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和荷西的婚姻,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荷西父母的祝福。只要婆婆来,她就必须每天站16个小时,包揽全部家务。荷西不但不心疼,反而说,这是你自找的。当初荷西要娶三毛,遭到了父母强烈反对,但荷西还是一意孤行娶了三毛。两人只简单举行了婚礼,交换了婚戒,没有邀请父母参加,这让荷西的妈妈十分恼怒。他们把错误都归咎在儿媳三毛身上。为了缓解婆媳关系,三毛每月都会给荷西父母写信问好,汇报荷西的生活作息。
有一年,荷西带着三毛回家过圣诞节。第一次见到三毛,婆婆却没有热情接待,反而故意刁难她。婆婆让她一个人准备37人的晚餐,其实三毛脾气并不好,但为了丈夫,她忍了。一个人默默地在厨房,从早忙到晚,洗菜、做饭、洗碗。她本以为荷西会站在她这边,没想到荷西明知母亲过分,却在一旁默不作声,也不加以劝阻。三毛向荷西诉苦,荷西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照顾婆婆是天经地义的事。三毛在撒哈拉居住时,婆婆打电话说,要来海边度假,还要住一段时间。荷西自然是很开心地答应了。但彼时荷西失业了,两个人生活过得捉襟见肘,所有积蓄加起来仅有2万块钱。为了接待婆婆,三毛只好跟出版社先预支了5万块稿费。三毛本以为只有婆婆来,没想到还带了大姑姐一家子。他们来了后,根本不关心荷西过得好不好,谈论的都是接下来要去哪里玩,去哪里购物,当然这些钱,都由三毛支付。那些天,三毛的生活简直就是水深火热。准备一大家子的三餐和午茶;家里没有洗衣机,要用手洗所有人的衣服;陪着婆婆逛街购物,为他们买单。
正如三毛在回忆录中写得:“只有中国的父母,才会担心孩子钱够不够花,国外的父母,恨不能把儿子卖了换钱。”荷西去世后,三毛更是受到荷西一家人的憎恶。婆婆来到后,匆匆看了荷西一眼,就找三毛问荷西的遗产。三毛已经伤心崩溃到起不来床,她希望婆婆能缓一缓,再来讨论荷西遗产的分割问题。婆婆却认为,三毛想要独吞儿子的遗产。
看透了婆婆一家的冷漠嘴脸后,三毛最后放弃了荷西所有遗产,只要了她与荷西结婚时两人的婚戒。没想到,她的大度反而换来婆婆恶毒的诅咒:你不要,我们要,反正你以后也活不了。
此刻三毛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以前她们因为有共同爱着的人所以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互相忍耐,然而一旦这个人消失,她们之间会比陌生人还陌生。处理完荷西的后事,三毛默默抚摸着墓碑,泪流满面。她想起与荷西生前的一段对话。她问荷西,如果有下辈子还会不会选择和我在一起?荷西说:不会。多年后,有好事者走访三毛与荷西的邻居,打听这对神仙眷侣是不是真的感情甚笃,甜甜蜜蜜。
邻居却说,根本不是书里写的那样,三毛和荷西也会吵架,荷西也不会惯着三毛。
于是,就有人跳出来讥讽三毛,嘲笑三毛虚伪,她的爱情只存在于文字里,全是营销出来的幸福。
其实,恰恰是邻居这些话,让人看到了爱情真正的模样。
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只有甜蜜,还有争吵、拉扯、挣扎和痛苦,幸福的婚姻也不是只有亲密关系,还有婆媳关系、亲子关系。
但真正的爱情,就是经过种种折磨,穿过一地鸡毛,依然坚定地牵住对方的手,执意走下去。
“我现在有父母,不能跟你一起走,可是不要怕,我会握住你的手,过几年我再来赴你的约。”,荷西离世时,三毛许下这样的承诺。
12年后,决然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