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之后,《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为“国家行动三部曲”迎来终章。
电影开场,一段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瞬间将观众拉回到激情亢奋的90年代。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识相互琢磨”。邱礼涛作为“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演唱会的现场导演,对这首歌的理解不可谓不深。
伴随着一组90年代北京和莫斯科的粗粝影像,熟悉又陌生的混沌感扑面而来。
1993年的北京和莫斯科,一个上山,一个下山。一边是改革开放、欣欣向荣,一边是苏联解体、轰然倒塌。从精神信仰到物质现实,都在改天换地。
“倒爷”这个职业应运而生,他们把便宜的中国日用品卖到俄罗斯,再把俄罗斯的货品倒回中国。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去趟俄罗斯,回来买辆大奔驰。
从中国去俄罗斯最便宜的交通方式,就是这辆K3次列车。
这列火车的危险之处在于,因为没有境外执法权,车上的中国持枪乘警在列车驶出国境之后,就必须下车,而俄方、蒙古并未在车上配备警力。也就是说,在剩下的六天六夜时间里,K3次列车成了法外之地。
“不再相信,相信什么道理,人们已经如此冷漠”。
这列火车上承载着太多欲望,远不止冷漠与暴力。电影用128分钟还原了真实事件“93国际列车大劫案”,也被称为“中俄列车大劫案”。
先后有几波劫匪登上了K3次列车,殴打旅客、乱翻皮箱、抢劫财物、侵犯妇女……有乘客反抗跳车,他们就拉下紧急制动阀,下车追赶乘客,将人连捅数刀,打成重伤,为抢一枚金戒指,剁下他人手指……
这次案件,造成极坏的国际影响,也震怒了中央高层领导,一场声势浩大的跨国抓捕,拉开了序幕……
黄轩饰演的极致恶人苗青山,这世上如果有一样事物是他真正所爱,那就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
肖斯塔科维奇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第五交响曲》的主题是讲个性的形成问题。“那里面的欢欣是逼出来的,是在威胁下用棍子打着你,逼着你开心。”
眉清目秀,有着艺术家气息的苗青山,偏偏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里,有能力有手段只是一方面,能当上老大、吃到最顶级资源的,必定是最冷血无情的人。
带着耳机听交响乐的苗青山,视兄弟为工具,视女人为累赘,他在杀戮中享受呼风唤雨的快感,释放最纯粹的恶。
交响乐中不安的旋律,神经质的狂乱,和悲剧性的结局,也暗含着苗青山的个性与结局。
相比苗青山的一黑到底,刘德华饰演的瓦西里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物。毛阿敏的一首《思念》,唱出了瓦西里的羁绊。
瓦西里有头脑有技术,靠挖地道走私,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走私生意被发现,锒铛入狱后与女儿失散,出狱后辗转到俄罗斯当“倒爷”,女儿的下落却一直像筹码一样拽在苗青山手里。
瓦西里虽然有过前科,但内心是挣扎的,他的身世带有悲情的苦衷。在个人选择上滑向了黑暗深渊,但仍保留了一丝体面,他不参与抢劫,对待女人彬彬有礼,与人谈判时风度翩翩。
正因为他坏得不够彻底,身而为人的情感与善意并未泯灭,所以在崔警官与苗青山的对峙中,他的选择变得至关重要,也成为了“邪不压正”的关键一笔。
“想看女儿”是他的执念,等女儿终于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双目失明了。那些想要在时代洪流中摆弄潮头的“亡命之徒”们,以为“作几日停留”就可以逍遥法外,但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
瓦西里的结局,令人唏嘘又感叹。
上荔枝云集
买江苏名品
荔枝云集
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