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女子确诊外阴癌!她的“坏习惯”为所有人敲响警钟!需要注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我怎么会得这种病?”53岁的刘大妈手里拿着那张外阴癌的诊断书,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和这种可怕的病扯上关系。
过去几年,刘大妈总是忙得团团转,既要照顾身体不好的老伴,又要帮忙看刚出生的孙子,家里的琐事一桩接一桩。
外阴的瘙痒反反复复,她只当是普通的妇科小问题,去药店随便买点药就对付过去了。

可是,某天她洗澡时,摸到外阴部长了个肿块,那种钻心的疼让她再也无法忽视。
去医院一查,竟然是外阴癌。这个消息对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让她无法接受。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那些被忽视的小症状,其实都是身体在向她发出求救信号啊。
刘大妈悲剧,给我们每个人敲响警钟,女性健康真的需要时刻关注,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后悔莫及。


关注重庆焦点   享健康人生
01
主标题1外阴也会得癌症?女性上了年纪要注意!
外阴部位是女性私密的防线,其健康直接关系到女性的整体健康。
而且,由于外阴瘙痒很常见,所以很多女性在有这种症状的时候其实并不太重视,如果是外阴癌的话,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什么是外阴癌呢?外阴癌其实这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妇科病。虽然在女性妇科癌症中的比例不高,仅占2%—5%,但其影响严重,特别是因为这种癌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更加容易被忽视。
外阴癌主要影响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件组织,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种癌症的初期征兆可能非常微妙,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年轻女性有这种病主要与高危型的HPV持续感染有关。据统计,40%—60%的外阴癌是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发的。
对于老年妇女,外阴癌多与外阴白斑、外阴硬化苔藓、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等慢性病变有关。

其实,外阴癌的诊断并不困难,通常通过仔细的外阴观察、触诊,结合外阴病理活检、阴道镜等可以明确诊断。
但现在问题的是,很多女性对于这类检查持有忌讳,特别是在我国,很多女性因为羞于谈及私密部位的问题而延误诊治,常常等到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才就医,这时候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都会大大增加。

02
外阴出现4个异常,或许是癌症来临信号
外阴癌不常见,而且早期症状较为隐蔽,如果不细心留意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和识别早期的征兆,便有可能在癌症发展到更严重的阶段之前进行干预。
以下几个可能预示外阴癌的早期信号,值得每位女性特别注意。
01持续性瘙痒
外阴区域的持续性瘙痒,可能是外阴癌的早期症状之一。虽然外阴瘙痒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如真菌感染或皮肤炎症,但如果这种瘙痒持续而且常规治疗无效,那么就应该警惕是否有更严重的病变。
根据研究,一些外阴癌患者在确诊前可能已经有5—20年的瘙痒历史。

02肿块长期不愈或长大
在外阴区域发现的肿块,如毛囊炎或皮脂腺堵塞等,通常在一到两周内能够自行消退。
如果观察到的肿块长期不消失或者体积不断增大,并且超过了两周,那么这可能是外阴癌的一个警告信号。这种肿块可能会逐渐增大并变得疼痛,提示需要尽快就医。
03有光泽的白斑
外阴癌的早期征象之一就是外阴部有光泽白斑。这些白斑在触感上可能显得比较硬并且肥厚,这是由于癌细胞逐渐增多和扩散引起的。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白斑,尤其是伴随着其他症状,如瘙痒或疼痛,应该及时进行医学检查。

04外阴溃疡
常见的外阴溃疡通常在短期内可以自愈,如三到七天内。如果经过适当治疗后,溃疡仍然反复出现或长时间不愈合,这可能是外阴癌的一个警示。持续的溃疡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更严重病变的标志。
03
医生提醒:远离外阴癌,掌握4个方法
对于防止外阴癌,西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的刘艳医生给出了几点建议。她强调,早期发现和预防是避免外阴癌发展的关键。
01预防HPV感染
HPV是导致多种生殖系统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女性应尽早接种HPV疫苗,这是预防HPV相关疾病,包括外阴癌的有效方法。

02保持良好的卫生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任何感染的基础。建议女性每天使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穿着透气的内衣裤,保持外阴部的干燥和清洁。
03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都可以增强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降低患病风险。同时,避免烟酒和减少熬夜也是必要的。

04定期体检
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那些有家族癌症史或者有长期不明原因症状的女性。定期的医学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及时治疗,减少疾病带来的影响。
外阴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功率相对较高。因此,对于任何不寻常的症状,都应当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评估。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外阴癌的防治意识,减少这种病症对女性健康的威胁。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END
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各位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给个赞,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知识。


重庆焦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