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22:1984 Nineteen Eighty-Four


所谓自由,就是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如果此说在理,余者皆然。
                                                           ——乔治·奥威尔

图源:网络

内容简介
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
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
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按照新语(Newspeak),简称英社(IngSoc)。
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群众)三个阶层。
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
按照新语,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图源:网络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
温斯顿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他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奥威尔生于英国殖民地印度,童年耳闻目睹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
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
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
回国后又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

图源:网络
1950年1月,奥威尔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
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
代表作《动物庄园》和《1984》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1984》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奥威尔的影响不可估量。为了指代某些他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
如果说,贯穿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和真诚。
乔治·奥威尔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创作背景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年底,奥威尔与新婚的妻子一同奔赴西班牙,投身于保卫共和政府的光荣战斗。

图源:网络
奥威尔在前线担任少尉。他为记述西班牙内战而写的《向卡特洛尼亚致敬》一书,后来成为关于这场内战的一个权威性文献。
然而,这场正义的战争由于左翼共和政府内部分裂,最后竟失败了。
没有死于法西斯枪弹下的奥威尔,竟差一点丧身在共和政府内部党派之争的倾轧中。这次惨痛的经历对奥威尔影响巨大。
他说自己“从1930年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了”。这时候,他又开始考虑“捍卫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
他的两部名作《动物庄园》和《1984》(NineteenEighty-Four,1949)集中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思想。
奥威尔从1945年开始创作《1984》,但因为疾病,小说的大部分是1948年他在苏格兰Jura岛写下的。
最初奥威尔将小说命名为“欧洲的最后一个人”(The Last Man in Europe),但是他的出版商,弗里德里克·沃伯格(Frederic Warburg)出于营销需求建议他换一个书名。
关于书名的来历,一种说法是他将他写作这本书的那一年(1948年)的后两位数颠倒过来,成为了可以预见的未来的1984年。
另一种说法是他借此暗指费边社(一个社会党组织,创立于1884年)成立一百周年。

图源:网络
此外,还有说法称他暗指杰克·伦敦的小说《铁蹄》,书中一个政治势力于1984年登上权力舞台。
彻斯特顿(G. K. Chesterton)的《诺丁山的拿破仑》(the Napoleon of Notting Hill,亦设定在1984年。
他的妻子奥莎丝尼诗(Eileen O'Shaughnessy)的一首诗,诗名为“本世纪的终点,1984”。
甚至有说法称奥威尔原本准备的书名是1980,但是由于疾病,小说的完成变得遥遥无期,他感到有必要将故事推入更远的未来,因此命名为1984。
《1984》于1949年6月8日由“塞克尔和沃伯格”公司出版。
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1921年)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
奥威尔曾阅读《我们》的法文译本,并在1946年写过评论。《我们》对《1984》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威尔也为凯瑟琳·布德肯 (Katharine Burdekin) 1937年的《反乌托邦》(或称”敌托邦”)和《Swastika Night》着迷。
他从中借用了描写未来极权主义国家的主题。在这样的国家中,在禁书中零散的碎片以外,所有“真实的”历史都已经被抹去。

图源:网络

作品赏析
小说主题
奥维尔在书中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社会,影射现实生活中的极权主义本质。
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心理及语言描写,表达作者对民众麻木心理“恨铁不成钢”的愤懑。
小说讽刺了极权统治和乌托邦理想。虽然最终结局是失败的,但斗争的过程是具有永恒价值的。
小说中一系列精辟的语言——“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自由即奴役”,“正统思想就是没有意识”等等,极有分量。
主人公温斯顿与裘利亚的地下爱情虽然没能经受住严刑拷打,但它绽放的火光给予我们人性向善的美好希望。
在奥威尔眼中,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的。温斯顿敢于向极权统治当局发出挑战,他嘲讽大洋国的一切,但他所有反抗都以失败告终。

图源:网络
他想了解的过去被统治者改得面目全非,他寻求的爱情在老鼠的疯咬下变得苍白无力,他的盟友被统治者改造成了正统民众。
这一切反抗在作者看来是荒谬的,他表达更多的是嘲讽。因为温斯顿越是反抗,就越接近死亡。
奥威尔想要告诉读者:人们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荒诞毫无办法,只能在悲观绝望中自我嘲讽,对荒诞的存在强烈否定。
写作特色
小说采用全知的叙事视角,体现在人物出场描写、内心描写和梦境描写三个方面。
叙事者处于隐身状态,有时会借由人物视角进行叙事,以此提高小说表现力。
全知叙述者用人物意识实现聚焦,而人物视角是有限的,称为“人物有限视角”。
除叙事特点之外,小说的写作特色还体现在讽刺、人物形象和新话(Newspeak)。
书中名言

图源:网络
乔治·奥威尔推行新民主主义。他的很多名言意味深长,但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
理解乔治·奥威尔的作品,必须理解他所处的年代和他的个人经历。
“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部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乔治•奥威尔)
看看他书中的这些话: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所谓自由,就是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如果此说在理,余者皆然。
愚民和牲口都是自由的。
所谓的权利,就是控制人类的权利,控制人的身体固然是一种权利,但是更重要的是控制思想。
我理解如何,我不理解为何。

图源:网络
世界上存在真理和非真理,如果你坚守的是真理,即使要跟整个世界对抗,你也不会是疯的。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人在危急的时刻不是同外部敌人战斗,而总是同自己的身体战斗。
他们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创伤,他们说你总能把它忘得精光;但是这些年来的笑容和泪痕,却仍使我心痛像刀割一样!
And when the memory failed and written records were falsified —— when that happened, the claim of the Party to have improved the conditions of human life had got to be accepted, because there did not exist, and never again could exit, any standard against which it could be tested.

番  外
书中三个超级大国——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分别指代什么?
据分析,大洋国指代美国,欧亚国指代前苏联,东亚国据说是指日本。

图源:网络
—— End ——

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每日分享我读过的好书。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观影日志5:长津湖之水门桥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II
读书笔记121: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每月人物6: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每周一景N0.27:堂里
往期回顾9:长日留痕 The Remains of the Day
读书笔记120:伤心咖啡馆之歌 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é
读书笔记119:小小小小的火 Little Fires Everywhere
读书笔记118:紫木槿 Purple Hibiscus
读书笔记117:大洋之间的光 The Light between Oceans
音乐专辑2:香颂 chanson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