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鸡娃”大部分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去哪儿都是个问题,能当“学爸”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电影《学爸》为了让剧情合理化,索性安排妈妈去了天堂。
更绝的是,为了让爸爸无锅可甩,这个不在人世的妈妈还是个医学博士、学霸世家,如果娃的成绩不行,基因恐怕是随了爸。
解决了最大的现实逻辑问题,又安排了一个声称“不让娃上最好的学校就要带娃走”的外公,电影算是放开了手脚,认真“开虐”黄渤。
黄渤饰演的爸爸雷大力,电影的第一幕就明示了:有点小钱,有点小聪明。别人都在连夜排队等学校放号,雷大力花200块雇了一个人替他排队。
此处,认真排过队的观众多少有点感到被冒犯,但很快发现,200块也是白花,雷大力还是没能拿到号。
在强势教育资源面前,一些小伎俩都是以卵击石,没什么大用。雷大力以为自己喝了酒,托了人,孩子上学就十拿九稳了,可是所托之人也能力有限,根本给不了这大饼。
走关系行不通,雷大力开始折腾起学区房。虽然电影给买房设置了很多障碍,又是没户口,又是一房难求,连凶宅都抢破头,但观众的感受是,雷大力多少是有点财力的。
学区房这种稀缺资源,雷大力说买就买。不过虽然倾尽全力买了学区房,以为就能拥有名校入场券时,学区突然重新划分,一切归零。雷大力欠着债、住着凶宅,正式宣告“拼爹”失败。
所剩之路就只有“鸡娃”这一条了。上补习班、亲自下场督学算是常规操作,更有“高人”指点,想走捷径,必须给孩子整点特长。
电影的笑点也集中在这一段,如果学爸当初上学时能有“鸡娃”的一半认真,也早成学霸了,多么痛的领悟,可惜没有如果。
像雷大力这种半路才开卷的,显然卷不过那些出生就开卷的。比如闫妮饰演的虎妈,孩子被教育的程度明显更高,女儿最后如愿进了名校。
但副作用也很大,孩子是肉眼可见的不快乐,母女关系也降至冰点,女儿生日最大的心愿,是跟着已经和妈妈离婚的爸爸一起生活。
国内教育体系卷不动,那就试试国际学校呗,现实中很多父母也是这么为子女谋划出路的。
雷大力在上海也浅浅感受了一番,他眼见这些父母们衣着光鲜摇晃着红酒杯,孩子们唱着英文歌乖巧如天使,一切看似充满松弛感的景象,让雷大力很是上头。
抵押了赖以为生的澡堂,雷大力孤注一掷,准备去上海为孩子博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好的国际学校不仅要面试孩子,还要面试家长,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看背景和圈层。职高毕业、澡堂小老板身份的雷大力,成为了孩子进军国际学校最大的绊脚石。
差点魔怔的雷大力,在现实面前彻底否定了自我,甚至说出:多希望去世的人不是孩子妈妈,而是自己。
为人父母,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没有标准答案。电影的最后,匆匆给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结局,看似一切都和解了。
雷大力放过了自己,也放过了孩子,新的澡堂开起来了,孩子就近读书,貌似成绩还不错。
就像雷大力顿悟时说的,江河湖海那么大,总有适合娃的那一池水。
为什么非要鲤鱼跳龙门,做一条快乐的小泥鳅有何不好?可惜,有多少家长,能跳出“当局者迷”的视角,让孩子当一条快乐的小泥鳅呢?
上荔枝云集
买江苏名品
荔枝云集
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