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在犯的毛病:把症状当成病去治。比如说:咳嗽,皮肤问题等,一到春天就发作,很多人就认为这是病,得治。怎么治?
医院老一套,吃药、挂水,打抗生素等,一套流程下来,虽然也能压制症状,但是呢,引发了其他的问题,过段时间又继续咳嗽,如此反反复复。。。
其实呢,这种治法是错治,压制型思维是把邪气往里压,不让症状爆发出来,不让邪气发出来,长此以往,会有什么后果?现在各种奇奇怪怪的病,有很多就是这样治出来的。到最后,身体完全乱掉了,无药可救,神仙难医。。。
很多病都是吃药吃出来的。所以呢,我一再呼吁:别随随便便吃药,更不要随便打点滴打抗生素,在吃药之前,一定要去弄明白一件事:身体到底怎么了?
就比如说:春季咳嗽。一到春天就咳嗽,要非常小心,这个不一定是身体病了,很可能是身体在大扫除,这时候千万不能止咳,一但你把邪气压制回去了,又白白浪费了一次排邪的机会,离恢复健康就更远了。。。
大家去观察大自然,应着“春生”的气机,春天的能量场是“推陈出新”的,人体受了这股“推陈出新”能量的影响,也在尝试把体内堆积的“旧物”排出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咳嗽把身体浊邪排出去,通过皮肤去排邪。。。
如果你一到春天就容易咳嗽,症状不是很严重,说明身体已经启动排邪机制了,你就不需要再担心了,顺应身体的节奏,让他自己去处理就好了。这时候,吃药是没有必要的,从自己的饮食起居去调整就够了。
比如说:保证饮食清淡,不给身体增加负担,晒晒太阳给身体补充正气,闻闻花香让气机更通畅,适度运动帮助身体运化,喝一点枇杷膏来润肺养肺。。。这些方法足够让身体恢复了。
大家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能治病的永远都不是药物本身,而是自身的自愈力。中医教我们的方法,永远都是在顺势而为,顺水推舟,扶正祛邪,给身体一个助力,把邪气赶出去,恢复身体的正气。
中医还告诉我们:要因人而异,要因情况而异。
上面的情况,是身体正气力量>邪气力量,身体有足够力量去排邪,所以,我们基本上不用管。但是呢,临床上有很多案例,是邪气力量>正气力量。在春天“发陈”这个时节,正气受到了能量鼓动,想跟邪气干一架,意图想把邪气赶出去,但是呢,自身力量是不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干预呢?当然要,这时候需要给身体一个助力,想办法把邪气赶出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病。
那么,怎么驱邪?怎么扶正呢?这里就需要用到“中医辨证”了,平时积累的知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一般来说,导致身体咳嗽的邪气,大概有这么4种:郁热,气滞,水饮,痰结。通过症状分析,判断是哪种类型的邪气,对应方法也呼之欲出。
第一种,郁热型咳嗽。黄帝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人如果在冬天没有藏好“精”,到了春天就会得温病。所谓的温病,就是津液不足,偏热的能量状态。
比如说:如果冬天大汗淋漓伤了津液,纵欲耗伤肾精,吃过多辛辣食物伤了津液,身体就处在“津液不足”的状态里。津液不足就会产生内热,肺中缺乏津液又有内热,自然就会出现咳嗽,伴随有发烧、口干等症状,这时候最适合的方子是:麻杏石甘汤。
扩展阅读:退烧第一方,麻杏石甘汤
第二种:气滞型咳嗽。说通俗点,就是身体里气机循环受到障碍,肺气降不下去,就出现了咳嗽。身体里气机循环为什么出现了障碍?原因有很多,比如吃多了,胃肠不通畅了;比如说生气了郁闷了,肝胆气机不畅等。
那要怎么办呢?胃肠不通的话,疏通下胃肠,饿上一两餐,吃吃“保和丸”,就差不多了;如果是肝胆气滞型的话,可以选择和气茶,养颜茶,逍遥丸,泡玫瑰花茶喝等等,把身体里的气机疏通了,肺气能往下降了,这种咳嗽就会好了。
第三种:水饮咳嗽。因为脾胃虚弱,或者气机闭阻,如果再感受风寒邪气,身体的运化彻底停摆,导致肺胃里水饮囤积,水饮压迫胸腔,从而导致咳嗽。这种咳嗽往往比较剧烈,躺平后咳嗽加重,这是典型的“小青龙汤证”。
扩展阅读:中老年人的老慢支,受寒后咳喘,医圣有一方可治。
第四种:痰结型咳嗽。最难治的咳嗽类型,就是这种“痰结型”,病因错综复杂。无形的病理产物,慢慢就成了有形的病理产物,比如:痰、结、核、痈脓等,因为病理产物的形态不一样,中医采取的方法会不一样,这里面非常考验医生的辨证水平。
比如说化痰,最常用的方子,就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桔梗甘草汤”之类;
如果痰很硬,会用到“鲜竹沥”之类;
如果是有明显的化热,会用到“玄麦甘桔颗粒”等;
如果是已经成了痈脓,那会用到“千金苇茎汤”之类。
总而言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咳嗽,一定是有邪气堵住了身体的通道,那么,中医思维就是要把邪气清理出去,保持通道的通畅,让肺气宣发回到正常,这就是中医治咳嗽的核心思维。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用药之前,更要清楚一个道理:这个药是来帮正忙的,还是帮倒忙的?读懂身体的信号,真正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推荐学习
一、中医基础入门
二、9大体质调理方案
三、100味中药通俗解读
四、100首经典常用方
五、365种常见病调理
赤脚,一个中庸之人,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本号意在弘扬中医文化,不是求医问药的平台,本号分享的方子,供学习交流,切勿盲目试药。
最接地气的中医公号
↑↑↑扫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