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结束这几天,朋友圈全在大破防,被题目难哭尖锐爆鸣。
我的朋友小S也不例外,这是他考公首战。
三个月前,他刚交完研究生论文,收到了妈妈的勒令:立刻回国考公!
小S本来打算挣扎一下,在国外找工作申请博士,但没想到妈妈直接断了他的生活费……
冷战不到一周,弹尽粮绝的朋友投降,答应回国,速速买下机票。
小S回国后,立刻在妈妈的监督下报名了国考、选调生、省考等等,此后他便失踪在朋友圈,直到这次考试结束。
朋友确实时运不济,今年考研报名少了36万人,考公报名却多了40万。
大家是终于幡然醒悟与其读研不如早早上岸吗?
至少小S妈妈是这么想的。
小S读的是社会工作,他妈妈一边花50万送他出国,一边反复鞭笞“社工这专业没用”。
噢,她唯一一次觉得社工不错,是今年成立了中央社会工作部。小S妈说,考公应该又多了几个位置。
但小S考完试打来微信电话,自述本次以失败告终,不敢回妈妈消息。
我不知道该安慰他还是恭喜他,于是两个人在电话里沉默。
为了缓和气氛,我给他讲了发疯姐的故事。
发疯姐是韩国非常有名的学习区up主,她的战绩是:
每天4小时刷完一本真题,5小时学完一本书,每日学习时长13h+……
发疯姐备战公务员两年,今年依旧没能上岸,因为名额由120缩招到20,她排在25,休整后决定三战。
东亚三国手牵手,谁也不比谁好过。
小S一边听,一边说他在河边踢石子儿,他是个很符合刻板印象的文科生:
喜欢摄影,会听着摇滚在泰晤士河边夜跑,论文喜欢写些激烈议题,对世界敏感又有很强的正义感。
我一瞬间想,人为什么需要艺术、文学、哲学?这些有意义吗?
小S此时忽然嘿嘿神秘一笑:
“我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网上有人说,当代人的不孝,是考不上公务员和编制。
小S不想回家,大概也是如此,他妈妈应该少不了一遍数落,看他在家里坐着就烦。
这种相看两厌,或许是我们骨子里对空白期的恐惧。
中国人的一生是不允许gap的,似乎一生下来就进入了按部就班的轨道:
吃苦、上学、考学、上班、结婚生子,没有停下来喘一口气的权利。
朋友说他时常恍惚,大家求考公考编上岸,有一种“上岸就是这辈子的人生高光”,好像一辈子就到头了似的。
无法想象再往后几十年的生活,他会因什么而有一刻的怦然心动。
他说自己没有那么强的驱动力,但只能一场一场的考下去。
如果一直上不了岸,会怎么样呢?
每日坐在书桌前,一遍遍的刷题,被沉寂渐渐吞没,因耻辱而将社交和娱乐剔除生活,任何消费都会有强烈的不配得。
小S看了一篇文章,“21到26岁,她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突然觉得很害怕。
害怕自己也变得脱离社会而不自知。
因此,他想无论如何都先动起来。
于是他瞒着妈妈做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在赚不到钱的社工机构,申请了实习生的工作。
或许有人说他太年轻不懂事,不知道生活有多辛苦。
但人的成长总需要吃些该吃的苦,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走的路。
有些人坦然接受编制之路,这很好;有些人折腾自己,在找工作和辞职中反复横跳,这也不错。
我看到这样一段话:
“人其实不需要艺术、文学、哲学,它们也不需要什么价值。
但人需要活着。
活着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意义,找到自我,找到一个保留地。”
千万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活法。
或早或晚,某一刻想开始追寻“我的良好生活”,那便开始——
这应该才是我们想要听到的话,受到的鼓舞。
为友有位体制内学员,就是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中变得抑郁低落,她的寻找,是和社群的伙伴一起记录生活中的微小幸福:
比如今日的面包烤很香脆,比如秋天的第一片黄叶到来了。
小S也没完全放弃考公,他只是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挂电话时,他同我说,头顶有朵云长得像派大星,他要是能在社工机构给小孩放海绵宝宝就好了。
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无意义的内卷中,仰头看看云,感知一下此刻的自己,是否开始寻找属于我的良好生活。
或许你会害怕,主业之外如何找到自己的第二种人生可能性。
答案其实很简单,你只需寻找到一个安全的、充满能量的场域降落。
为友聚集的伙伴们就是这样一群人,我们最擅长的事,就是帮你找到财富与快乐兼得的人生!
扫码与我们链接吧~
求职/转型/搞副业,
点击关注 ⬇️ 为友公众号
领取3w+字的副业变现六大案例
好的文章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欢迎你转发文章至朋友圈!
点击在看,给为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