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又称鬼国。在甲骨文中,“鬼方”通常被写作“鬼方昜”,学者们认为:这里的“昜”字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写法,正确的写法应该是“鬼方易”。
在《易经》中,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的记载,意思是商朝的高宗武丁花了三年时间征服了鬼方。战国时赵国史料《世本·帝系》记载:黄帝直系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之妹女嬇,陆终与女嬇生了六个儿子。《史记》记载,周康王命令盂以伐鬼方,执酋三人,获馘四千八百又十二馘,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可见这场战争的规模很大,鬼方遭受这次严重损失后,一蹶不振,逐渐消失在历史记载里。
然而,具体的“鬼方”到底在哪个方位,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直到李家崖文化的发现,为鬼方的具体位置提供了一些线索。1981年到1991年间,考古人员发掘了陕西清涧县李家崖古城遗址,古城面积约七万平方米,三面环水,南北皆为悬崖,东西有城墙。考古学家以李家崖文化命名广泛分布于晋西北、陕北地区的同类文化遗存。
在李家崖遗址出土的陶器残片上出现了一个“鬼”字 ,这就让人联想到史籍中记载的鬼方。说明“鬼”是李家崖文化族群的自称,并非很多人以为的是中原对其的恶意蔑称。他们以鬼为姓,也就是“媿”kui姓。
但作为一个需要商王朝一次动用一万多人征伐、周王朝一次俘杀近两万人的实力强劲的方国,李家崖古城的面积显然有点小了,肯定不是鬼方的都城。
而寨沟遗址的发现为探讨鬼方都城位置提供了可能。遗址密集分布有大型墓地、小型墓地、铸铜遗址、平民生活区等不同功能区,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规模巨大,应当是一处方国中心聚落遗址。联系到同为一个区域的李家崖遗址出土的刻有鬼字的陶片,我们有理由认为寨沟遗址就是鬼方的都城。
寨沟遗址出土的象牙器
在武丁时期商王朝征服鬼方以后,甲骨文出现了不少关心鬼方的卜辞,最近几十年陕北出土的青铜器和殷墟青铜器高度相似,可以看出鬼方与商王朝有比较长时间的友好关系。史籍记载商纣王帝辛有三公:鄂侯、九侯、西伯昌。九侯就是鬼方首领,西伯昌就是周方首领周文王。鬼方在晚商为势力强大的一个方国,不然商纣王不会如此拉拢它。
寨沟遗址出土的青铜车马器
鬼方在晚商和商王朝保持友好,肯定和立志要推翻商王朝的周方关系一般,甚至敌对,武王伐纣鬼方并没有参与联军的行动就是一个旁证。考古人员发现康王征伐鬼方时间与李家崖文化年代下限基本相合。我们或许可以推测西周康王时期那次盂伐鬼方行动,鬼方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族群四散,一部分归顺周人,一部分向更远的地方迁徙了。2004年山西绛县发掘的倗国遗址就是是媿姓的赤狄,它的祖先应当是鬼方联盟的一部分,不知何时迁徙到晋南一带。
寨沟遗址出土的青铜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