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美国女教师倒追河南保安,连写19封情书表白,后来如何?


谈恋爱,找个“低学历”和一般职业的对象,会不会不幸福?美国26岁女教师告诉你,婚姻是不是幸福,与学历和职业是否“门当户对”,并没有那么重要。
2008年7月6日,河南驻马店汝南县梁祝镇徐坡村小蔡庄,一场“中西婚礼”,让乡亲们都沸腾了。
“听说了吗?蔡家那娃娃,初中都没毕业,娶了个外国人,还是个大学生?”
“走,去看看。”
当天的小蔡庄下着倾盆大雨,但是,蔡家院子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的起因,还得回到一年前,2007年,26岁的美国女大学生迪芬尼,对一名中国保安一见钟情、不可自拔,写了19封情书,敲开了他的心。   
迪芬尼是个地道的美国女孩,26岁之前,她一直生活在美国,直到念完研究生。但是,迪芬尼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心心念念,她心里始终有一个漂洋过海来中国的梦。
2007年9月,迪芬尼终于有机会来中国。很多外国女孩到中国,只想当游客。迪芬尼要有主意得多,她想在中国待较长一段时间,沉下心来好好了解中国文化。
因此,迪芬尼的第一选择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找工作。2007年的中国,次年将举办奥运,学英语热正在席卷大江南北。因此,迪芬尼很容易就找到一份外教的工作,成为广州市一所中英文学校的一名外教。
一个人第一次漂洋过海在异乡生活,迪芬尼是既新鲜,又有点孤独。毕竟,她是个外国人,除了工作,她和大家之间并没有太多交流。
   
突然有一天,她走进值班室,感觉空气都不一样了。抬头一看,一个年轻的中国小伙子,在对她阳光灿烂地微笑。
就在那一瞬,她感觉自己卸下了防备,在小伙子爽朗的笑脸上,她感受到了真正的友好与亲切。这个小伙子就是蔡小华。
迪芬尼和蔡小华逐渐熟悉起来。蔡小华给迪芬尼读中国童话,常常让她听得着了迷。一来二往,两人的好感度逐渐升温。这一过程中,两人都非常勤奋地学习对方的母语,渐渐地,沟通越来越畅了。但是在有些时候,他们还用手语或画画,来表达心意。
比较微妙的一次改变,是两个人开始给彼此取昵称。蔡小华给迪芬尼取的昵称是“花”,迪芬尼给蔡小华取的是“华”。两人每天都见面,认识了蔡小华,迪芬尼突然发现,自己好久没有想家了。
一天,女孩子主动出击:“华,我们交往吧。”
   
女追男,隔层纱。没想到,这一次,这个爽朗、热情的中国大男孩,却变得唯唯诺诺起来,并没有正面回应她,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迪芬尼明显感觉,蔡小华在躲避自己的目光。
这样的反应让迪芬尼很苦恼。她不知怎么办,回到宿舍,她开始用歪歪斜斜的中文,给蔡小华表白,情书一写就是19封。
你来我往,终于弄清了原因。小伙子觉得配不上她,她是个美国大学生,他只是个没毕业的初中生,还是个保安。蔡小华觉得,自己给不了迪芬尼想要的幸福。
但是,迪芬尼让蔡小华明白:“华,爱情,不在于学历,不在于财富,也不在于职业,而在于爱情本身,爱,就是唯一的答案。”
一下子,这层纱撕掉了,来自两个国度的年轻男女,两颗年轻的心,就这样紧紧贴在了一起。

迪芬尼将恋爱的消息传回大洋彼岸,得到了父母和兄妹的热切祝福。蔡小华这边,母亲早在他10来岁就离开了人世,几个妹妹都陆续出嫁了,只剩下他的个人问题成为全家人揪心的“老大难”。父亲听到他恋爱的消息,喜极而泣。   
很快,两人走到了婚姻的殿堂。在父老乡亲赞叹的眼光中,迪芬尼端起小酒杯,携手她的“华”,走到父亲蔡小平面前,她用生硬的中国话喊出“爸爸”,全场掌声雷动。
蔡小华的老家梁祝镇,就是那个诞生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好传说的故地。就在这一天,一出跨国版的梁祝之恋感动了无数人。
很快,“华”与“花”的爱情结晶诞生了,是个可爱的小公主,她的出生,让这个中西合璧的家庭纽带更加紧密了。

后来的有一天,蔡小华和迪芬尼告别父亲,踏上飞往美国的航班,在那里,有迪芬尼日思夜想的母亲、父亲、哥哥和妹妹,有她熟悉的故乡风景。
他们的生活转移到大洋彼岸,在这片不熟悉的土地上,过了语言关的蔡小华生活得如鱼得水,他们甚至又添了一个儿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果然,一切都不是差距,不是问题,爱,才是唯一的答案。   
祝福他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