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和F22对决:谁能活下来?


有粉丝问我,如果苏57正面遇到F22生存的几率有多少?我想这是全世界的军迷都非常期待的一场较量。说实话,我也不敢轻易下这个结论,双方的数据对比只能代表基础性能,作战环境和驾驶员对战斗的结果也是非常关键。虽然我是严重喜欢F22,但是我也不能无脑地去黑苏57,这样就显得太不专业了。

近期的俄乌战场,苏57就短暂地露了一下脸。在己方防空绿区内向着预定目标发射了2枚KH-59空对地导弹。虽然这种在己方制空权掌握区域悄悄地朝着地面目标射导弹的作战方式听起来有点像是轰炸机的任务,但这却是人类目前占据五代机名额的苏57在俄乌战争中的第一次发力。
那为什么苏57要采取这种极端保守的战法?这架神秘的飞机的优点是什么?它又有怎样致命的缺点?今天带您一起来剖析了解一下这架五代机的内幕。
苏57是一架由苏霍伊开发的双引擎多用途隐形战斗机。作为俄罗斯国内的第一架五代机,它是在PAK FA及前线空军的未来航空综合体计划框架中被设计并且制造的。当然空泛的参数各位肯定能在各种其他信息渠道里了解到很多。今天我们不谈参数,而是来聊聊苏57切实存在的优点与缺点。
对于苏57来说,其最引以为傲的毫无疑问就是因为其出色的气动设计和强大的发动机推力所造就的卓越机动性。但就其机动性上来说,它应该处于五代机机动性最好的那个部分。苏霍伊设计局明知自身的A杠41F推力必定远远落后F22使用的F119和F35使用的F135。对于这种不足,设计师们决定使用气动外形来对飞机机动性进行补强。
在保证了超音速巡航的基础推力之后,苏57通过采用苏霍伊设计局非常拿手的下吊式发动机,加宽间距,加意下进气,加中等后掠角机翼的中央升力体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其航程和载弹量。对于设计目标是为了俄罗斯国土防空军重型战斗机的苏57来说,中央升力体设计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这样的设计也延续了自苏联时期设计苏27伊始就使用的机体布局。这种成熟的机体结构也降低了苏57机体的制造工艺难度,同时也减少了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新技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除了其机体设计之外,其航电设计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一点。在苏五七上,为了应对近距离格斗中各国普遍装备的大离轴红外格斗弹所存在的较大的不可逃逸区,对战机的致命威胁,苏57首次将定向红外对抗措施放在了喷气式战斗机上。他在飞行员屁股下面和后脑勺的地方同时安装了两套被称为101KSO的定向红外对抗措施。这两个可以独立旋转的干扰炮塔可以在近距离捕获来袭的红外导弹,从而发射特定波段的激光干扰红外导弹的引导头,迫使其丢失目标或者自毁。
另外,在态势感知方面,由于诸位应该都能准确地认识到,想让俄罗斯能造出来切实可用的红外光电设备,比太阳从地球里面出来更离谱,所以苏霍伊设计局也就干脆摆烂。对于苏57的全向态势感知,苏霍伊设计局并没有采用类似于F35上面的AN/AAQ-37 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而是使用了俄罗斯最擅长的力大砖飞。那就是在机身上全面加装雷达。苏57分别在机头正面、机头两侧和G1000元以及尾椎安装有总共六部雷达。苏霍伊设计局信誓旦旦地认为,这些雷达可以在机载计算机的辅助下超越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为苏57获得全向侦察能力。
乍一听上去,上面这些技术特点很美好,对于一架五代机来说,简直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设计。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现代空战中,红外搜索与跟踪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甚至是比雷达更重要的索敌以及跟踪手段。在战机的RWR及雷达告警接收器越来越发达的当下,任何雷达波对战机的检测都会被RWR智能地识别。一些智能化航电系统还能智能分辨雷达型号和载机型号,并且指示出威胁来袭的空间方向。可以说在现代空战中,雷达会成为一架飞机的致命弱点。在双方接近的过程中打开雷达将会是在黑夜中打开手电筒搜寻目标一样的愚蠢行为。
所以在国际主流的解决方案中,一般来说对于体系作战,战斗机可以在预警机的支援下,在中距离空对空导弹的射程包线内在信息引导下,对敌机短暂开启火控雷达,将火控数据输入导弹,让敌机一击脱离,不让对方抓到反击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预警机的支援,或者在预警机被干扰和击落的情况下,想要抓到敌机的信息,同时又不暴露自己。在空战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在战机越来越注重隐身性能的当下,贸然开启雷达搜索目标,不仅不会抓到目标,反而可能被敌人抢占先机。
所以对于这种黑暗中的对抗,各国的五代机一般采取使用IRST来搜索和引导目标的方式。由于五代机对雷达隐身性能极其优秀,再加上飞机在飞行中蒙皮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的特性,所以在黑暗对抗中,IRST是比雷达搜索更保险,也更高效的方法。
而苏57采取的方法则不同于上述主流解决途径。苏57对于远距离目标的搜索,更多的依靠其机翼前缘上的L波段雷达,这部雷达并不用于搜索目标,它更多的工作模式是远距离获取敌人目标特征。由于L波段雷达的工作范围非常远,所以苏57可以凭借这部雷达进行先敌发现。但是苏57所安装的N036、L101只能得知相对距离,无法测得敌人的高度,也就无法建立起持续跟踪。这个时候接手的N036雷达就会使用数个AESA模块对目标存在的空域进行垂直扫射。这个过程中火控雷达会采取展扫描模式,增加雷达的捕获距离和捕获成功率。而如果机头雷达没有扫描到目标,那么苏57就会退出这种凝视,继续让L波段雷达扫射目标。
从上述解决方法中,各位不难看出,在实际的五代机的黑暗对抗中,苏57就像一个同时拿着灯笼和手电筒的无知萤火虫。其灯笼虽然照射距离远,但是却会暴露自身的位置。当他发现任何一个疑似目标,甚至可能是一方空射雷达诱饵的时候,他的手电筒及机载雷达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发出那道划破黑暗的光束,向黑暗中的所有猎手发出我在这儿的信号。并且由于苏57的L波段雷达是安装在机翼前缘,所以其TR模块是极其有限的。虽然理论上来说L波段雷达对于隐身战斗机确实有那么一点探测优势,但是照射功率不够,波段再有优势也不好使。
具体到苏57来说,其L波段雷达的对五代机迎头发现距离可能只有40公里,而现役主流IRST均可以做到在50到60公里距离上引导中距弹对目标进行打击。所以在五代机内卷中苏57的生存性能究竟有几何,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苏57为俄罗斯落后的光学技术所付出的代价也不止于此。各位肯定都能想到,像雷达这种机载电子设备,一定是机上的用电大户。而俄罗斯的雷达翩翩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苏57机头的N036有源相控阵雷达火力全开时,其总功率约为12000瓦。而其他雷达虽然功率稍小,但是当苏57机上六部雷达天线全部启动时,其两台AL-41F的发电量远远不足以支撑这些惊人的吃电大户。所以俄罗斯人编写了一套系统,用于在这些雷达全开的近距离战斗情况下,让它们依次开机搜索,同时关闭那些不是主要方向上的雷达,为机载设备节约电力冗余。如果这个时候从哪个方向上飞来一架敌机,那画面不要太美。
除了这种人为可能性之外,这套系统更大的问题恐怕还要属俄罗斯糟糕的电子芯片技术和并不出色的软件工程。如果这套作为节约用电量阀门的软件系统真的出了什么bug,那苏五七恐怕要面临空中断电这种窘境。
如果说苏57在五代机的黑暗对抗中已经算是半个瞎子的话,那么其糟糕的工艺问题将会让这个瞎子手里拿着一盏明灯。在苏57的设计过程中,因为苏联解体所带来的飞机设计断代,苏霍伊设计局不得不采用了保守的气动设计方法及中央升力体布局。虽然在四代机时期,尤其是苏27时期,中央升力体布局是气动布局的蜜糖。但是在五代机时代,如此明显的中央升力体布局,就简直堪称飞行器设计的砒霜。由于苏57突出的发动机吊舱,这些复杂曲线简直是雷达波最好的目标,这极大地破坏了其对于下方雷达的隐身能力。

并且由于要遵守中央升力体设计,苏57的隐身弹舱并不能和F22这种发动机中放弹舱的设计一样,将弹舱门和发动机吊舱下表面平齐。再加上苏57的机身的削薄设计,这就导致了其弹舱空间非常捉襟见肘,甚至影响了其对于中距离空对空导弹的正常安装。并且这种设计不仅影响主弹舱中距弹的容量,也让近距离格斗弹无法使用主流的机身侧弹仓的方法进行安装。为了弥补这种尴尬,苏57不得不在腹下添加鼓包来容纳近距离格斗弹。虽然这种鼓包也可以修行其气动,但不可否认,它的额外设计大大增加了结构重量,属于画蛇添足。
除了中央升力体布局带来的隐身破坏,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对于五代机最注重的正向隐身性能,苏57也是毫不在意。在正面的视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动机的扇叶是完全暴露在外的,并且其IRST也是突出于机身表面的圆球。座舱盖也没有进行锯齿状D-RCS处理,后两者其实都可以通过后续方法进行修改。但是当雷达波打在高速旋转的扇叶上时,苏57就会变成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会成为雷达导引空空导弹对头射击的绝佳靶子。虽然俄方媒体宣称这个弱点可以使用进气口附近的雷达波偏转装置来解决,但这样一来,它的效率有几何?在进气口附加的装置会不会影响进气效率,只有某些人心里才能心知肚明了。
不过目前空天军的苏57需要担心的并不是这种设计上可以通过大改解决的问题,而是俄罗斯差出名的工艺问题。就像普京拉门把手能拉掉一样,苏57也并不会因为自己是五代机而工艺上就能超脱俄罗斯平均技术水平。在苏57的官方泄露照片中,其蒙皮接缝的缝隙不能对接的弹仓门,机翼上裸露的铆钉等都让人触目惊心。在五代机的对抗中,哪怕是一枚铆钉能提供的雷达反射面积,都可能成为葬送一架价值几个亿的五代机的关键。而俄罗斯工人对于这些工艺毫不关心,验收部门也对此视而不见,是非常令人诧异的。
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苏57的首战是在自身防空圈内发射巡航导弹,而不是去敌方领土上执行五代机标准的踹门成猎杀任务的主要原因。最后,虽然苏五七的中央升力体布局和其矢量喷管在纸面上能给予它相当不错的近身战斗能力,但别忘了中央升力体布局拥有滚转能力差和结构载荷差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苏57的消薄的机身设计,其真实的机身结构、抗过载性能还依然是个谜。
如果陷入近距离格斗,双方需要机动占位,抢夺发射权的情况下,那苏57的机身设计会不会拖后腿,还是一件需要实战检验的事情。并且在纸面上的A25EF这种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到来之前,苏57依然需要用两台八吨左右推力的发动机带动其约30吨的战斗重量。一个很尴尬的事实可能会在未来出现,那就是苏57既可能在五代机的黑暗对抗中并不占什么优势之后,当它拼尽全力将战机距离拖进狗斗之后,俄罗斯飞行员可能会发现,自身30吨战斗重量加八吨乘二推力的发动机,在F22的30吨战斗重量加十吨乘二推力的发动机面前,完全占不到任何哪怕一点优势。在双方都有权向格斗弹加投苗的情况下,对于机身升阻比和发动机推力所带来的优势的最终内卷中苏57可能最终也不会是笑到最后的一方。
所以,作为一架五代机来说,苏57只是徒有其表。而要赶上世界的平均水平,让苏57不再作为一种空对地导弹发射平台和俄罗斯空天军捧在手里怕摔了的政治包袱的话,苏57和俄罗斯军工体系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需要走。至少先让门把手能打开门,再把爱吹牛的毛病改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