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模型:企业战略制定的经典分析工具



Hi ~我是全球健身学堂大师兄。送走了热闹的世界杯,我们迎来了38度的高烧。
最近,无论是在身边还是社交平台上,都能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新冠阳性亲历者”。网络上关于阳了之后的有趣段子也层出不穷,生病固然难受,但这些段子或许也算是一种苦中作乐吧。 
大家还好吗?若不幸感染新冠,在康复期间你又有怎样的经历呢?阳了之后,你又是如何对待工作的呢?直接请假、与同事交接还是带病上班?如果你也有一些特别的感受或者是有趣的故事,都欢迎在后台与我们分享。 
年关将至,希望每一位小伙伴都能健健康康,欢度新年。无论怎样,痊愈之后,美好的未来正在等着我们~
在即将成为过去式的2022年,你开始学习了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先进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管理者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做出正确判断。

本次共整理了相关管理工具,涵盖战略与定位工具、营销服务工具、人力资源工具、流程质量管理工具、决策思维工具5个管理方面。
今天,大师兄就带你了解管理者成长计划。

SWOT分析模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1.
SWOT分析模型简介
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2.
SWOT分析的步骤
(1)分析公司面临的环境因素
  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观因素,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未来发展问题。

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
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
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
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
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2)构造SWOT矩阵
根据企业资源组合情况,确认企业的关键能力和关键限制,并照通用矩阵或类似的方式打分评价,构造SWOT矩阵。
具体操作注意点:
(1)找数据 - 利用正确的工具,找到合适的数据
在优劣势分析时,要注意信息的正确、充足且公正;
(2)排优先 - 追根溯源,优先排序
确保每一条信息相互独立,同时要将分析出来的内容按轻重缓急及影响程度做出优先排序,将那些有发展的、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3)定结论 - 结论清晰,论据扎实
      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的时候以两个原则为基础: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
      用同样的办法把所有的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

(3)明确企业战略,制定行动计划
  一般来说,结论通常情况下是由四个组合,并据此得出不同的战略方向。
  第一:SO,优势+机会。
  这个时候,你占尽天时地利,有杠杆效应,应该采取增长性战略。
  第二:WO,劣势+机会。
  自己的劣势,抑制了自己抓住机会。怎么办?采取扭转性战略,争取更多资源,培养更多能力,改变劣势,赢得难得的机会。
  第三:ST,优势+威胁。
  虽然自己有优势,但是外部充满威胁,太脆弱了。这个时候,应该采取多元化战略,开辟新的战场,在其他地方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四:WT,劣势+威胁。
  这是个问题性场景,充满挑战,应该采取防御性战略。保守一点。

3.
成功应用SWOT分析法的简单规则
 (1)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2)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
(3)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考虑全面。
 (4)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于你的竞争对手。
 (5)保持SWOT分析法的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6)SWOT分析法因人而异。
4.
SWOT分析法的运用案例
       
       案例一:
       客户背景:
       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面对近些年来互联网的不断冲击,眼见着竞争对手一个个都进行了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收效良好(T),而自己虽然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S),和因为过硬的技术而紧密结合的一批客户、供应商,但由于过于传统的管理运作方式,效率渐渐跟不上上下游的需求(W),在进出货上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企业决定继续开发技术优势,加深上下游的合作(OS),同时要改进现阶段的管理模式,打探同行的信息化策略(ST)、学习他们的转型经验(WT),自己尝试摸索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模式,从而提速降本,满足上下游需求(OW)。
      SWOT分析:

      案例二:
      客户背景:
      蚂蚁工作室是一家做专门教授H5前端开发的初创型公司,目前有5人,做这个网站的目的是希望IT学习者能学到真正靠谱的实操技能,能在企业中胜任前端开发工作,目前市场上类似优质课程 比较少,而且没有提供实操训练的服务。所以,蚂蚁工作室希望把这件事情做好。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由于是创业公司,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团队精简,战略调整快
高质量:做成15分钟1节的优质课程,全是干货没有废话,不像很多大型平台上一堂课达四十多分钟,学习者很难坚持下来,而且一趟课真正有用的知识特别少
内容垂直,1V1解答,所以服务好,来的学员都是学习H5的人。
     劣势(weakness):
创业公司的特征,风险问题啦,费用不足,资源少。
课程优质,所以更新速度会相对慢一些
     我们接着看看外部环境的机会和风险。
     机会(opportunity):
现在是互联网趋势,传统企业面临转型,IT技术人才缺口大
市场上找不到类似的优质课程,现有的课程现状是说空话,讲道理,乏味,而且不实用
     T:威胁(threat):
市场上盗版很严重,同似课程很容易被抄袭复制下来
大型机构和平台有很多用户,如果他们制作相同课程更容易得到消费者信任,从而抢夺市场份额
     Ok,我们把以上的分析填入九宫格当中:
          然后,把各种要素匹配起来加以系统分析。
      具体做法就是把优势和机会组合(SO战略),劣势和机会(WO战略)组合,优势和风险(ST战略)组合,风险和劣势(WT战略)组合。
      
      
      SO战略:
      因为团队小,调整快,所以我们可以把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做的特别好,而且把免费试听的基础系列课程做的比别人收费的还要好,从而扩大宣传。
      ST战略:
      发挥团队小的优势把服务做的更好,大型平台和机构可以短时间复制内容,但无法复制服务;而且我们随时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打磨产品,这一点大型就够也很难做到。
     WO战略:
     资源、费用少导致使得我们无法进行硬广快速宣传,但是由于我们内容好,可以投放到免费或付费的垂直媒体,引起用户分享,获得二次传播;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二次分享的规则或机制呢?
      WT战略: 
      资源少,又面临大型机构复制风险,所以容不得我们做很多产品,我们现阶段只把H5教学做好,不盲目扩张产品线。
       我们把结论填到九宫格:

       黄色小字部分列出的就是“蚂蚁工作室”这个公司当前应该把哪些工作加强,哪些部分需要规避风险,这样下一步的市场战略和调整计划就变得清晰起来。
      是不是很好操作的一种分析方法?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SWOT很难?
      一方面,因为SWOT缘起于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的理论模型,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分析等等。为解决企业难题而生的特性,使得各路人在对它进行释义时,常常站在企业管理的宏观理论的格局上来说,看着起点很高、不太“接地气”。
      另一方面,成功应用SWOT分析法的规则说起来容易,实现并不简单:
必须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怎么才叫客观?而不是自陷囹圄?)
必须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怎么才能目光长远辨别出未来的走向?)
必须考虑全面。(怎么才能面面俱到?)
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于你的竞争对手;(怎么确定竞争对手的真实水平?)
     所以它的最大难点就在于——你深刻剖析自身以及灵敏感知外部。
本文是作者大师兄的学习笔记。记录也是一场大冒险,听,看,然后再想,写下的永远不如想得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本文版权属于全球健身学堂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先联系后台。

打卡规则如下:
1.
完成每天指定学习内容,并在后台留言回复,视为当日打卡成功。
2.
完成每天指定学习内容,在后台回复“打卡”,提交成功视为当日打卡完成。
3.
自第一天打卡开始,完成20次打卡,即视为整个打卡任务完成。
4.
打卡完成并将活动分享给他人,即可获得麦肯锡系列图书一本。

点个赞和在看
成长路上,你我同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