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身体锻炼,拒绝校园暴力


新学期,新气象。
虽然小神兽们回归校园,家长会轻松许多,但又不能百分百的放松。孩子不在身边,家长又会担忧:
孩子能不能适应校园生活?
孩子能不能融入群体生活?
孩子会不会不合群,受到排挤?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针对校园暴力这一问题,抽取10个省市的5千余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最终数据显示:
有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会“偶尔被欺负”;另有6.1%的受访者表示,在校“经常被高年级同学的欺负”。
数据证明,校园暴力层出不穷......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
我们都知道,孩子之间发生摩擦和冲突,其实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有的孩子却格外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这让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那些容易受人欺负的孩子,都有什么特性呢?小助手总结了以下几点:
01
体格瘦小的孩子
孩子在社交时,会习惯从身体素质上来寻找优越感,比如说谁长得高、谁跑得快、谁吃饭多等等。
身材比较矮小、瘦弱,运动能力差一些的孩子,因为看起来弱小,或者在体型和运动上给人没有威慑力,这就很容易被别的孩子欺负。

02
性格内向、较胆小的孩子
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对于社交没有天生的优势,往往在适应新环境的时候,会很敏感、焦虑不安,并且依赖性很强。所以这一类的孩子,往往很容易被当成欺凌目标。

03
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
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往往适应能力较差,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也很弱。在遭受欺负的时候,不懂得反抗、谈判,很容易被当成“软柿子”捏。
不难看出,这些容易受欺负的孩子当中,都有普遍的共性,就是在性格或外形方面都处于弱势,而最让人痛心的是,这些孩子在被欺负的时候,都会选择沉默,不会反抗,更不知求助。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受欺负了?
校园暴力的伤害,不单单是肉体的疼痛,而是心灵上持续性的折磨,这才是让人最绝望的。甚至,这些心灵上的负能量还可能对孩子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例如自卑、自闭、抑郁等等。
所以对于那些受欺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学会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怎么样才可以知道孩子在学校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欺负?
其实在《无霸凌校园》一书中就告诉我们,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个症状,父母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1.看起来很焦虑沮丧甚至害怕失神,但是又拒绝说发生了什么;
2.身上经常有不明的伤口或淤青;
3.衣服常常被莫名其妙的毁损,学习文具经常丢失破损;
4.学习成绩下降,开始厌恶上学,甚至不主动上学;
5.经常要求额外的零花钱;
6.经常失眠、做噩梦、没有食欲等等。

归根结底,父母除了关注孩子学术成绩之外,更应该多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生活。
如果一旦发现孩子有以上其中一点情况,可以引导孩子分享原因或咨询老师了解情况,做到多沟通、多观察。

孩子被欺负了,父母可以怎么做?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自己孙女的一个案例,她说:
“孙女在幼儿园,被同班小男孩抱起后扔下,直接磕到脑袋,肿了起来。李玫瑾教授就鼓励孙女打回去: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两只手拽对方耳朵,一疼,他就把你放下了。”
这个说法当时引来了众多争议。有人说,这不是教唆孩子使用暴力吗?还有人说,这是以暴制暴,把孩子教坏了。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不必狭义地理解「打回去」。
这三个字真正的含义在于:要让孩子拥有不打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被欺负,记得告诉孩子,遇见暴力伤害,可以这样做:
 1严肃地发声
曾有专家研究过很多校园霸凌案例,无一例外,沉默是孩子一直被欺负的最大原因。
而如果只要我们的孩子能勇敢地发声,勇敢的说不,其实80%的霸凌现象都会被隔断。
所以,当孩子受到欺负时,第一时间,盯着对方的眼睛严肃地大喊: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迫于语言上的震慑,小孩子间的打打闹闹都会停止。
 2及时求助
在语言劝告后,如果对方继续动手,基本上就能断定并非玩耍打闹,大概率可能是恶意伤害,这时单纯的警告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就要告诉孩子:在自己无法阻止暴行的情况下,一定要想法借助其它力量来保护自己,比如告诉老师、向爸爸妈妈求助,或者打电话报警等等。

3勇敢回击
在家长和老师协调后,对方如果还继续打人,那么请告诉孩子,一定要勇敢地还手,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原则。
善良,不是一味的忍让,不是懦弱的承受。
这些没有原则的善良,只会让坏人肆无忌惮地伤害孩子。所以教给孩子的善良,一定要长出牙齿来,有原则,有底线,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4变得强大
多带孩子锻炼身体吧,也可以带孩子学点简单的防身术,空手道,跆拳道,操练起来。
因为结实的身体,强大的力量,会给孩子带来胆量和信心,从而更从容的面对挫折和困难。
只有让孩子的内心强大起来,建立足以抵抗霸凌的勇气与自信,才能让孩子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

很多人都说,学校就是个小社会,里头各种性格、各种脾气的孩子都有,是孩子学习社交的第一个集体环境。所以,有时候趁早教会孩子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反而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最后,愿所有的孩子,都心存善良,身有力量,不主动挑起事端,但也不惧怕别人挑起事端,做一个温和又勇敢的人。 
往期推荐
1.教育部明确!周末寒暑假可以给孩子补体育课!
2.家长、教练、校长必点:你想了解的“运动育儿”全在这里!
3.教育部: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十年后是不一样的人生
4.运动育儿观 || 男孩可以平躺,但不可以躺平!
5.重磅!“双减”政策落地,重视体育,要求孩子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6.教育部正式通知!除了体育类,其他9类科目不得补课
7.钟南山:体育运动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8.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领取
《运动育儿100问100答》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分享您的运动育儿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