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狂飙》《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有关扫黑题材的电视剧,隔几年就会出一个大爆款。在现实主义题材类型中,扫黑剧是独一份的受众广、话题深、张力强。
照理说,“扫黑”也是电影创作的好题材,但这几年能与同类电视剧媲美的电影作品,实在是寥寥。
今年端午档上映的《扫黑·决不放弃》,很可惜,众望之下,遗憾颇多。
首先缺的不是好演员和好演技。“戏骨飙戏”,是扫黑题材常有的配置。张艺谋的《坚如磐石》,最出圈的莫过于张国立和于和伟之间的狠人斗狠、暗潮涌动。《扫黑·决不放弃》的演员表,拉出来也个个都是实力派,余皑磊的奸、李诚儒的狠、杨皓宇的冤,单拎出来看,都是相当精准的演绎。
这几年扫黑片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塑造一个经典反面不容易,但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正面角色更难。反面角色被复杂欲望裹挟,总是颇具戏剧张力,看起来更立体,而正面角色的动机、成长历程如果交代不清,就会显得平面和脸谱化。《扫黑·决不放弃》显然在正面角色上花了更多心思。
肖央饰演的李南北是个不太得志的刑警大队长,业务能力强,但升职慢,多少有点职业倦怠期。一开始对于扫黑案的态度是,能躲就躲,教育徒弟“平安是福”,因为“有些事,不知道这背后的水有多深”。
转变来自于李南北亲眼目睹了老实巴交的徐小满被冤进大牢十年,因为黑势力的逼迫,被迫跳河自尽。
但电影比电视剧难的地方,在于篇幅短得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条不紊地讲完一个复杂的故事,绝非易事。《坚如磐石》被诟病最多的地方在于情节的不连贯,导致逻辑上出现了问题。
《扫黑·决不放弃》的前半段在努力交代主角李南北的境遇与转变,后半段好似发现时间不够了,突然变成了快进模式。副市长的落马变成了没有台词的快剪;隐藏的黑警如何被发现的,也变成了一段摸不着头脑的口述。
扫黑题材很少单线叙事。官连着商,百姓遭殃,表象背后永远有博弈,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物,都不是一天两天才会走到这一步。
所以《狂飙》也好,《人民的名义》也好,用电视剧的节奏去拍,可以讲清楚每一个前因后果,人物动机与成长轨迹可以层层堆叠,一个个岔路口的选择,才能铺垫起最终的命运。
但电影难就难在,没那么多时间去铺陈。《扫黑·决不放弃》的导演五百是拍出过《白夜追凶》《扫黑风暴》这些热门剧的,他有能力讲好故事,但低估了用电影讲好一个扫黑故事的难度。
观众对于扫黑题材的期待值,这几年已经被拉到一个高位。这时候再给他们看隔靴搔痒的作品,落差反而更大。所以端午档开播前热度最高的《扫黑·决不放弃》,在第二天票房就跌到了第三位。
扫黑题材,谁来成就大银幕的经典之作,还得接着往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