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人从航母上不慎掉进海里,还有生还的可能吗?结果超乎想象



在2022年年初的时候,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的一架舰载机在甲板降落失败,随后坠落海洋。

【当事机掉进了海里】
别说是舰载机,如此宽敞的甲板,就算是船员也有掉下海的风险。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情,船员有生还的可能性吗?结果超乎想象!
从航母坠落
我们拿福特号航母来举例子,它的高度足有76米,其中甲板距离水面的高度在20米以上,从这个高度坠落到平静的水面,和直接落在水泥地上没有太大区别。

无论是跳入水中还是跳向地面,物体从某高度自由下落时,都遵循相同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即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所有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都以相同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约为9.8 m/s²)向地心加速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20米的垂直下落时身体撞击瞬间的速度大约是19.80m/s。
这个速度足够大,以至于当身体与水面或地面接触时,动能的瞬间转换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力。
从20米高跳下时,身体落在水面或地面的物理状态类似,都是高速运动的物体突然遭遇阻碍。

【美军消暑小游戏:从航母高台上跳水】
然而,在跳入水中时,虽然水的表面张力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但在那一瞬间,水表面由于高度惯性的作用表现得类似固体,使得撞击几乎和硬地面相媲美。
此外,水对入水物体的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意味着高速下落的身体遇水瞬间,阻力巨大。
而地面则无需多言,地面的硬度远比水面的缓冲效应要强,因此受到的冲击力极其巨大。
在实际的冲击过程中,人在跳水的那一刹那会遭受巨大的压力,将是身体难以承受的。

事实上,从某些角度来看,跳水入水造成的伤害可能比落在地面更为严重,因为身体入水时受到的阻力分布很可能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冲击可能导致身体内部受到更严重的损伤。
因此,在国际跳水比赛当中,一般对于高度都有严格的标准,而高跳水运动的高度差不多在20米左右。
在这项跳水运动当中,也经常出现各种事故,比如说在福建冠豸山直上直下的马鞍寨悬崖上,曾有一个28米高的跳水台。
一名德国女选手在跳水之后当场被救护车送走,另一名德国男选手也发生了意外。

【一般人真不敢跳】
这还是专业跳水运动员,在前期是经过了大量训练的,如果一个人不慎从如此高的地方掉入水中,受到的伤害只会更大。
这个时候别说呼救,能够保持意识清醒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生存概率微乎其微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果此时的水面通过外力破坏了其表面的平静状态,那么人体受到的伤害就要小很多。
我们再假设,一个人从航母落水的时候足够幸运,他在坠落过程中保持着良好的姿势,完美入水,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伤害,还有生还的可能性吗?
答案是有,但微乎其微,因为坠落到水下之后,是很难被注意到的,一般的求救方式根本行不通。
况且,航母在前行的时候,会在水面产生很大的浪花,这种浪花是没有浮力的,会立刻将人给卷进去,以至于没有求生的机会。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没有被浪花卷进去,并且还被航母上的同伴及时发现,如何救援也是一个难题。
比如说,在偌大的海面上如何对船员进行定位,救援时是否会产生额外风险等等。
所以与其考虑如何在船员落水后进行救援,不如防患于未然,做好前期的防范工作,防止落水事故的发生。
防护措施
大家别看航母甲板周围“光秃秃”的,可事实上很多国家会在航母甲板外层安装一层防护栏。
为什么我们不容易看到呢?一方面,我们在看航母的时候,很少有机会近距离观看,再加上视角的问题,以及航母上展示的形形色色的舰载机,防护栏就很容易被大家忽视。
另一方面,航母防护栏一般会在展示或者是出访的时候放下,以保证航母的美观性。
也就是说,平时大家如果有机会观赏航母,也就不太容易见到这种防护栏。

【辽宁舰航母的防护栏】
不过,防护栏这种东西也没有那么保险,所以,在航母的边缘通常会有延伸出去的“防坠网”。
就算士兵失足掉下去了,也只会落在这张网上,当然,除非他非要作死,往外跳。
总的来说,航母上的船员安全是有很大保障的,再加上士兵普遍训练有素,一般情况下不会落水。
虽说航母在很多方面几乎不存在安全隐患,但如果自身质量不过硬的话,船员安全自然也令人担忧。
比如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采用电力驱动的航母,在隐蔽性方面做得确实不错。
但是这艘航母似乎并不耐用,经常出现进水的情况,其上的船员几乎是“提着脑袋”过日子。
就比如说在2019年的时候,女王号因消防管道爆裂,导致200多吨海水灌入,其中有3名士兵差点遇难。
其实,这已经不是女王号第一次进水了,在此之前这艘航母光是我们知道的进水事故就有2起,海试中还曾因海水倒灌被迫返航。
打铁还需自身硬,安全措施是一方面,如果航母质量无法保证,一切都无从说起。天鹰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