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子说:这道幼儿测试题能测出「他有没有上清北的潜力」~我看了下,还真没瞎说…


最近,一回家,小团子就急急忙忙拉着我一起做一道题目,我一看,好家伙,这道题目居然被称为「能测试出孩子有木有上清北的潜力」:
12 个乒乓球,有一个次品,不知次品更轻或更重,用一台无砝码天平秤三次,找出次品,并告知更轻还是更重。

就是这样一道题,被称之为“清北智商线(仅限理科)”😂😂😂
我刚看到这个称号的时候,内心 os:好大的 title❗
但后来仔细一看,发现这题确实有点儿东西👍
这道题,乍一看很简单,但实则暗藏玄机,因为它作为一道思维题,确实很考验做题者的思维能力。
首先,这道题目,需要用到“分组思维”。很多人扫完题目第一时间可能会会想当然地觉得,先把 12 个球对半分呗,第一次天平一边放 6 个,第二次一边 3 个,第三次一边1 个。
但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不行,因为题目中很重要的一条信息是“不知次品更轻或更重”,所以,对半分第一次称完我们根本不知道次品在哪一半里,等于白称。
也就是说,通过“逻辑推理”,我们 pass 掉对半分组,而想要在不知道次品更轻或更重的情况下,在第一次称重时就缩小次品的范围,必须引入一个“第三者”作为对照,也就是至少得将 12 个球分为 3 组。
如果我们平均分配,每组 4 个球,第一次称其中任意 2 组球,假设这 2 组一样重,那么通过“排除法”,可得知次品在第 3 组中。
当然,这一步还不是最烧脑的,答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需要突破常规的称重的思维,将各组小球“交叉变换称重”,并且通过前面的情况分析总结出次品是轻是重,以方便后续的推理。
那么,接下来,当然就是一长串的“分情况讨论”啦,不仅要拼谁的头脑更清楚、谁的思维更清晰,甚至还得拼手速~(写到这里,萌医生真是梦回小学初中的数学课堂😂😂😂)
不过,这道题真的可以作为“清北试金石”吗?萌医生当然不完全认同,要是真能“一道题目定大学”倒是武断又轻松了😆
但我们也确实能发现,这道题很有水平,且非常灵活,什么分组思维、逻辑推理、排除法、交叉变换称重……像是一道思维迷宫,对做题者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
然而,不论我们是否情愿,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这样的题目,必然会是将来理科试卷的常态:重思维,轻做题。
曾经的孩子应对理科的“题海战术”,在今后很难再行的通了,因为这样的题目,并不是孩子简单地靠“总结套路”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为啥呢,我们还是拿这道题举例,几乎一样的题目,只是把它稍作修改:
有一台无砝码天平和 12 个小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但不知道它是更轻还是更重,至少需要称重多少次来确定哪个是次品?
或许经过开头的题目我们能猜出或者用试错法试出是 3 次,但众所周知,考试证明题只写答案不给分😂😂😂
逼着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何着手去思考问题,找出突破口证明这个答案?老实说,这题一改,更烧脑了😭😭😭
显然,题海战术在这样的题目面前失效了,因为这种题考察的,是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是否能够进行抽象思考,从深层次发现问题的本质,并进一步将这种思维方式抽象出来,应用于更广泛的问题。
而这样的思维能力,也正是目前国家理科培养、甚至所有学科重点的培养方向。
所以,萌医生今天就来接地气地跟大家唠唠这个看上去有点“玄乎”的问题,孩子的思维能力,对他将来的学习生涯乃至生活工作有多重要,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思维能力——

我们先来说说学前阶段。
相信粑粑麻麻都看过,咱们之前也经常提到的——国家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规定的:
幼儿的成长要以培养思维为主
那么,为什么说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呢?这本书的起草者之一何秋光老师也做出过解释:
思维差的孩子,各种学习能力(比如逻辑性、 推理能力或空间能力)都相对较弱,行万事皆难;思维好的孩子,说话、办事、写文章都有条理性,解决问题有方法,不光理科会学得好,学习其他科目也会很轻松。
这不仅是中国儿童教育界普遍的共识,美国儿童思维发展研究专家Ellen也指出:思维能力是孩子语言、数学、艺术、音乐等全面发展的基础,天才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思维能力超强。
那么,又为什么要强调是“学前阶段”的幼儿呢?
这是因为,学龄前的孩子(或者说处在幼小衔接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在 2~6 岁这个阶段的娃,正好在思维启蒙的黄金期。
孩子的逻辑、空间、数感等思维方面的敏感期,都会在 7 岁之前相继出现,在此之前,孩子的思维能力都处于一个极速发展的时期,而一旦过了这一时期,思维能力增长曲线明显放缓👇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所发布的“人类大脑发展”曲线图: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顶峰在 2~6 岁之间
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思维启蒙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抓住黄金期,打好基础,自然会事半功倍。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学龄后。
估计很多家长,尤其是像我们家这样,家里有马上要面临幼升小的娃的粑粑麻麻,可能都听说过一个“魔咒”——三年级分水岭。
意思是,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平时成绩还不错,但到了三年级就容易出遇到“滑铁卢”,尤其是在理科的学习上容易掉队。
小学的理科,当然就是数学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主要内容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

这些内容都很简单,只要孩子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记忆力好一点,在低年级哪怕仅仅靠“硬记”都可以取得还不错的成绩。
然而,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尤其是过了 3 年级,考得是还是“各种思维能力”所有经典的题目,都需要孩子用思维来解决各种问题,比如:正方体展开、鸡兔同笼、浓度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如果娃在低年级的时候没有培养各种思维能力,仍然只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自然就很难适应,很容易出现成绩滑坡,影响自信心乃至后续的学习。
到了初中高中更是,尤其是高一,这又是一个“理科分水岭”,萌医生到现在还记得,我高中物理老师跟我说的话,他说:
初中的理科,只要会做一道题,就会做一类题;而高中的理科,会越来越灵活,你必须会做这一类题,才可能会做这一道题。
当然,不仅仅是理科学习,几乎所有科目的学习都是这样,哪怕是像语文英语这样学科,实际上都非常考验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思维训练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甚至抛开学习不谈,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能把工作和生活都安排妥当,完成的不错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能力很强大的人。
因此,我们所说的这个思维,它并不是指单一的数学思维,或是逻辑思维,而是一个各种思维的集合体。
可以说,不论是为了孩子的升学、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有必要让孩子去掌握更多的思维能力,重视思维训练,因为思维能力,真的会涉及孩子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培养孩子怎样的思维能力?
光说概念,大家可能觉得太抽象太模糊,所以,下面,萌医生就直接举例子跟大家唠唠——

例题1:空间思维、分组思维
先来看一个比较简单的题目,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箱子?👇

这种题,咱们上学的时候都做过吧😂😂😂很多孩子可能一上来就会先数一数能看见的箱子,然后再去数看不见的箱子。
的确,这样做没错,但是,如果箱子多了呢?如果还只是将箱子分为“看的见的”和“看不见的”两组来数,很容易出错。
到这大家可能也明白了,这道题表面上考察的是“空间思维”,但更进一步是需要孩子的“分组思维、归纳思维”。
那么,在空间思维的基础上,也就是在明确“能看见的每一块上层积木的下面,都一定有对应的一块积木作为支撑”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积木摆放的情况来分组——
横着分:适合层数不多,每层积木多的摆放情况;
竖着分:适合层数多,每层摆放积木少的摆放情况。
那么很显然,这道题更适合“横着分”,积木有3层,就分为3组来数,从上到下,第一层3个,第二层3+1=4个,第三层4+2=6个,一共13块积木,这样一来,思路非常清晰,又快又不容易出错👇


例题2:观察、归纳能力
选出下列图形中的一笔画图形👇

孩子根据尝试自己动手画,可能可以判断出第一个图不能一笔画,第二第三个图都可以一笔画完。
但,还是那句话,如果碰到更复杂的图形呢?
通过这三张图,我们可以去想一想试一试,判断一笔画,本质和什么有关呢?好像是和“连接点”有关。
没错,其实这道题表面考孩子“动手能力”实际上考察的是孩子的“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奇点数判断一笔画:奇点个数为 0 或 2 的图形,就是一笔能画完的图形。第一个图奇点个数为4,第二个图奇点个数为0,第三个图奇点个数为2。
因此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解题方法:
圈→圈所有点;
标→标记奇点、偶点;
三判断→判断是否是一笔画图形。

例题3:整体思维、空间思维、排序思维
把6个稻草人摆成3排,要求每排有3个稻草人,可以怎么摆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容易能想到横着摆或是竖着摆,但如果只有这两种摆法,那么这道题至少需要9个稻草人。
但是,只有这连载摆法吗?会下棋的小朋友这时候可能就能反应过来了,还可以“斜着摆”呀!
没错这道题其实考察的就是“整体思维”和“空间排布能力”,想问题要像全面——
先摆第1排(1横排或1竖排)
再摆第2排(2 排共用1个稻草人)
最后摆第3排--斜着摆(第3排共用2个稻草人)


例题4:逻辑分析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和图形化思维
火花冷饮店促销,3个空汽水瓶可以换1瓶汽水,圆圆和小朋友们一共买了8瓶汽水,最多可以换几瓶汽水?

这道空瓶换水的题,很多小朋友甚至大朋友都会掉坑里😂😂😂一上来就觉得只能换2个。
但是,题目其实隐含另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个“空瓶换水”题目的关键点——先借后还。
所以实际上,这道题首先考察的是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读题能力”😂😂😂
那么,明确了这一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借助画图法,最终发现,可以换3瓶👇


例题5:图形化思维、类比思维
烤饼干的时候,计时器响3下需要2 分钟,响6下需要几分钟呢?👇

很多孩子一看到就会答:4分钟!因为3对应2,那么6就对应4.
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啦,因为响声次数和时间间隔并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那么,响声次数和时间间隔到底有什么关系?
我们还是可以刚刚学的画图来解决问题,因为边画图边找关系是最清晰的:
响3下,中间有2个间隔,2 个间隔是2分钟,1个间隔就是1分钟👇

再以此来类比推理:响6下,中间有5个间隔,1个间隔是1分钟,5 个间隔就是5分钟👇

这道题,将“时间和响声用符号进行表示和操作”,明确响声次数与时间间隔的关系,再推理出总数与间隔的关系,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类比思维和图形化思维。

例题6:博弈思维、分组思维
6个盒子,每人每次轮流拿1个或者2个,按顺序拿到最后1个盒子赢,三角兔想赢,要先拿还是后拿?

遇到这种“必胜策略”的题目,很多孩子都摸不着头脑,只能去一个一个的尝试,很多大人可能都是这样想的😂😂😂
但是,情况简单的时候这样没问题,情况复杂了就非常耗时间了。
我们先可以用前面学的图形法来试一试,多尝试几次,归纳总结,就会发现最重要的是“最后3个盒子”,也就是所谓的“圈套3”。
“圈套3”意味着,最后剩3个盒子时,谁先拿,谁就一定会输。
因为,只有3个盒子时,如对方先拿1个,我们就拿2个;如对方先拿2个,我们就拿1个。一直让对方进入“圈套3”,我们就一定会赢。
而超过3个盒子时,我们通过“分组”,给对方剩下3个盒子,让对方进入“圈套3”,我们就一定会赢。
通过分组后的再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句口诀:分组后遇到圈套3,后拿,分组后不是圈套3,先拿。
可以看出,这道题是运用“互补”的思想进行凑数,通过分组,推理分析游戏的必胜策略,以此培养孩子的博弈思维、分组思维、总结归纳能力和图形化能力。

例题7:逆向思维
哪一个营地的小伙伴能找到方块猴呢?

这道题,一上来,孩子一看有3个入口和三个小动物,可能会一个一个尝试,这样没问题,也可以找出答案。
但还是那句话,一旦问题复杂了怎么办,入口多了怎么办?
所以就要想一想,从“入口”入手解决问题,至少需要尝试3次,但迷宫除了入口,不是还有终点吗?终点可只有1个呀,如果从“终点”入手解决问题,岂不是既花的时间少,成功率还高。
因此,我们运用“逆向思维”找到突破口,一下就能找到正确的路线啦👇


例题 8:空间想象能力
黄色齿轮向星星方向旋转,蓝色齿轮可以向哪个方向旋转呢?👇

孩子看到题目,可能会觉得黄色齿轮向星星方向旋转,那么蓝色齿轮当然也会向星星方向旋转啦!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齿轮运动”的比较特殊的,由于齿轮咬合在一起,2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是“南辕北辙”的。
这里可以借助动画,或是积木。经常玩颗粒积木的孩子,一定会遇到这类“工程小零件”,当黄色齿轮逆时针旋转时,最右边的“齿”会给黄色齿轮最左边的“齿”一个向上的力。
我们借助画图法,将这个向上的力标注在蓝色齿轮最左边“齿”的部位,就能发现,蓝色齿轮会像钟表的指针一样顺时针旋转,因此,蓝色齿轮会向月亮方向旋转👇

最终通过归纳总结,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相邻2个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然后呢,我们还可以让娃挑战一下3个齿轮的题目,在考察孩子学习情况的同时培养娃的迁移能力:蓝色齿轮向月亮方向旋转,绿色齿轮可以向哪个方向旋转呢?👇


例题9:分步思维、空间想象能力
请你用七巧板拼出这个图形👇

这道题,孩子一看,可能就会知难而退,因为图片上能一眼看出放在哪里的只有一块橘色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左转”按钮,可以将它放到右上角的位置👇

但除此之外,没有完全符合形状的位置了。
不过,这一步,其实孩子已经在运用 “分步思维”了。
也就是拼七巧板的第一步:先观察七巧板组合造型的轮廓特征,确定拼板的形状及大小,能确定的先确定。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图形的“尾巴”好像“方方的”,这时我们就可以画一条辅助线,方便观察,刚好是一个正方形,所以绿色的方框也可以拼了👇

拼七巧板的第二步:先大板,后小板,先旋转再翻转。
那么,拼七巧板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先大板,后小板呢?因为大板面积大,一般都是比较贴合图形的轮廓线的,大板拼好后,小板的位置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分步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运用能确定的先确定的方法策略,先大板后小板,完成拼摆。
完成这个图形后,我们可以再把难度升级,在“旋转”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翻转”,让孩子巩固一下👇

用这些好玩有趣又贴近生活的题目,来给孩子做思维启蒙、训练孩子各种各样的思维能力,寓教于乐,是非常科学的方法,如果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以后咱们可以多唠唠~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 游鱼 | 责任编辑: 游鱼 | 撰文: 萌医生
公众号又改版啦!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文章哦!


点一下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