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孩子,活得痛苦?李玫瑾:这样养孩子,不疯才怪!


李玫瑾教授曾对女儿这一代的幸福生活表示羡慕。
 没想到,女儿却说:
“我们这代人非常羡慕你们这代人,你们太幸福了。” 
李教授问孩子:“为什么?” 
女儿说:“你们大人感受不到我们的痛苦。每天早上7点10分坐到教室,要坐到下午5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写到11点半。 妈妈,不是一天,是12年,连周六周日都被你们占上。”

李教授听了很震惊,感慨到:“这人不疯才怪呢。”
01
被圈养的一代
当代孩子,被圈养的一代 加州大学一项针对当代儿童的研究发现:现在的孩子,除去在校学习的时间,90%的闲暇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
或是在书桌前写作业,或是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又或是盯着手机玩电子游戏。 即使是在孩子们外出活动时,父母也会密切关注,紧盯孩子,无论是在学校、在家、饭后活动。

而这种收窄孩子世界的现象,整个世界都在发生。
上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玩,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一路上被妈妈各种“提醒”: 
“别跑那么快,会摔跤;别碰这个栏杆,有细菌脏;别坐这个石凳,凉了要拉肚子!”   
但凡小男孩想做什么,妈妈都会在第一时间,为了孩子的安全,一一阻止。 最后,弄得小男孩不知道该干什么,愣愣地站在草坪上发呆。  
身为父母,保护孩子是我们的天职。
但过度的警觉,会毫无声息地禁锢孩子的生长。
前段时间,一位杭州爸爸因为一句话上了热搜。
 他家孩子因为课间在走廊跑动,连续几周被班主任点名批评,还上了批评榜。 

爸爸想着男孩可能太调皮,回家便对孩子进行了教育。 
可后来才得知,原来,学校为了安全,课间十分钟不允许学生在走廊、教室内跑动,不允许去隔壁班串门。
而男孩呢,也仅仅是因为老师拖堂,课间赶着去上厕所跑了几步,就被点名批评了。 
爸爸内心不由怒吼:孩子野一点又何妨?
 捆住孩子的手脚,束缚孩子的心灵,这样的圈养,看似省事省心。 
可是,被圈养的孩子,在这个狭窄的圈里,难以形成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也难以养成快乐健康的心态,后患无穷。
02
千万别在鱼缸里养孩子
 还记得小编在前几天说的“鱼缸法则”吗? 
就是几条小鱼被养在一个鱼缸里,很多年了。 水温合适,环境优美,每天都会有人按时喂食,可它就是长不大。人们一度认为,这鱼可能就是这种小个头。 后来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人们就把小鱼养在了院子里的池塘。 谁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这些小鱼竟然长大许多。 

小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
 被圈养起来的孩子,就像养在鱼缸里的小鱼。 缺乏足够的运动空间,也无法与外面的世界建立通畅的连接,身心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教育部曾发文,截止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合格率,小学生为6.5%,中学生为14.5%,高中生为11.8%,而大学生为30%。
 孩子被圈养,长期缺乏运动,与大自然断开连接,造成的健康问题不仅是生理上的肥胖、体质弱和近视,更严重的,还会引起抑郁等心理问题。
卢梭说,"虚弱的身体,永远培养不出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被圈养的孩子,是虚弱的身体在拖着虚弱的灵魂。
03
鱼缸养不出大鱼,孩子需更广阔的天地
 要想使孩子长得更快,就一定要给他活动的自由,而不要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空间。 
#01
多参加户外运动,让孩子成为“终生运动者” 
《习惯的力量》一书写道:
“某些或某个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引发连锁反应,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进而重塑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运动就是引发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 
 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能减少焦虑和压力,让孩子心情放松愉悦,提高注意力、自制力和学习能力。 大脑中的海马体也会产生新的神经细胞,它们能让孩子变得更积极向上,精神饱满。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3-6岁的孩子,每天根据体质和实际情况,运动2-3个小时。6岁以上的青少年儿童,每天至少要进行1个小时以上有强度的体能活动。
#02
多亲近自然,培养生命的智慧 
卢梭说:最好的启蒙教育是在大自然中感知,而不是看书。
孩子的自我认知,一定是通过感觉,把内心深藏的情感世界,与外界联系起来,定位自己的坐标。
回归自然,才是教育的大智慧;亲近自然,是对生命最好的滋养。

心理学家李子勋曾呼吁:“上100堂早教课不如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作为父母,要尽可能的让孩子通过视、观、触、闻、感与自然亲密接触,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
有条件的,可以带孩子远足,去感受世界的神奇。没条件,在家里种种植物,公园、楼下花园都是好去处。
小编有话说: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埃尔凯特曾说: 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当好父母,最基本的是要给孩子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所以,千万别在“鱼缸”里养孩子。 生如鲲鹏,当入天空与大海,自由翱翔,快意徜徉。

往期推荐
1.教育部明确!周末寒暑假可以给孩子补体育课!
2.家长、教练、校长必点:你想了解的“运动育儿”全在这里!
3.教育部: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十年后是不一样的人生
4.运动育儿观 || 男孩可以平躺,但不可以躺平!
5.重磅!“双减”政策落地,重视体育,要求孩子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6.教育部正式通知!除了体育类,其他9类科目不得补课
7.钟南山:体育运动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8.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9.教育部传来消息:中考体育将与语数外同分值,2022年将全面实行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领取
《运动育儿100问100答》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分享您的运动育儿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