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鼻炎的尽头,是三伏!一种草药泡脚,帮你抓住三伏黄金40天,不会用三伏贴的家长,必看!



       马上就进入三伏天了,热爱中医热爱养生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间段,人体此时正是处于阳气隆盛,皮肤松弛,经络开放,血液通畅的状态。

因此,抓住这个时间用正确的方式调理自身,不仅可以加强脏腑功能,通畅经络,还可以促进气血循环从而达到驱散在体内积攒的寒积。
特别是患有鼻炎、鼻窦炎还反复发作的,体质大多都属于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并且随着气温升高,我们大人小孩都忍不住吹空调、冷饮、水果等大寒之物,体内不仅阳气受损,湿寒之气更是不断累积。
       许多想通过三伏贴来调理阳气不足、湿寒过重,但是了解之后,发现三伏贴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医生辨证,又要注意用法寻找穴位,用完4-6小时不能洗澡,24小时不能直吹风扇,还要注意房间温度,注意饮食,顾护情志,不能剧烈运动等等之后...许多人觉得太麻烦了,问我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
于是我想起了,可以用“一株草”给孩子泡脚,不仅可以把湿寒赶走,还能把阳气带到全身。

脚和腿是全身阳气最弱的地方,三伏天用泡脚来进行调理,效果也会十分明显。
方法:艾叶30g、透骨草30g,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15-20分钟,取药汁泡脚。
功效:艾叶能够温通经脉、温中散寒。透骨草,和它的名字一样,把骨头里面的湿寒都给逼出来。同样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两者结合,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体内湿气和寒气的排出,不仅温补阳气还起到了“通阳”的作用。
对于之前鼻炎总是反复难愈的患者,利用三伏这个特定的时间,逼走寒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再说几个泡脚的注意事项:
●毕竟夏天,泡脚温度不用过高,微微出汗即可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即可
●需注意阴虚火旺和实热证的患者,不宜使用
●泡完及时擦干,且不要户外剧烈运动
2024年的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和出伏,除了泡脚散寒以外,每个时期也可以在饮食上抓一些重点。
一、初伏期(7月15日-24日):
【清内热】
初伏期的关键是清内热,建议多吃苦瓜、莲藕、绿豆、黄瓜等食物降火;内火过旺,会导致鼻腔干燥,鼻粘膜炎症反应致使鼻炎反复难愈。
二、中伏期(7月25日-8月13日):
【健脾祛湿】
中伏期不仅炎热,还潮湿。建议多吃山药、小米粥、薏米、红豆、南瓜等食物健脾增强脾胃功能。脾胃不好,就会影响阳气的生成和卫气的保护。
三、末伏期(8月14日-23日):
【排寒补阳】
末伏是排寒补阳的关键期,建议多吃牛羊肉、韭菜、生姜、红枣、桂圆、黑豆等,适合体质虚寒、阳气不足的人群食用
四、出伏期(8月21日-30日):
【滋阴养血】
尽管出伏天气仍然炎热,阴气却已开始滋生。可以吃一些红枣粥、黑芝麻、银耳莲子羹、黑枸杞泡水等。
记住三伏天饮食养生有步骤有顺序!按照这份指南来,和鼻炎反复说再见!
END
       我是中医李桂英,一名70岁的老中医,一线门诊50余年,曾在湖北省中医院任职直到退休,在耳鼻喉临床上积累的大量的经验方,我开方有几个准则。【安全+有效+经济实惠】,不给患者带来太大的负担。
现在偶尔在医院和其他医馆坐诊,身体原因,看诊次数不多,你能遇见我,说明我们有缘。我若是能帮助你改善痊愈,更是善事。

温馨提醒:文中分享仅供交流学习(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顶部