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今年的国产电影,现实主义题材交了很多亮眼答卷。《八角笼中》《不止不休》《孤注一掷》等等,都是兼具质感和人气的好片。
由佟丽娅、吴昱翰主演的电影《我经过风暴》,也很快加入了这个阵营。导演秦海燕是资深编剧,她将剧本打磨得很精致,虽然以“家暴”为核心命题,但处理得细腻克制,是学院派的做法。
剧情讲述的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导演用尽量客观真实的拍摄手法,赋予了电影纪录片的质感。
看完影片,很多问题会盘亘在脑中:家暴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办法能避免家暴?家暴一旦发生要如何面对?带着这些问题,不妨再复盘一下电影《我经过风暴》。
家暴只会发生在社会底层么?
家暴不分地域,不分阶层。无论是20年前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是现在的《我经过风暴》,瞄准的都是高知人群。
很不幸,男主角都是学医的,施暴时利用专业技能避开致命部位,导致验伤都很难验。
至于被家暴的对象,梅婷饰演的是中学老师,佟丽娅饰演的是销售中层,用现在的话讲,都是独立知识女性。但是,有钱有能力,并不代表就能躲过家暴。
家暴男有迹可循么?婚前能看出端倪么?
《我经过风暴》里的男主角,在外人眼中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大学老师,领导器重他,学生爱戴他。
女主的辩护律师短暂和他相处了一天就动摇了,很难将眼前这个儒雅男子和家暴联系在一起,甚至怀疑起女主的离婚动机。
有时候,家暴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提前辨别的难度非常大。影片中也给了一些提示,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很重要,如果对方父母异常强势,甚至也有暴力倾向,那么可能就要小心了。
什么原因会导致家暴?
据女主回忆,生活原本是幸福的,男主也是个温柔体贴的丈夫和爸爸。转折发生在辞职之后,为了事业心,也为了赚更多钱,女主入行医疗器械销售,应酬多,归家晚,从此开启了潘多拉魔盒。
电影这段处理得其实并不妥当,因果关系似乎变成了“因为女主应酬多回家晚,所以男主吃醋嫉妒变成了家暴男”。
但在现实生活里,家暴的原因千奇百怪,任何吵架或失和,都有可能导致暴力。施暴者往往是满足自己强烈的控制欲,而受害者如果归结于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那就是万劫不复。
想逃离家暴为何那么困难?
电影对于家暴受害者的困境,描述得非常全面。首先,法律要求证据,在私密的环境下一旦施暴,被害者如何做到自保的同时还要拍下证据?
其次,有两句话非常致命,一句是“家丑不可外扬”,另一句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就导致被害人羞于公开,外人也难以介入。甚至受害人的父母也会扮演“劝和不劝离”的角色,让受害人陷入真正的绝望。
原以为离婚是噩梦的终点,电影里告诉大家,不一定。跟踪、纠缠,如果有孩子,很可能孩子会成为软肋,逼迫母亲回头。
《我经过风暴》里,真正让女主痛下杀手的,并不是自己的苦难,而是看到孩子生活在暴力阴影之下,以后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施暴者。
一旦家暴发生,如何自救?
就像《孤注一掷》里安娜的出逃依靠打手的心软一样,《我经过风暴》女主的救赎要靠一个小律师的良知,电影需要奇迹,但在现实生活里,自救才是唯一出路。
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电影里能得到的一些参考意见是,首先不要自我否定,其次不要羞于求救,正视问题,趁早抽身,才能避免更大程度的伤害。
当然,更多是社会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片尾提到的《反家庭暴力法》的不断完善,妇女维权热线等。
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不能再漠视家暴问题,不要再对受害人说“忍一忍就过去了”“他认错就好”。
公众对家暴容忍度越低,受害者才会越少,这也是拍摄《我经过风暴》最大的意义。
上荔枝云集
买江苏名品
荔枝云集
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