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之都——山西平阳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位于中国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总面积约为280万平方米。该遗址的绝对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00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始于1978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这些发现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陶寺大墓出土的龙盘
       陶寺遗址的朱书扁壶上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这一发现将汉字的成熟期至少推进至距今4000年前,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大突破。此外,陶寺遗址还发现了中国已知最古老的乐器、中原地区已知最早的龙图腾、世界上最早的建筑材料——板瓦等重要遗物。



       陶寺遗址的研究成果显示,该社会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了特权阶层,这标志着邦国时代的到来。陶寺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复原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陶寺观象台复原图以及出土铜器
       山西临汾古称平阳,《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汉书·地理志》曰:“尧都也,在平河之阳”。《后汉书·郡国志》云:河东郡平阳“尧都此”。《读史方舆纪要》云:“《禹贡》冀州也,即尧舜之都,所谓平阳也。”古代文献记载尧都就在临汾一带,因此,陶寺遗址极有可能是帝尧之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