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湿疹的人都知道,反反复复“打交道”是常有的事,尤其是现在这个时节,正是湿疹的高发期。
为什么湿疹容易反复发作呢?因为现代医学的治法是靠激素药“压制”。表面上看湿疹似乎消失了,实则是把病往里面压,病情会越来越重。有的人在治疗过程中,还会引发其他问题,比如牛皮藓,哮喘等等,等到那时,悔之晚矣。。。
中医的治疗思路是“顺应”,是看清疾病背后的本质,协助身体排病。中医认为,“湿疹”是一个表证——病邪郁堵在体表。治疗湿疹,则需要打开皮肤通道,给邪气出路,让邪气排出来。
更具体一点,要根据身体的不同表现,分辨是哪种邪气引起的湿疹,再来选择治疗方法。
下面是4种湿疹常见的辨证思路,供大家参考:
第1种,湿邪为主的湿疹。
以湿邪为主的湿疹,常出现以下这些症状:平时不怎么出汗,体内湿气大,潮湿季节时候加重,瘙痒不严重。一般长在腘窝,肘窝,阴囊周围,肛周,小腿,手掌这些局部位置。
这种情况,多是内有湿邪滞留,遇上外寒体表通道关闭,湿气停留在皮肤底下,欲发而不得发,就形成了湿疹。
最推荐的方子是医圣张仲景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g,杏仁3g,桑白皮9g,赤小豆30g,连翘6g,大枣3枚,生姜6g,炙甘草6g。
症状较轻,不想喝汤药的,也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涂抹或湿敷,效果也不错。
第2种,风邪为主的湿疹。
这种湿疹,发作起来就一大片,而且游走不定,全身都会长,瘙痒难忍,这种成片的疹子,优先考虑是风邪。
风邪有两种,一种是因风热侵表产生的,另一种是血虚生风。
如果疹子是偏红的,这种就是偏热的风邪,最推荐的是“消风止痒颗粒”。
如果疹子是偏白色的,这种血虚类型的,最推荐的是“当归苦参丸”,当归补血,苦参燥湿止痒,搭配得天衣合缝。
第3种,“热毒”为主的湿疹。
这种类型的湿疹,样子是红色的小点点,喜欢长在前胸后背,头面部和手臂等地方。还会伴随尿黄,大便干结。最大的特点就是“红”,这就说明体内热重。
治疗以热邪为主的湿疹,需要清热解毒,推荐的方子是“五味消毒饮”:金银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子15g。
这5个药都是清热解毒的,联手合作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这个方子很寒凉,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不想喝药的,也可以吃些清热解毒的野菜,比如:吃马齿苋,蒲公英等。还可以把马齿苋捣汁,敷在疹子上,亦有良效。
第4种,“水邪”为主的湿疹。
这种疹子皮肤上长小水泡,里面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液体,不怎么痒也不怎么痛。
这种湿疹,本质上是水邪囤积,排不出去,就变成小水泡。用什么方法来排水呢?最推荐大家的是“红豆薏米汤”:赤小豆30g,生薏苡仁30g,煮水一碗,大口服下。一般情况下,两三天后水泡就会消失。
以上4种湿疹类型,供大家辨证参考。如果还是分不清楚,接下来,再介绍2个不需要辨证的方法:
1、汤药外敷法:蛇床子15g,苦参15g,黄柏15g,五倍子15g,以上四味药跟煎药一样煎煮,将毛巾浸泡在药水里,然后趁热外敷患处。
这个方子是皮肤病的通用方,它可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针对大部分皮肤瘙痒都有效果。如果用上3天还无效,那就不要再用了。
2、万能的紫草膏:紫草膏专门解决皮肤问题,不管皮肤上长啥东西,不妨先用紫草膏试一下,没坏处。
另外,在中医看来,湿疹虽然看起来是皮肤的问题,实际上,根源却在内部,脏腑运化失调导致邪气没有及时排出。所以呢,要想湿疹不复发,像牛奶、冷饮,吹空调等伤害脾胃的事情,尽量去避免。趁着夏天,疏通体表通道,适当地出出汗,顺应季节排邪,事半功倍。
最后,愿大家远离湿疹,皮肤棒棒的。
推荐学习
一、中医基础入门
二、9大体质调理方案
三、100味中药通俗解读
四、100首经典常用方
五、365种常见病调理
赤脚,一个中庸之人,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本号意在弘扬中医文化,不是求医问药的平台,本号分享的方子,供学习交流,切勿盲目试药。
最接地气的中医公号
↑↑↑扫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