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教授: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运动, 阅读和游戏!


不少人应该听过洪兰教授火遍网络的TED演讲。在演讲中,她介绍男女大脑大不同,幽默风趣,深入浅出,一下子拉近了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洪兰: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1969年台湾大学毕业后,即赴美留学,取得加利福尼亚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及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接受博士后训练,之后进入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河滨校区担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任教于中正大学心理所;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暨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主持人。)
洪兰教授将用脑科学告诉各位家长的是:学习没有起跑线,大脑终生具有可塑性;逼迫难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学的时候学得最快;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好;运动、游戏和阅读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01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
而是赢在转折点
洪兰教授言明,大人是需要知道孩子的大脑是怎么回事:以下这张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区域其实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黄色的部分是额叶,也具有大脑发展中最高级的整合功能,紫色和灰色交接的地方,是听觉值。

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因为,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生理机制的损伤。而大脑一旦损伤,人就会在生理机制上遭遇障碍,日后再怎么通过后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而从大脑发展的角度,洪兰教授说,每个人的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马回的神经细胞再生,大脑的神经连接不停在改变。学习的时候,神经回路会加强。
9个月婴儿会爬之后,开始探索,神经开始大量连接。
在她看来,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3岁定终身”等说法。
因为,人的大脑一直在发展、在变化,大脑有可塑性,大脑不停因应外界需求而改变神经网路连接。“它的神经回路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是马拉松,争的是终点,不是起点,要跑到终点才是贏家。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02
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
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主动的学习才有用,被动学习没有用。孩子想学,偷着学学得最快。
有的时候,你认为孩子具有某个缺点,这个时候也不要轻易去改变孩子,尤其不能让孩子有情绪障碍。
洪兰教授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负面情绪就会放大。

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改变大脑。
她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妈妈曾说过,马友友从来不会因为他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挨打,因为这位母亲深知,孩子如果挨打,就会对拉琴产生恐惧。
03
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
父母是最初的老师
言传身教,为什么身教这么重要?答案在于模仿的力量非常强大。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
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

与此同时,家长要支持孩子,要信任孩子,但也要管教孩子。因为,父母所制定的规矩和限制并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相反的,这会形成一种规矩,让他们有安全感。
孩子最怕的是,家长今天和明天立的规矩不一样。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讲座现场,她分享了一个实验结果:有实验曾追踪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婴儿到2008年,2008年到这些人38岁时候,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他们快乐和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因素,不是一般人认为的IQ和GPA(智商或者学业成绩),而是自知与责任心。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自制、正直和恒毅力。
成功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不要担心和紧张,不要过于焦虑,孩子非常敏感,如果父母焦虑,那孩子会更加焦虑。父母亲以平常心待之。
04
童年最好的玩具是有玩伴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孩子的智力与玩具的多少有关。于是,给孩子买很多很昂贵的玩具。
在加州大学的时候,洪兰曾亲身参与了这个实验:实验把一只老鼠,两只老鼠,10只老鼠分别关在一起,实验结果显示,2只老鼠在一起的脑部神经和10只老鼠放一起的并没有任何区别。

也就是说,孩子成长,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只要是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玩伴比什么都好。如果家长能做孩子的玩伴,胜过给孩子买数不清的高级玩具。”
05
在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
如何对待孩子犯错?洪兰教授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学习。当你犯错时,重要的不是这个错误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错,重要的是,要将错误转换成一个经验。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铁律。洪兰教授的观点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
为什么?她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经典名言:“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

大人会嫌孩子不好,主要是因为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基因不同,后天生长的环境也不同,所以比是不公平的。孩子只能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应该奖励他。
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间能力好的人往往语言能力不怎样;语言能力好的,空间能力常较差。也就是说,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都好,所以我们不必去苛求孩子。
爱因斯坦的脑在他死后捐了出来,并做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他在掌握空间的顶叶聂叶交会处的确比别人大15%,他的脑细胞也比别人多。但是爱因斯坦到三岁才会说话,如果生活在现在,会被认为语言迟缓,他的私人书信及日记被公布后,有人认为他是阅读障碍者。
他的右脑比较发达,很可能跟他左脑功能不甚强,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长的脑去处理讯息有关。
因此,父母应该顺其自然,要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的短处。
重要的是有什么能力,而非缺乏什么能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你会看到他的长处。用正向的态度去看事情,你会看到解决的方式。
06
允许孩子犯错,
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
要允许孩子犯错,只是不要重复犯同一个错误,“不曾犯过错的人,表示他从未尝试过新的事物。”
洪兰教授认为,不要因为孩子做某件事做的不好而骂他,骂孩子会让孩子对这件事情感到恐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抗拒。同理,如果我们在孩子学习时,总因为分数打骂孩子,孩子会不会因为恐惧学习而变得畏手畏脚?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了多元化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路可走。因此不要执着在孩子能力达不到的地方拼,应该集中精力在他擅长的领域发展。
洪兰教授还认为,好家长不应该只会说“NO”,而应在说完“NO”后,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走的路。“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如此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 
07
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3个方法:
运动、游戏、阅读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经验可以使神经活化得快,分支得密?
洪兰教授的答案是:运动、游戏和阅读。
运动
当人在运动时,会刺激多巴胺、血清张素、正肾上腺素这样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而这些正是促使神经连接的关键。
所以,肚子饿的时候,做功课没有效率,刚运动完让孩子去做功课效果好。考试前要吃东西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运动使大脑加速运转,拿老鼠做实验显示,有运动的老鼠负责记忆的海马回比没有运动老鼠的大了15%,重9%,神经细胞的树状突和突触增加了25%。
此外,运动还使大脑年轻。有运动的二岁老鼠大脑与六个月大的老鼠一样年轻,有运动的老鼠大脑遭活性氧氧化分解的脂肪与DNA比较少。

游戏
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它是学习的伙伴,游戏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从游戏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而且会玩的孩子EQ高,可以在团体游戏互动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完成他的社会化。
孩子游戏的时候,想象力在发挥,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
洪兰教授对此,同样提供了实验佐证:儿童游戏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经过提取后,能帮助神经分叉快速地生长。
阅读
在洪兰教授看来,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阅读会改变大脑,阅读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眼睛一分钟看字668个字,说话最快一分钟250个字,阅读比说话快3倍,阅读是让孩子静下心来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无限延展。
阅读可以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那么,如何增加阅读能力呢?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才是真正增加阅读能力的方法。
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因为凡是走过都会留下痕迹,广泛阅读会促进增加一个人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东西。

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
往期推荐
1.教育部明确!周末寒暑假可以给孩子补体育课!
2.家长、教练、校长必点:你想了解的“运动育儿”全在这里!
3.教育部: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十年后是不一样的人生
4.运动育儿观 || 男孩可以平躺,但不可以躺平!
5.重磅!“双减”政策落地,重视体育,要求孩子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6.教育部正式通知!除了体育类,其他9类科目不得补课
7.钟南山:体育运动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8.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9.教育部传来消息:中考体育将与语数外同分值,2022年将全面实行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领取
《运动育儿100问100答》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分享您的运动育儿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