼的阶段,用酒奉献神祇,灌之于地,以祀神灵的降临。
这种祭礼,应该是以极诚敬的心情来举行的。可是后来的人们,却只有祭祀的外表仪式,已经渐渐没有诚敬的精神了。
所以孔子说,当他们灌酒以后,根本像是在开玩笑似的,我实在不想再看下去了。
可是另有一个人,就问为什么会有禘的礼呢?
孔子说,我不知道,如果有人知道的话,那么,这个人对于天下的人事和物理的了解,就犹如看自己的手掌那样,了然明白了。他说这话的时候,还指着自己的手掌,加以说明。
我们读了这一则话,试想,孔子是真的知道,或真的不知道禘礼的道理呢?
如果他真不知道,何以还说出下面一段话,等于是说,犹如掌中观纹一样的明白呢?
如果他真的知道,为什么又不肯说呢?
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天人之际的学问。人天之间究竟如何?以人们的知识,到底还是一个大谜。他只想尽其努力地教化,完成一个人的历程,所谓“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天道在其中矣”。
他绝不愿意把人再向神秘或玄秘方面去引导。这就是孔子所以为孔子,也可以说,他是要人做到完人,自然就通于天神之际了,所以他始终不说。
而且人天之间,本来是极高明而又道中庸的,非常明白而平实。
可是,人们既不能自知,又不能自信,所以他只有以指指掌,要你反身而诚,道理便在其中了。
这是孔子的机锋,也可以说,他是用一种幽默轻松的教导方法,说明礼的学问。因此,他又退而言其次,讲到祭祀的态度。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他说,无论举行哪种祭祀,既要诚心去祭,还要诚心想着受我所祭的对象活生生地在我眼前才对。
所以你如果要祭神,就要诚心想着受祭的神,犹如在你的心目之前才对。他又说,当你在祭祀的时候,如果自己不亲自参加,那等于没有诚意,和不祭一样。
可是这一句话,如果与下文连接起来讲,当然是另有一种意思,那是什么呢?也可以说,孔子是不肯轻易亲自参加祭祀的,所以他说自己也不轻易言祭。这由下文的一则,便可看出孔子的宗旨了。
祭祀不求福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是当时卫国权臣。“奥”,是神秘的意思,相传是指历来民间供奉在屋内西南角的神;“灶”,是指民间供奉的灶神。有人说,这是王孙贾与孔子机锋相对的双关语。因为王孙贾知道孔子想见用于卫国,所以他才说,你与其想求高高在上的奥神,还不如求求灶神好了。灶神,就是譬喻他自己。这种说法,也很可能,但是还是推想。
孔门弟子记载《论语》,把这一则放在专讲礼乐的《八佾》篇中,也可以推想得到,这是王孙贾的正面问话,并非另有作用的双关语。他问孔子,一般习惯相传,与其祭祀奥神,求他降福,不如求灶神,更为有效。他问,这是什么道理呢?孔子说,不然!不然!一个人如果自己有罪行,就等于得罪上天了,祈祷哪里可以得到神的降福呢?这里的天,并非指有形的上天或天神,它是传统文化中,用以代表理性的天,所谓第一义的天。
由此可以了解,传统儒家的文化思想,以及孔门为学的精神,虽然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礼乐,甚至保持礼乐中敬事以诚的祭祀,可是它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而是人天之间心性精诚的沟通。如果你把祭祀当作洗刷罪恶的方法,或者祈祷神灵的降福,那就是大大的错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有了罪恶,无论你向哪个神祈祷,都没有用。
聪明正直之谓神,拜神祈祷如果可以赎罪,那神便是徇私舞弊,是不正直之尤者。人如果有罪,只有改过修德以俟天,忏悔过去的恶,修未来的善果以回天才对。所以汉文帝在《增祀无祈诏》中说:“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
讲到祭祀和祈祷,孔子对历史文化的演革,特别提出一个看法和态度。在孔子以前的时代,由于夏、商两朝的文化,一直传承演变,才产生周朝的文明。周朝的文物制度、衣冠礼俗,也都由夏、殷朝的得失而来。夏代的文化精神尚忠,商代的文化尚鬼。所谓尚鬼,是比较偏于哲学的神秘和宗教的迷信。神秘与迷信的结果,使得祭祀与祈祷的风气,就愈形褊仄了,所以孔子在讲到媚于奥和媚于灶的问题以后,又进一步地推崇人本位的人文思想。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他说,周朝的文化风气是有鉴于夏、商两代的得失,参酌时宜而加以改革的文化。与前两代比较起来,的确文明得多,而且是郁郁然有茂盛向荣的气势。所以他说,文化方面我是跟从周朝的。这也就是无形中,孔子辟驳了宗教式的崇拜鬼神。
下面跟着几则,是有关孔子对礼仪的道理,以及风俗礼节的问题。
【敬请关注以下备用号】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注:以上全部内容均摘自网络,只随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