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读技校?如今专业技工人才缺口大,外国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


现在很多家长一听到技校就直摇头,“我才不会让孩子去上技校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孩子到技校学个谋生的技术也是非常好的。中外家长对待技校的态度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人的社会地位非常高,那时没有什么老板、资本家,尽管国家贫穷,但工厂里的劳动者待遇相对较好。在上世纪70年代,东北一些重工业基地的员工已经开上长江牌摩托车,他们很多人就是技术学校毕业。当时能读个大专的话,在村里也是人中龙凤,相当于现在的211大学生。

到了90年代,大量工人开始下岗,国家搞市场化改革,很多工人的生活质量一落千丈。而技校、中专这些学历也不能再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时,许多技校开始升级。一开始是升为学院,后来又升级为大学。那些没有升级的技校,逐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约在05年前后,大学生的学历开始普及。如今,高中毕业生几乎等同于文盲,连工作都难以找到,许多公司的招聘要求都是大专起步。如果没有考上大专,年轻人这辈子注定在底层挣扎。
起初,很多人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总是相信网络上成功学大师编出来的段子,什么“大学毕业给高中生打工”,“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那些曾经嚷嚷着学历无用的人,当了父母后疯狂鸡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好大学。在很多人眼里,技校就等同于高中毕业生,其实二者有很大区别。如果学生在技校里认真学习,毕业后可能当不上大老板,也当不了国家干部,但基本上可以过得很好,不愁找不到工作。学历只是条件之一,企业最看重的是专业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严重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00个缺人才行业中有64个与制造业有关。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读技校既没面子,又学不到正经知识,这大错特错。制造业是不是正经行业?预计再过两年,我国的制造业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将达到3000万人。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专业工人,一边是千万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问题出在哪儿?
首先是教育理念出了问题。父母、老师以及整个社会何时才能意识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精英,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成不了科学家和政治家。掌握一门技术,有个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养家糊口。这是大多数学生的人生轨迹,但我们的社会总是把孩子当全才来培养。
反观国外,特别是德国,他们没有想着每个人都能成为领袖。德国高校有一条制度,学生要在制造企业里工作三年的时间,获得企业的技术合格认证。我国也有这个制度,但执行得很不好。企业用这个来压榨学生,而学生则精明地随便找个公司盖个实习证明的章子,然后继续考研。很多人一直到研究生毕业,连工厂都没进过,学的都是理论知识,最接近实践的也只是实验室。而大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大多与行业前沿技术脱节,进入社会还得重新学习。许多大学生入职后,甚至还不如技校毕业生有经验。

其次是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很多人认为技校生能力差,到技校只是混日子,而学生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其实在技校认真学习,掌握扎实的技术,进入社会后会有很多公司争抢。
最后是技校管理实在太差。国家的高考分流比例还是太低,把初高中学习差的学生都分到了技校,校风的确不好。如果把高考分流比例提高,比如达到70%,那么会有很多优质学生进入技校,好的学生能带动校风。当然,这样做的话,家长肯定反对。如果要重视技校,就要在全国搞一个计划,类似大学里的985、211计划。比如在全国建立1000所重点扶持的技校,派遣专业技术过硬的老师,严格纪律,淘汰管理混乱的民营技校,那么整个技校风气就会提升。家长也会放心送孩子去技校,社会也不会再看不起技校生。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这个人才缺口,因势利导绝对可以办得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