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多足,才敢拍《红毯先生》


春节档上演了一出“打不过就跑”的《红毯先生》,3月15日重新登陆院线,可惜票房依旧惨淡。


现在可以笃定地说,《红毯先生》不是一部适合大众的电影。它没有《热辣滚烫》的励志,没有《飞驰人生2》的热血,没有《第二十条》的接地气,甚至算不上喜剧。所有让观众爽的元素,它都不具备。
更要命的是,这部以讽刺和内涵为主基调的电影,无差别扫射所有人,不仅对导演和主演自己下狠手,对电影节主办方、资方、吃瓜观众都没留情面。要是能痛快地怼天怼地,票房说不定还能涨一涨,但《红毯先生》选择了优雅和含蓄,那就注定曲高和寡了。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不是宁浩和刘德华,谁也没有勇气把这个故事拍出来。可能十五年前的宁浩和刘德华也不行,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根基不牢的,碰都不敢碰。
刘德华扮演的影帝刘伟驰,事业陷入瓶颈,想拿的奖没拿到;家庭陷入僵局,隐婚隐生隐离。电影开场就透露着一种平静之下的窒息,他休息时需要睡在氧气仓,窗外的一棵树突然被砍,前妻找他沟通他假装收拾东西,孩子调皮他只能愤怒地罚他抄写。


刘伟驰对拿奖意难平,找新锐导演林浩拍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就像林浩说的,评委就吃“大棉袄”这套。在这过程,他被导演暗示“仿佛包在塑料袋里的中药,药味出不来”,于是下决心体验生活,在这过程中,他惹怒了当地农民,间接导致导演对资方大打出手,不用替身却被网民骂“虐马”……
刘德华当然知道演的这个角色,太容易让观众对号入座了,但还是全力开启“自嘲”。他功利,演农村题材就是为了拿奖,不用替身亲自摔就是为了制造“敬业”故事;他自大,撞了别人车以为给钱能搞定,想跟年轻女孩发生关系却总怀疑有摄像头在偷拍;他伪善,假装真诚地和乡民称兄道弟,转身就把老乡送他的礼物扔了。


甚至他对自己多年的标签“努力”开涮。刘伟驰不理解短视频,但不得不配合拍摄,他把“666”说成“liao,liao,liao”,想努力纠正时,导演却说这样很好,更有网感。导演没钱,他放下身段去拉投资,努力筹到钱了,却摆不平导演和资方的互看不顺眼。体验生活和不用替身,在他的认知范围里,都是努力的表现,应该得到正向的反馈,没想到却因为一匹马,被网暴到代言尽失。


宁浩一直在电影里强调“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无效”。就像影片时常出现的“国际冲突”的画外音,或者资方不断地说“电影故事对我来说就是nothing”,大到国家之间,小到电影行业,甚至在影片结尾冲上会议桌坠楼而亡的那只猪,都在告诉我们,沟通的无力。


不过,一如既往地,宁浩抛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对片中人物作出道德评判。
电影结尾,刘伟驰踩上平衡车,他张开双臂,如履薄冰,努力保持平衡,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导演自己的选择:接受。
《红毯先生》有思考、有深度、有创新、有勇气,但可惜的是,明星高高在上的“自怜自艾”,普通人难以理解,更很难共情。这淡淡的忧伤,也只能留给宁浩自己去排解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