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影世界》特别推出“光影中国,光辉岁月”系列专题,重温经典国产电影,细数75载光影故事,与新中国一起追梦,在光影故事中,感受峥嵘岁月,镌刻光荣梦想。
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都有一个浓眉大眼、名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他机灵勇敢,爱憎分明,臂背一个小挎包,手拿一杆红缨枪,小小年纪就成为了一名革命小英雄。
这个经典人物形象,来自于1974年上映的电影《闪闪的红星》。除了“潘冬子”令人印象深刻,电影里面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小小竹排江中游》更是家喻户晓,传唱至今,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成长。
电影《闪闪的红星》从李心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小说出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借助无线电波,潘冬子的故事传遍了祖国大地,吸引了无数人。其中,就有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张冬凉。
1973 年下半年,八一厂获得批准拍摄电影《闪闪的红星》。但好事多磨,电影遭遇过“潘冬子”差点中途换人、摄制组多次调整、三下鹅湖等波折。1974年秋天,八一厂将电影送审,《闪闪的红星》被确定为献礼建国25周年重点影片。
国庆节当天,《闪闪的红星》正式全国上映,引发轰动效应。人们争相观看,好评如潮,在北京就卖出了9个拷贝。朱德同志看了影片之后,特意为他的外孙女写下“闪闪红星”四个字。
影片的华彩段落,是宋大爹送冬子乘竹筏顺江而下去镇里米店当侦察员的一场戏,剧本只有一句话:“一只竹排顺江而下”,只是个过场戏。
但摄制组在这里大作文章,从各个角度、各种景别,拍摄了冬子蹲坐船头,宋大爹持长竿稳站在船尾的镜头;清澈的江水,时而急进时而缓行的竹排,两岸慢走的巍巍青山,翱翔高空的雄鹰,组成了天人合一的生动画面,再配之以抒情男高音李双江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的优美旋律,形成了人情、诗情浑然一体的音画意境,是中国电影史上难得一见的经典段落。
随着岁月的流逝,《闪闪的红星》和“潘冬子”一起,成了红色文艺经典。2007年,电视剧版《闪闪的红星》开播。世纪之交,上海歌舞团推出了舞剧《闪闪的红星》,由舞蹈家黄豆豆主演。2018年,该剧的编导赵明又为上海芭蕾舞团排演了大型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
如今,距离电影《闪闪的红星》上映已经过去五十年,时间并没有磨去人们对影片的记忆。许多学校和电视台都把这部影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反复播放,《闪闪的红星》已经成为中国优秀儿童影片之一,它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人们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